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毒气
有机磷或有机磷酸酯类的化合物
神经性毒剂属有机磷或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organoposphates)。
概 述
神经性毒剂对脑、膈肌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乙胆碱(acetylcholine,Ach)在体内过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因其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皮肤、粘膜、胃肠道及肺等途径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加之性质稳定、生产容易、使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神经性毒剂是塔崩(tabun)、沙林(sarin)、梭曼(soman)和VX毒剂(VX)。美军将含有键和键的前三者称为G类毒剂。代号分别为和,将含有键的化合物称为V类毒剂,如等。
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制作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其中采用的沙林,学名为“甲磷酸异丙酯”,就是神经毒气的一种,也是毒性最大的有机磷酸酯之一。
生理作用
沙林可经由皮肤、眼睛接触、呼吸道的吸入或由口食入等途径危害身体,它在极小浓度就可以发挥极大毒性。即使非致死剂量的沙林侵入人体,也会造成瞳孔缩小、在暗处视力困难、胸部紧塞、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而且这些毒性会在体内累积,如果更大浓度时会使人晕眩、焦虑、心智损伤、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导致死亡。
生化机制
二次大战期间,用来当化学武器与杀虫剂的这类有机磷化合物,提供研究人员一个线索而发现「酰基酵素」(acyl enzyme)的化学结构,我们以DFP(Diisopropyl phosphorofluoridate)为模型来解释这个过程。体内的一些水解(hydrolase)可对酯类水解成酸与醇,以提供体内所需生化反应的物质,例如脂肪水解成脂肪酸丙三醇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水解成胆碱;而水解反应过程中会在酵素的活化中心,形成所谓酰基化酵素的中间产物。反应方程式中水解上丝胺酸的OH基与酯反应形成酰基酵素,再催化水解作用。不过,DFP会与酯竞争结合水解,因而使得正常酯类无法进行水解反应,如所示。
乙酰胆碱是神经传导物质(Neurotransmitter)的一种,传递讯息的神经末梢都内含有乙酰胆碱的小泡。当神经脉冲(Nerve impulse)要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小泡就会释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再越过突触(synapse)与受体结合,刺激更进一步的生化过程;或是Ach与乙酰胆碱酯(acetyl cholinesterase)结合,进行水解反应,形成胆碱(choline)以利回收、重新合成Ach。而这一步水解反应相当快,以确保此神经刺激反应非常短。但如果乙酰胆碱酯被外来的化合物抑制了(例如沙林、DFP等有机膦会与乙酰胆碱结合),则乙酰胆碱水解反应就被迫停止了,但此时受体却继续不断地接受乙酰胆碱的刺激而无法水解释回胆碱,如此一来会很快地造成生理上的不平衡,而导致死亡。当然如果此时能迅速利用一些解毒剂如阿托品(atropine,)等来解除乙酰胆碱与受体之作用,就可避免死亡。
解毒药剂
单单吸入微量的沙林气体就足以致命,这是因为此毒性反应极快,在短时间较难有效地控制。至于其解毒方法,可注射阿托品来减轻症状,以确保免於死亡。
至於活化乙酰胆碱酯之解毒剂方面而言,当乙酰胆碱酯被沙林抑制之后,基本上我们可以利用更强的亲核试剂,如羟胺(),把接在乙酰胆碱酯上的含膦化合物移开,使得此可以再活化,进行乙酰胆碱的水解反应,如图八所示。
然而单单为了达到解除沙林毒性,羟胺浓度需要量会很高,而此高浓度的羟胺也会造成毒性。因此取代方法是以来治疗。的相当于IM羟胺之解毒性。除外,应有其他化合物可当神经解毒剂,如 ,见图九。这三种解毒剂都含有之亲核基,而且每一种解毒剂对不同神经毒剂之解毒效果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 述
生理作用
生化机制
解毒药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