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贵族莫洛卓娃
1887年苏里科夫创作的画作
《女贵族莫洛卓娃》是苏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该画以17世纪俄罗斯的宗教分裂为题材,描写了尼康大主教的反对者,分离派的卓越人物女贵族莫洛卓娃被流放的情形。
画作简介
尼康主教的宗教改革,就社会意义来说是进步性的,并得到了彼得大帝的父亲阿历克赛·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支持。分离派的行动显然是一种反动行为,它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但是这一行动却得到了处于愚昧状态的宗教信徒的支持和拥护。莫洛卓娃是一个孀居的贵族夫人,她把整个身心奉献给旧的“人民的”宗教事业,她把自己的住宅变成一个修道院,是一切不赞成新教的信徒们的避难所。
她疏财仗义,赈济贫民,并为残废院和监狱缝制衣服。此外还尽力把其他贵族引进于这一派系里来,她的亲姐妹妹叶芙杜基雅也皈依了旧教。在人民眼中,莫洛卓娃和她的姊妹是真正诚意为宗教而牺牲一切的人。这 样,对于沙皇的统治来说,就是个潜在的威胁,为此,把她俩流放到博洛夫斯克。画面上所表现的正是莫洛卓娃在流放之始,乘坐在雪橇上经过莫斯科大街时的情形。在莫洛卓娃的形象上,显示了这个女贵族坚贞不屈和对旧教虔诚的性格。莫洛卓娃身着黑色衣服,也说明她藐视尘世生活,她伸出的双指记号表示她不离弃自己的信仰。她那睁大的眼睛和有些激动的嘴唇,流露着她对旧教的狂热感情,同时她那憔悴的脸和灰色的病态,也显示出这种宗教狂热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幻想。但是,这个人物却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颂扬,大路两旁围着象墙一样的众多信徒,只有少数的商人和新教人物在以嘲笑的表情对待她。特别突出的是坐在右边的乞妇和宗教狂者,他们的形象是非常生动的。
在这些形象上,苏里柯夫也正确地显示了俄罗斯帝国的人民生活,贫困,愚昧无知与被压迫的情景。这幅作品 和他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所描绘的一样,都正确地反映了沙皇俄国时代的新旧矛盾的斗争,以及人民群众的悲剧性结局。
画家简介
苏里科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187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成名作大部分取材于历史事件,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他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描绘的都是当时俄罗斯的生活,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对统治者有反感,但他的观念反对彼得大帝的改革。
他的代表作《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以宏大的场面,生动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借历史事件影射沙皇对人民群众镇压的现实,获得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的主要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和《女贵族莫洛卓娃》都是流露出同情反对改革的人。发动叛乱反对改革的近卫军士兵被彼得大帝处死,坚持不改革用两只手指画十字祷告的女贵族被彼得大帝流放西伯利亚,画面都是一种阴郁的色调。巡回展览画派因此吸收他为正式会员。其后的作品如《攻克雪堡》、《叶尔马征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等,都表现了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
画作类型
当时的沙皇是罗曼诺夫二世,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莫洛卓娃就嫁给了他的弟弟。他对彼得大帝非凡经历和俄罗斯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这使他最终完成了表现彼得大帝历史的三部曲。它们是《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在苏里科夫的作品中充满了民主主义精神和对农奴制度、贵族国家和教会的憎恶。实质上是表现沙俄旧生活方式与之相伴的旧观念的崩溃。
苏里柯夫对俄国发生的历史悲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庄严而动人的美。苏里柯夫在自己的历史画幅中总设法描绘特有的俄罗斯景色。莫斯科秋天的清晨,大雪覆盖的隆冬,严寒的西伯利亚,借以表现对祖国自然的深情。他是当时俄罗斯画坛上对历史的主题有深刻理解,并用绘画语言揭示出来的大画家。他和伊里亚·列宾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俄国19世纪绘画的巅峰。
