《
易纬》既为汉代流行的纬书之一,故郑氏为之作注。此书今本均为辑佚,故多有残缺,其内容包括《易纬乾坤凿度》、《易纬乾凿度》、《易纬稽览图》、《
易纬辨终备》、《
易纬通卦验》、《易纬乾之序制记》、《
易纬是类谋》、《易纬灵坤图》等。
《易纬》一书融道家、大易、数术于一体,对
宇宙发生多有所解释,融合道家太易、太极、太始、太索等哲学概念,认为“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通过卦气的征验,阐述天象与人事的相应关系,特别是自然现象同万物成长、政治兴衰、人体疾病等等关系。所述如六日七分、消‘鼠、征应等,为孟熹、
京房学派继承发挥。特别是所注《易纬乾凿度》,后人征引最多,皆于《
周易》之旨有所发明,较他纬独为纯正。但其中亦包含有浓重的
迷信怪涎色彩,后来发展成所谓的符□瑞应之说。
《宋志》有《郑康成注稽览图》一卷,《
通志》七卷。而马氏《经籍考》载《易》纬七种,亦首列《郑注稽览图》二卷。独
陈振孙《书录解题》别出《稽览图》三卷,称与上《易》纬相出入,而详略不同,似後人掇拾纬文,依为之者,非即康成原注之本。自宋以後,其书亦久佚弗传。
今《
永乐大典》载有《稽览图》一卷,谨以《後汉书·郎顗杨赐传》、《随书·王邵传》所见纬文及注参校,无不符合,其为
郑注原书无疑。
惟
陆德明《释文》引“无以教之曰蒙”、《
太平御览》引“五纬各在其方”之文,此本皆阙如。则意者书亡仅存,已不免於脱佚矣。其书首言卦气起《中孚》而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
又以自《复》至《坤》十二卦为消息,馀杂卦主公卿大夫候风雨寒温以为徵应。盖即
孟喜、京房之学所自出。汉世大儒言《易》者,悉本於此,最为近古。至所称轨{⺮折}之数,以及世应游归、乃兼通於日家推步之法。
考
一行推大衍之策,以算术本於《易》,故其《本议》言代轨德运,及《六卦议》言一月之策九六七八,《发敛术》言中节候卦,皆与《稽览图》相同。独所云天元甲寅以来至
宇文赟宣政元年,则似
甄鸾所推甲寅元历之术。
而又有云太初癸巳,则似古无以此为元者。其他杂引宋永初、元嘉,魏始光,唐上元、先天、贞元、
元和年号,纷错不伦。盖皆六朝迄唐术士先後所附益,非《稽览图》本文。今审覆词义,随文附书以为区别。并援经注史文,是正讹。依马氏旧录析为上、下二卷,庶言《易》学者或有所考见焉。
易纬十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作十二卷。佚名撰,
东汉郑玄(127-200年)注。玄字康成,
北海郡高密(今
高密市)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
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
公羊传》学,又从
张恭祖学《
尚书》、《
周官》、《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后游学归里,聚徒讲学,至数百干人。因党事被禁,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撰《
六艺论》、《
驳五经异义》等。纬书乃与经书相对而言,“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实际上纬书是混合
神学附会儒家经义的书,两汉末逐渐流行,
东汉称为“内学”。
纬书内容“有纯有”,此纬亦不例外,其中所反映的“周秦旧法”,决不可“尽弃”。因此,汉唐以下研究《
周易》各学派,于此书仍经常有所称引。有《
古经解汇函》本及《
四库全书》本传世。
东汉时期流传的纬书为代表的,认为五帝相当于后期不同朝代的开国皇帝。例如,《
春秋命历序》认为:
炎帝传八世,五百二十岁;
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
少昊传八世,五百岁;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
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尧治九十八年;重华(舜)治五十三年。《易纬稽览图》认为: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对五帝的在位年数差不多都是大约数,其误差在一二十年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