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毛泽东在和 邓小平谈话的时候提到样板戏太少,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同时,他在和 江青谈话时也说,“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一年、两年、三年,逐步逐步扩大文艺节目,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此时正值文革后期,特别是在1971年
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后,整个社会生活有趋于恢复正常秩序的要求,而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文学艺术生活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毛泽东对此也有所察觉,也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朝霞》杂志应运而生。《朝霞》杂志包括上海文艺丛刊、《朝霞》丛刊和《朝霞》月刊三部分。
有学者认为,凡参与过这三项文学工作的人,其中包括编辑、作者以及美术设计者都可以划入《朝霞》的作者群的范畴。上海文艺丛刊是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37年出版的一本丛刊,丛刊第一辑名位《朝霞》,这个名字来源于其中一位作者史汉富的同名小说。
《朝霞》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刊物呢,在“四人帮”倒台之后,这份刊物长期被认为是“四人帮”的“帮刊”,是“阴谋文艺”的大本营。因为《朝霞》受控于当时的上海市委写作组,它的目的非常明确,为当时的主流政治以及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服务,为文化大革命服务。这份杂志虽然号称是文学刊物,但是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文学杂志,而是作为文学性的政治刊物来办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四人帮”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文艺路线,因此《朝霞》所秉承的还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美学标准。然而,抛开政治因素,《朝霞》的创办却也推动了1966年文革爆发之后,陷于消亡的文学创作。
虽然是革命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推动了各省原有的文学刊物复刊,这些刊物包括《
人民文学》莫不以《朝霞》为榜样。当时全国范围内许多文学青年,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投稿、可以发表作者作品的园地。今天闻名遐尔的作家
余秋雨、贾平凹、
路遥、
钱钢、
陆天明、
黄蓓佳等人都是当年从《朝霞》月刊开始走上文学之路的,这和当时负责《朝霞》杂志的陈冀德、
施燕平这批编辑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