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明,1943年生于
昆明市,成长在上海,祖籍
南通市。中国作家,中国一级编剧,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陆天明12岁时喜欢上写作,14岁时前往
安徽省农村务农。1958年前后,年仅十五六岁的他不仅在当地山区担任小学老师,而且同期开始发表作品。后来因病返回
上海市,在他养病的三年期间,经常在上海图书馆 看书,文学功底得益于这段时光。此后,他又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当过农工、武装连代理指导员、师军务科参谋、农场机关干部。后奉调北京,长期供职于中央电视台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71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四幕话剧《扬帆万里》。1975年,他加入了中央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编导组,开始电视剧创作生涯。1984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中国
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笔锋犀利,悬念迭起,激情澎湃,正气浩然是陆天明作品一贯运用的独特风格。他著有长篇小说《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中篇小说集《
啊,野麻花》,电影剧本《
走出地平线》,话剧剧本《扬帆万里》《第十七棵黑杨》,电视剧剧本《华罗庚》《上将许世友》等。
陆天明与张平、
周梅森并称为中国反腐写作的“三驾马车”。他 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被改编为影视剧后,多次荣获各类奖项和殊荣。2001年,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反腐剧《
大雪无痕》获得
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同年,该剧还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入选作品奖”,该小说荣获国家图书奖。此外,陆天明个人也因其杰出的文学和编剧才华收获了多项荣誉。2002年,他被评为中国百佳
电视艺术工作者。2013年获
北京市颁发的“辉煌三十年优秀电视剧工作者”称号。
2019年9月23日,陆天明长篇小说《
省委书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陆天明于1943年在云南出生,小时候居住在上海的
四川北路。1953年,他的父亲离世,家境逐渐陷入困顿。他与兄弟姐妹四人依赖在工厂医务室担任医生的母亲抚养。经过几次搬家后,他们定居在镇宁路附近,陆天明家当年所在的弄堂,解放前位于一条臭水沟旁,名为“永源浜”。
在那个时期,他们一家五口挤在仅有13平方米的房间内生活。12岁时他喜欢上写作,14岁时,他谎报自己的年龄为16岁,注销了上海户口,前往安徽农村务农。1958年前后,年仅十五六岁的他不仅在当地山区担任小学老师,而且同期开始发表作品。由于农村生活极端艰苦,他病倒了,甚至吐血。为了治疗,他返回
上海市,担任街道团委的工作。在他养病的三年期间,他上午去街道团委工作,下午就泡在
上海图书馆,文学功底得益于这段时光。图书馆里大量的
俄罗斯文学也成为他的精神补给,他后来对比了俄罗斯文学与欧美文学的差异,后者强调实现自我满足,而前者的主流价值观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谋幸福。
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家号召城市青年支援新疆建设。陆天明不仅动员大家前往新疆,还主动申请加入,经过五天五夜的硬座火车旅程,最终抵达
乌鲁木齐市。在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他担任过青年班班长、武装参谋和老兵连代理指导员等职务。
创作经历
投身文艺事业
1970年代初,陆天明正式投身文艺事业,他在1971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四幕话剧《扬帆万里》。1974年,这部话剧代表新疆进京汇演,获得巨大反响,他和全家因此被调入北京,进了广电部大院,成为中央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编导组的一员。1975年,他加入了中央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编导组,开始电视剧创作生涯。
文学与编剧的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陆天明开始了他作为专职编剧的职业生涯,被调入中央电视台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文学部。1983年,他完成了电视剧剧本《华罗庚》的创作。1984年,他成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在同年推出了自己的中篇小说集《
啊,野麻花》。1992年,他担任了剧情电影《
走出地平线》的编剧,该电影由高强和肖荣生共同主演。1995年,陆天明再次以反腐剧《
苍天在上》的编剧身份获得了关注。这部剧讲述了章台市一起千万元公款挪用大案的侦破过程。1998年,陆天明又推出了传记剧《闻一多》的剧本,同时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木凸》,展现了他多方面的文学才华。2000年9月1日,他创作的多幕话剧《第十七棵黑杨》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功上演。同年,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大雪无痕》不仅被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小说还荣获了国家图书奖。《大雪无痕》剧本创作始于
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雷献禾带来的报告文学《一个女人告倒了一群贪官》。陆天明被故事触动,进行深入采访后深感反腐英雄面临的困境,决心以此为题材。尽管剧本保留了原故事中的部分情节,但主线为虚构,创作过程顺利,仅3个月完成初稿。经多方审查,虽有修改,但故事核心得以保留。
编剧生涯的高峰
2001年,陆天明以反腐剧《
大雪无痕》的编剧身份,成功入围
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同年9月,他又推出了长篇小说《苍天在上》,该作品由出版社出版。2002年,陆天明再次以反腐剧《
