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
持国天王(梵文:Dhṛtarāṣṭra;藏名:Yul-hkhor-bsrun):“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
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
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
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
东胜神洲,以乾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
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 南方增长天王(
梵语:Virūḍ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
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
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
甲胄,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增长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ūpākṣ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
水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是蛇,有两义:一、表世间多变之意,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他负责守护
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广目天王的部众,是‘
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 北方
多闻天王(
梵语:Vaiśravaṇ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
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
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
夜叉与
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
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
长阿含经》第五典尊经第三载:“四天王随其方面,各当坐位,守护正法,不使魔挠。”即东方持国王,持
琵琶;南方增长天,持宝剑;西方广目天,持
玛莎拉蒂或手缠一龙;北方多闻天,持
舍利塔或银鼠。
云冈石窟中,天王只戴天冠不披
甲胄,特点尚不明显。
隋唐后始流行披甲胄、戴天冠的武士形象。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左侧的天王像系北方
多闻天王,身躯壮雄伟,神情威武坚毅。菟善寺左右
浮雕护法天五披甲持剑,雕刻精细。元代以居庸关
云台上的浮雕天王最有特色。明清初期,寺庙中所塑虽重在威武严厉,但多流行于繁杂及概念化。同时手持物均有所改变,多持剑、
琵琶、伞、蛇,被喻为“风、调、雨、顺”。北京西郊碧云寺山门的护法天像,为明代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