1913年春季某日,特列嘉科夫画廊走进来一位身穿破旧西装的参观者。他徘徊在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和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面前,被画中的历史事件引向前去,久久伫立在那里发呆。突然,他大叫一声:“血流得够多的了!”并向画面扑去,用制鞋的切刀把列宾的名割裂了。这个名叫巴拉绍夫的人,虽然是一个神经质的分裂派分子,但他的举动说明列宾、苏里科夫两位大师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力量。以文学性为基础,致力于情节和角色塑造的“俄罗斯绘画学派”,在伊里亚·列宾和苏里科夫时代,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画作创意
苏里柯夫在创作《女贵族莫洛卓娃》这幅画时,需要塑造一个带着狗的流浪女人的形象,画了几十张草图,特别是那只狗,总不如意。为此,他几乎每天都到街头巷尾,甚至去郊区寻找狗的模特儿。
有一天,在一个小胡同里,老太太牵着的一条小黑狗的神态吸引了他的目光。由于距离较远,为了把这条狗速写下来,苏里柯夫急忙追赶,老太太发觉后,以为遇上了贼,就惊慌地小跑起来,苏里柯夫追的满头大汗,仍不肯放弃。躲闪行人,过两条街才追上老太太。老太太明白原因后,同意让他画了几张狗的速写。苏里科夫的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里的那只与众不同的微跛的小黑狗就是从这里来的。
小黑狗在《女贵族莫洛卓娃》中只是一个细节,就是为了描绘好这么一个细节,苏里柯夫都不轻易放过,如果没有这种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是不会有《女贵族莫洛卓娃》这幅世界名画的。
历史意义
《女贵族莫洛卓娃》中的女贵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亲属,她年少时守寡,拥有农奴八千人。她是当时的狂热的“分离派”旧教徒,因为激烈地反对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历克塞·米哈依洛维奇亲自下令逮捕,并流放到远离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关在地牢里,后因饥寒交迫死去。
由于莫洛卓娃笃信旧教,疏财仗义,救济贫民,还为残疾人和狱犯缝制衣服,施舍乞丐,因此深得民众爱戴,素有普济众生的美誉。而维护旧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画家选择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经莫斯科街道情景。这是一幅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历史画面。画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纵深飞驰而过,画面自然分成两个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群旧教的信徒,曾获得过莫洛卓娃施舍的流民乞丐,他们赶来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处特别典型地描绘了两位虔诚的追随者,一位老妪和一个乞丐。他们心目中的莫洛卓娃无比崇高神圣。那个乞丐举两个手指与莫洛卓娃对应。
新教用三指划十字,旧教用两指,这手势表明坚持旧教习俗决心。人群中个个显得悲哀,他们中有贵族有平民,都身着民族特色服装,都是旧教的捍卫者。而画面左上方描绘了一组新兴资产者和拥护新教的人物,他们喜笑颜开。画中主体形象是莫洛卓娃,这位近于疯狂的贵族女子,由于长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颊清瘦,脸色苍白。但她神情傲慢,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体和微露的面孔上,嵌着两只放射出复仇光芒的眼睛,仍然显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画家为了使雪橇在画中飞奔而过,就在雪橇边画一男孩,他的飞跑姿态立刻使雪橇飞驰起来。
这幅画表现出苏里科夫伟大的历史画家的气质。画中几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讥讽的,关怀的,惊恐的和看热闹的等等,画中人各尽其态。这幅画的人物塑造的成功远远超过画中莫洛卓娃本身,他们都具有典型的普遍意义。
历史评价