省委书记》的编剧身份亮相荧屏,该剧由苏舟执导。《省委书记》剧本创作历时一年零两个月,过程颇为艰辛。陆天明作为老共产党员,以支部委员身份创作,面临诸多限制,不能细说、不允许也不应细说。同时,剧本创作不能仅按概念或社论要求来塑造省委书记形象,必须让老百姓认可。在缺乏实际经验和无法接触省委书记的情况下,陆天明进行了大量案头准备,采访多位在任省委书记,深入了解其生活、工作、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这个过程,陆天明更加感谢省委书记们愿意分享真实想法,让他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其生活状态。最终,这些努力使《
省委书记》成为一部老百姓喜爱、真实可信的电视剧。
2003年,陆天明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他荣获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金鹰突出成就奖。同年,他还被财经时报评为该年度十大意见领袖。2004年,陆天明继续他的文学创作之旅,推出了以西部地区冈古拉荒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黑雀群》,该作品由出版社出版。同年,他还翻译了美国小说《白鲸》。2005年,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
高纬度战栗》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6年,陆天明担任了军旅剧《
上将许世友》的编剧。2007年,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反腐电视剧《
高纬度战栗》播出。
持续深耕文学创作
2008年,陆天明推出了长篇小说《命运》。2010年4月11日,陆天明再次以编剧的身份亮相荧屏,他担任了都市生活剧《命运》的编剧。该剧以其真实的情感和贴近生活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并且陆天明也凭借这部作品成功入围第28届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陆天明起初犹豫是否接下《命运》的创作任务,认为描绘
改革开放十分复杂。他决定先展开深入采访,于是前往
深圳市,住在普通宾馆,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老市委书记、企业家和打工者,进行了数月的采访。市委书记李鸿忠鼓励他按艺术规律创作,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如历史风波等难题时,有关领导都给予支持。直到剧本完成过半,陆天明才最终签约。2017年,他推出了长篇小说《幸存者》,这部作品讲述了一群共和国同龄人为了国家建设奋不顾身、满怀激情和理想的故事。2018年,陆天明担任了当代剧《
大桥》的编剧。该剧以
港珠澳大桥为创作背景,通过讲述大桥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参与公众活动
2022年12月31日,陆天明参加的《百位名人迎新领读——2023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在
大河网全播出。
个人生活
陆天明的儿子是中国知名导演
陆川。在陆川印象里,他的父亲是一个总沉坐在书桌前的背影,稿纸写了一摞又一摞,名字开始出现在《
当代》《收获》这样的文学杂志上。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搓麻将,也不上山头不进圈子,写作以外的时间,他跑去炼钢厂下生活,要么去法院跟着老法官办案子。此外,陆天明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一向严厉,他甚至在陆川弟弟年仅8岁时就让他进入中学,14岁时又送进大学深造。然而,当陆天明面对自己的孙子时,他的教育方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变得宽容而温和,不再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快乐与成长。这种教育思想的转变,也在无形中影响了
陆川的内心世界,使他在艺术创作上更加注重真实和诚实。
陆天明的妹妹陆星儿是中国著名女作家,2004年因患晚期胃癌而病逝,享年55岁。陆天明离开上海后,
陆星儿去了
北大荒插队,他们在通信里会经常谈论文学。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参考资料
文学作品
话剧作品
创作特点
陆天明是一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感、民族使命感和人文情怀的作家。其小说的题材丰富,叙事手法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他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中关注现实、描写现实,把现实生活浓缩为时代现象,记录着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对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笔锋犀利,悬念迭起,激情澎湃,正气浩然是陆天明作品一贯运用的独特风格。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影响
陆天明曾因一部四幕话剧《扬帆万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全家被破格从新疆调至北京。又曾顶着重重压力写出反腐剧作《
苍天在上》,收视率最高曾达39%,几乎与《
新闻联播》持平,成为万人空巷的国民现象级作品。后来,凭借“反腐四部曲”——《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
高纬度战栗》享誉文坛,他与张平、
周梅森并称为中国反腐写作的“三驾马车”。
人物评价
陆天明老师,在他的作品当中,一个人扮演着所有的角色,他试图用静静的文字,来描摹出一个壮丽的历史图卷: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一个真善美的史诗般的品格。(
中国作家网评)
在陆天明笔下,面对理想主义时,也并非只有两种结果——信仰或者不信仰,人们无法获取终极真理,但总在接近真理的沿途中。这是另一层面的“半度人”。(
中国新闻网评)
陆天明以饱满的情感描绘出他们这代人曾经的风雨激荡,探寻了他们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以泣血之思来诠释他们的思索、追求和奋斗,而不灭的理想之光则为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备忘录。这种历史的备忘,恰如父辈的旗帜一般留给我们丰富的启示。(作家徐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