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
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
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脉分出的络脉和任脉、督脉、脾之大络的络脉都由络穴分支,故均以络穴命名,具体是:
十二经脉(十二正经)的络脉从本
经络穴别出后,均走向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
《
针经指南》:“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人体十二条经脉,365条(孙)络,它们的血气都向上注于面部而行走于孔窍。这365条孙络是怎么计算来的呢?是“天人相应”推演的结果,即以应一年之日数365天推演而来,并非实际解剖而得来。
《
黄帝内经》多篇中论述“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体则有365腧穴、络脉、溪谷、骨节与之相应数目的记载,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
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夫
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气穴论》:“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会穴,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会穴,亦应一岁。”《气府论》:“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及《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清·
喻嘉言《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络脉论》说道:“
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愈多则愈细小。”此孙络非365条,而是不计其数,似现代解剖之
毛细血管,按此理推算,当过亿矣。按照当时的医学发展情况,不可能是解剖而得,也是推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