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创作的布面油彩画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于1881年创作完成的布面油彩画,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该画以1698年近卫军反对彼得世俗改革的史实为题材,描绘的是兵变失败的近卫军临刑前的场景,刻画俄罗斯民族的悲剧。画面上苏里柯夫以近卫军和亲人们的诀别场面为中心,对彼得及他身旁的外国公使作了符合史实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民族顽强的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
作品内容
画家描绘的是兵变失败的近卫军临刑前的场景。行刑的地点是莫斯科红场,画面的背景是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
画面中,彼得大帝,身穿海蓝色军装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谋反”的近卫军。他傲视一切,但很孤立。在他的身后是整齐森严的特别行动队和一排绞刑架,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
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他们悲痛地哭泣着。
即将被处死的近卫军共六人,其中有四个中心人物。
第一个是个红褐色头发的中年人,他坐在车上,手持蜡烛,戴红帽,正与彼得大帝怒目对视,他们的视线遥相对峙。
第二个人蓄黑胡,穿红外衣,他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第三个是满头白发的老者,正在安慰前来与他诀别的子女。
第四个站在车子上,披着深色的外衣,正在向周围的人鞠躬表示告别,他是一个身体比较瘦弱的近卫军
另外两人背对观众,其中一人正被架着走向绞刑架。
创作背景
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罗斯发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该画即是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
彼得大帝的改良运动,虽然促进了俄国生产力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但它是建立在对农奴极其残酷的压榨剥削的基础之上的,特别在民俗方面的改革,由于实行全面欧化,因而挫伤了俄罗斯人民族自尊心,同时,从欧洲请来的一群享有特权的专家在俄国的为所欲为,到了苏里柯夫时期显得日益严重。
而且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知识分子当中,在文化界的各个领域里都存在着对皇家御用的欧洲专家及其追随者的斗争。苏里科夫参加的伊万·克拉姆斯柯依也正是在这种斗争下形成的。
苏里柯夫在1878年着手起稿《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为这幅画,苏里柯夫花了3年时间,阅读了相关历史文献,在博物馆学了大量的实物资料。画家选取了兵变失败的近卫军在莫斯科红场临刑前的悲壮时刻来作画。
作品鉴赏
主题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真实地描绘在莫斯科皇宫广场上处决近卫军的情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忠实地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写生手法,通过对画中人物的细致刻画,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勇敢斗争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
该画作中并没有刻意渲染死亡的恐惧,而是着力展现性格的力量,以及这一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时期的悲情。正如作者苏里科夫所说,该画只是表达出最后时刻的庄重,而不是刑罚本身。
形象
该画塑造了一群具有鲜明民族性和个性的人物典型形象。画面上人物众多,但绝不雷同,对每个人物,苏里科夫都进行了深入绝致的刻画,他们的面貌、肤色、穿着、行为、姿态、神色、表情各异,每个人物都个性十足。他们当中有身着白衣,手握蜡烛,面对死亡依旧顽强不屈,怒视着沙皇的近卫军士兵;有为即将失去亲人而悲伤不已的妇女;有受到惊吓、面带惧色的孩子;还有一些站在高处观望的人们。
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的是近卫军战士,他们临危不惧,英勇不屈。画面左边红胡子的近卫军怒视彼得大帝,而转首的彼得,也以目光相对,在这猛烈的心理决斗中,表现了两个阵营互不妥协的坚决性。
在这幅画中双方虽然是敌对的,但在画家的心目中他们都是英雄,彼得是捍卫改革的英雄,而近卫军则是捍卫民族自尊的英雄。他赞成彼得改革也同情近卫军,为此他在人群中画了一些妻子、母亲与儿女来刑场绝别的悲惨场面,着重画了孤儿寡母的形象,令人伤心同情。为了表达画家的同情心,将自己的女儿,画中那个戴红头巾的可爱小女孩也画在其中。
构图
该画场面开阔,极为壮观。画面的前景左侧,带铐的近卫军们簇塞一片;画面中段,行刑人挟制了近卫军官准备送上绞刑架。右侧,表情森严的彼得大帝昂首马上,身边团聚着以亚历山大·缅什科夫为首的支持者。在画面左右不同纵深的远景与近景中,两群持不同信念的人对峙着,仿佛他们之间的战斗还在继续,胜者没有为王的大喜,败军也没有为寇的悔过,他们个人的尊严和克制着的情感静默中宣泄着、交流着、对峙着,由此形成看不见却可强烈感受到的画面张力。同时,清晨冷冽的薄雾里,克里姆林卫城和东正教堂则作为背景,揭示了事发地点,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对画面起了稳定作用。
作品影响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突破了当时学院派历史画以《圣经》和神话为中心的虚构和表面效果,具有历史认识的意义和高度的美学价值。
1879年,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列宾受《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手稿的影响与启发,开始创作了他的第一幅历史画作品《索菲亚公主》。
作者简介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1848~1916)(Surikov,Vasili Ivanovich),俄国画家。生于西伯利亚地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他创作的大型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被称为历史画的"三部曲",是展现了俄罗社会变革的宏阔史诗与经典画卷。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主题
形象
构图
作品影响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