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城,男,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86年毕业于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文学研究所访学研修,后就读于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黑龙江省呼兰师专中文系。现为福建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
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会理事,福建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海峡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包括大陆当代小说、当代文化现象、当代文艺思潮以及
台湾省当代小说与当代诗歌等。
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中国当代文化现象研究、台港文学研究、
萧红研究、中国当代作家论、20世纪西方美学等。2010年12月,在由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
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上,王金城教授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台港澳文学史叙述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空间维面》的学术发言,其中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的“问题与出路”部分,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出版学术专著《守望家园:大陆与台湾文学论》(2002)、《
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2008),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台港澳卷》(2012),参编《新中国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版)(2008)。在《
复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台湾研究集刊》、《
当代作家评论》、《诗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被《
新华文摘》、《
作品与争鸣》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篇被录入《萧红评论集》、《
陶然研究资料》、《路遥研究资料》、《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文学评论卷》、《来自东方的视角:莫言小说研究论文集》(英文版)等评论集。其中,
台湾省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多次被台湾编撰的年度《台湾文学年鉴》收录;研究《
呼兰河传》的主要观点被“
萧红故居纪念馆”以展板形式引入,名列
茅盾《呼兰河传》“序”和
骆宾基《呼兰河传》“后记”之后,是唯一被引用的当代批评家的观点。王金城的学术研究成果数次被海内外学人正面引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果和社会影响,得到了社会认可和学界好评。
在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流变中对其进行“整体性”把握,进而描绘出新世代诗歌在20世纪后30年的主要思想成就、诗学建构和运动轨迹,阐明它在
台湾省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诗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通过回顾、总结和研究“台湾新世代诗歌”的历史进程、精神走向及其演化规律,把握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进而为两岸中华汉语新诗的最终整合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启示。
读书期间,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和篆刻作品,曾获
黑龙江省大学生“五四”征文
二等奖,两次获得“牡丹之春”优秀诗歌创作
一等奖,获得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金声学术奖”、“宝钢学术奖”并被评为优秀博士毕业生。工作以后,独立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课题多项,曾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
萧红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获得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
哈尔滨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两次获得国家级著作奖:专著《
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2010年获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优秀成果奖”,参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10卷)获得2013年“国家图书奖
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