苏里科夫是与伊里亚·列宾同时代的俄罗斯著名画家,也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遵循该画派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俄罗斯帝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在俄罗斯绘画史上,苏里科夫开创了以“人民运动”为创作主题的先河,他的主人公是人民,他作品表现的是人民的痛苦和悲惨经历,人民的斗争和英雄主义精神。画家本人曾说过:“没有人民的历史是很难想像的,我的任务就是把人民拉到大街上来”。
人物命运
就是在俄罗斯问到莫洛卓娃时,只会有人说,嗨,那不是苏里科夫画像上的女人吗?冬天,很寒冷,遍地白雪,马车拉着一个女人,她手高高地指向天空。她怎么了,为什么被羁押?不过,这个女人长得很漂亮。事实上,她的故事有很多传奇色彩,却很少在中国介绍。
当时的沙皇是罗曼诺夫二世,阿列克赛。布兰吉卡·米哈伊洛维奇,莫洛卓娃就嫁给了他的弟弟莫洛卓夫。
画作鉴赏
《女贵族莫洛卓娃》的画面色调阴郁灰暗。中间部分最宽阔,人群密集,也是画中最暗淡的部分,感觉很沉重。天空和白雪是明亮的两个部分,天空明亮由城墙和楼宇点缀,反衬出天空的温暖色彩。地上的白雪泛着温柔的玫瑰色相,使人没有感觉到冰凉。中间部分的人群衣服都是深颜色的,感觉沉重。画家巧妙地用衣服上有颜色的色块将人物分开,人物的面孔因此显得突出清晰。人群中表情各异,大部分的观者内心是沉重的,也有衣冠楚楚的贵族们脸上绽放了笑意,童真的孩子们追逐着马爬犁。整幅画充满了冲突,色彩的冷热,油彩的薄厚,人物心情的反差,都使画面的故事达到了极端戏剧化的效果。画家不断创新,大胆使用光线和色彩,注重人物的心理刻划,精确地展示了莫洛卓娃顽强的性格特征。
很多人在童年就从苏里科夫的著名绘画中知道了莫洛卓娃。在大雪覆盖的老莫斯科街道上,人群围拢这一架马车,车上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她身着黑色的裘皮,手上戴着镣铐。苏里科夫曾经回忆道:“我好像看到一只乌鸦站在雪地里,一只翅膀受伤了的乌鸦。一个黑点在雪中,我无法忘记这个场面”。苏里科夫说:“我开始在右面画上人群,然后画莫洛卓娃,却怎么也不能画好她的脸,因为人群干扰了,她会消失在人群中”。后来画家看到了从莫斯科来的一个信徒的脸。“我在花园中给她画了2个小时的肖像,然后把她的脸放到这幅画中,发现她战胜了所有的人”。
1671年1月22日彼得大帝未来的母亲将举行婚礼,莫洛卓娃也被邀请参加,莫洛卓娃推脱说自己病得很严重不能走不能站,拒绝参加婚礼。沙皇后来跺着脚气愤地说“不识抬举的东西”,从此沙皇开始注意她,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想剥夺她的皇家特权。复活节前夜,莫洛卓娃的妹妹从丈夫那里得知沙皇要把莫洛卓娃抓起来,就连夜赶到她家。深夜的敲门声把姐妹俩从梦中惊醒,人在喊狗在叫,抓莫洛卓娃的人来了。莫洛卓娃安慰妹妹说:“亲爱的,别怕,上帝和我们在一起”,她把妹妹藏在储藏室,自己重新躺在圣像下面的床上。然而,俩姐妹还是被带走了。流放莫洛卓娃时路过克里姆林宫,沙皇希望看到她被遣送的场面。莫洛卓娃在锁链的声响中举起了手臂,指向沙皇窥视的窗口。长时间的监禁让莫洛卓娃遭受了沉重的痛苦,她痛苦的呻吟甚至使看守都落下了同情的眼泪。得知莫洛卓娃儿子死去,沙皇幸灾乐祸地说,这回没有人会关注她的财富了,它们将全部规国家所有。但是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财富,也不能动摇她的信仰。
最后一天,两个在地狱里的姐妹有这样的对话。“玛莎拉蒂,我要死了!”莫洛卓娃没有回答只是眼睛不离地注视着,“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不能和你一起受罪了”,女人哭了,面目沧桑酷似老太婆,谁也不能想到她是以前那个美丽动人的莫洛卓娃,当时她才43岁。“什么都经过了,格鲁布莎死了、杜佳莎死了,小瓦佳也没了。”莫洛卓娃的儿子瓦佳比小姨死得早,可是直到现在才告诉她。突然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莫洛卓娃站起来,向上面的看守高喊:“上面的,行行好吧,给点吃的!”上面回答:“不行,我不敢给你”,“那就给点面包吧!”,“不可能”。“行行好吧,上帝会宽恕你!”莫洛卓娃蹲下马上堆成一团,她自言自语的说道:“感谢上帝如此仁慈,我要到河边去,把我的裙子洗一洗,我准备干干净净地去死。”1675年11月2日深夜,莫洛卓娃在伯罗夫斯克市的地下监狱死去。
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罗吉奥谢德林说道:“作为艺术家我非常敬佩苏里科夫,虽然他对莫洛卓娃当时的历史缺乏全面研究,但是他表现出了俄罗斯精神,就是莫洛卓娃精神。为了信仰,莫洛卓娃放弃了皇家的名份和巨大的财产,她本来可以与皇室们坐在一起参加盛大的婚宴,莫洛卓娃却成了沙皇如坐针毡的芒刺。她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现状,可是她都拒绝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画作简介
画家简介
画作类型
画作创意
历史意义
历史评价
人物命运
画作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