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核导弹是指冷战时期由美国及
苏联设计的以核弹头为
战斗部的防空导弹。防空核导弹主要包括美国“奈基”系列防空导弹、“波马克”系列防空导弹以及前苏联的A-35M防空导弹。
导弹区别
“奈基”系列防空导弹与“波马克”防空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美国军队开始意识到传统的
高射炮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超越了
火炮的射程。美国在西部电气公司、贝尔电话实验所和
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帮助下启动了“奈基”计划。该项目试图用导弹而不是大炮来击溃敌方的空中力量。
1949年苏联人测试其首枚
核武器“铁克瓦”,奈基防空导弹的首个具体型号(“奈基”Ⅰ型)也获得了研发动力。装备核武器的
苏联红军战略轰炸机构成的威胁突然变得万分真实起来。
但在陆军完成该项目前,研发者意识到装备
常规武器的“奈基”导弹不足以对战
苏联的轰炸机群。敌方
轰炸机的飞行编队队形密集到“奈基”Ⅰ型无法击中单架飞机,又松散到其弹头无法同时摧毁1架以上的飞机。
陆军的解决方案是“奈基”B型——后来被称作“奈基-赫尔克斯”。它看上去很像“奈基”Ⅰ型,但配备更多的助推火箭,更大的驱动引擎和1枚核弹头。这种导弹既可以使用1枚常规弹头也可以使用1枚核当量可在2000吨到4万吨间变化的W31核弹头。
1958年,陆军开始在因其工业基础和靠近战略军事设施的位置而被认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周边部署“赫尔克里士”导弹。到1963年,陆军已用“赫尔克里士”替换了全部的初代“奈基”Ⅰ型。
但“赫尔克里士”也面临竞争。尽管陆军制造了“奈基-赫尔克斯”导弹,但空军也在研发自己带核弹头的
波马克导弹。波马克
导弹是一种利用
冲压喷气发动机驱动的防空导弹,可对空中目标投放1枚W40核弹头。
作为
核武器更符合逻辑的搭载方,海军和空军取得了争夺预算和防务战略优先地位的绝大多数斗争的胜利。时任陆军参谋长
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主张,如果士兵们不想被排除在原子时代之外,他们必须为陆军在核领域争取一席之地并紧抓不放。
陆军公布“赫尔克里士”导弹的新发射场时,空军在当地报纸上散布文章说“赫尔克斯”无法胜任抵御
苏联轰炸机进攻的任务。
尽管存在这样的中伤言论,但“赫尔克斯”的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它采用
固体酒精推进,而“波马克”依赖液体燃料,这使得“赫尔克里士”在维护和飞行高度方面占据一定优势。
陆军研发和部署武器的速度也更快,“赫尔克斯”成了第一种装备
核武器的防空导弹。1960年6月7日,一枚“波马克”导弹起火并将放射性物质散布至方圆7英亩的地域。
波马克导弹是
美国空军第一代远程地空飞航式导弹,代号CIM-10。主要用于区域防空,能拦截远距离的中、高空飞机或飞航式导弹,为美国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本土防空主要
航空武器系统之一,外形类似超音速歼击机。它是美国空军发展的唯一一种
地空导弹系统,
美国军队所有其他的地空导弹都是由陆军发展的。同时波马克B型防空导弹也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地对空
导弹武器系统。
国会分别购买了2套系统——10套“波马克”和145套“奈基-赫尔克斯”。
“波马克”和“赫尔克里士”导弹一直服役到上世纪70年代初,
阿拉斯加州和佛罗里达还保留着几座“奈基-赫尔克斯”发射场。但“奈基”项目最持久的历史贡献在于为美国未来的导弹防御计划奠定了基础。
其他导弹
A-135反弹道导弹系统,是
苏联/
俄罗斯部署在
莫斯科附近区域的一套复合反弹道导弹系统,设计目的是保护莫斯科及其附近区域免遭敌方
洲际弹道导弹袭击。
由于设计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两种导弹的弹头均为约10,000吨当量的AA-84型战术
氢弹,从而不需要非常精确的制导即可摧毁来袭弹头,这与当今流行的直接碰撞杀伤拦截弹头有很大区别。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在距莫斯科这么近部署装有核弹头的
反弹道导弹系统。有批评者指出,如果在拦截过程中有一枚AA-84核弹头爆炸,那么
莫斯科将有10%的人丧生,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污染。舆论还批评该系统的维护费用太高,声称1993年一年就花费了300多亿
俄罗斯卢布。还有人要求为A-135系统装备非核弹头。另外,
俄罗斯的一些军方人士认为应该优先维护和改进弹道导弹预警网,对国家安全防御来说,这比反弹道导弹系统更为重要。此外,莫斯科地区的防空重心已经转移,重点已转向防御
轰炸机及其发射的
导弹。A-135实际上已被打入“
冷宫”。
A-135是冷战时期的产物,靠着
苏联解体后的
惯性继续研制并投入使用。尽管它已不能适应当前安全需要,且仍需投入大量的钱财,但由于已经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弃之不用于心不忍,维持运转又不愿注入巨资,A-135已成为
俄罗斯欲罢不忍的一块“鸡肋”。在这种背景下,A-135只能是坐吃“老本”,慢慢变成作战能力完全丧失的一堆“废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