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古训
钱古训
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后官湖广布政司参政,曾奉旨前往调停百夷酋思伦法与缅甸人的冲突,使思伦发听命返回。他还根据在麓川的亲历和见闻,著有《百夷传》一书。
人物生平
钱古训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成为进士,后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在他任职期间,钱古训与李思聪在当明朝使者钱古训、李思聪调停了麓川与缅甸的纷争,正准备回朝之际,恰值麓川卯王思伦法部属刀干孟起兵谋反。思伦法曾请钱、李二位使臣出面,向刀干孟谕以朝廷威德,果然收到一定效果。于是,思伦法向钱、李二人馈赠象马、金宝等物,强留二人长期住麓川,以向他人显示自己有大明天朝为靠山。钱、李二人再三推辞,并致书思伦法说:“中国不以象马金玉为宝,所宝者,忠臣烈士,强兵勇将与孝子顺孙耳,宜送使者回朝,不复侵拢邻境,则可明尔畏敬君上之心焉。”思伦法叹服,设宴为二人饯行,并派部卒将钱、李二位使者护送出麓川勐卯境。
钱古训、李思聪返回京都后,根据在麓川的亲历和见闻,各著了一部《百夷传》,献给朱元璋,书中记述了当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川、民俗、人物及政治、军事制度等,内容新奇详备,深深吸引了这位大明皇帝。《明史》载,明太祖阅后大喜,以钱、李奉使尽职尽忠,各赐袭衣,特升钱古训为湖广参政,李思聪为江西省参政,又特别叮嘱将《百夷传》交付皇家史馆妥善收藏。
《百夷传》
百夷传,是明朝使者钱古训与李思聪1396年描述(麓川)孟卯的作品。他们去云南省是为了调解麓川与缅甸阿瓦王朝的冲突。描述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音乐,食物,和该地区的产品。
《百夷传》记载麓川勐卯王国的范围时说:“百夷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景东彝族自治县(今云南景东县)在其东,西天古剌(今缅甸白古)在其西,八百媳妇(地名,在今清迈一带)在其南,吐蕃(今西藏自治区)在其北;东南则车里(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南则缅国,东北则哀牢(今保山市),西北则西番、回纥汗国(今香格里拉市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
书中记述麓川勐卯王国的封建领主制度时说:“其下称思仑发为‘昭’,犹中国称君主也。所居麓川之地日者阑,犹中国称京师也。其属则置‘叨孟’以总统政事,兼领军民。‘昭录’领万余人,‘昭纲’领千余人,‘昭伯’领百人;领一伍者为‘昭哈斯’,领一什者为‘昭准’;皆属于‘叨孟’。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
上述职官名称均为傣语译音,“昭”意为“王”,也就是“君主”。“叨孟”今又译作“陶孟”,是“昭”之下管理一方的最大军政官员。思伦法时期,除首府直辖地勐卯而外,其统治区域内委派了芒市陇川县孟定镇、湾甸、景东彝族自治县、木邦、孟养七大“陶孟”进行管理。因此,“陶孟”带有“封侯”和“封疆大臣”的性质。
麓川勐卯王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具备步卒、象兵、马兵等兵种并有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除《百夷传》中所记而外,其他重要军事首领称呼如下:
庄色:傣语直译为“军队最高指挥官”,意为大元帅,是统领全军的主帅。
贺色:傣语直译为“军队首领”意为大、将。
召掌:象兵司令。
召麻:骑兵司令。
召干:弓箭队长。
遇有战争时,三丁抽一,并选择身强力壮、作战勇猛者组成主力部队,傣语称为“锡剌”。作战时,每以鸟铳当前,牌次之,枪又次之,战系列其后,短兵既接,象乃突出。不习象阵者,往往难以挡住战象的冲击。
《百夷传》描述麓川勐卯王国的贵族生活时说“大小各有分地,任其徭赋。上下奢,虽微职亦系靶花金银带。贵贱皆戴笋帽,而饰金宝于顶,如浮屠状,悬以金玉,插以珠翠花,被以毛缨,缀以毛羽。贵者衣绮丽,每出入,象马仆从满途。象以银镜数十连缀于羁勒,缘以银钉,鞍上有栏如交椅状,借以茵褥,上设锦障盖,下悬铜响玲,坐一奴鞍后,执长钩驱止之。……叨孟以下见其主,则膝行以前,二步一拜,退亦如之。……所用皆陶器,惟宣慰用金银玻璃,部酋间用金银酒器。凡部酋出,其器用、仆妾、财宝之类皆随之,从者千余,昼夜随所适。必作宴笑乐。”可知封建领主贵族阶层的生活是比较奢华的。
而百姓与统治阶级之间,贫富差别是非常悬殊的,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遇贵于己者,必让途而往。……执事于贵人之侧,虽跪终日无倦状。……长者授卑贱酒食,必叩头受之,易以他器而食,食毕,仍叩头而退。”
另外,《百夷传》还记载了当时麓川勐卯王国范围内的民族情况。“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喇、哈剌、缅人、结些、哈杜、弩人、蒲蛮、阿昌族等名。”所言大、小百夷,即今德宏傣族的傣勒、傣德两大支系,汉族称之为旱傣、水傣。蒲蛮为今德昂族先民,阿昌即今阿昌族。由于当时麓川勐卯王国的境土比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得多,所以有许多民族今已不在德宏境内,如弩人或即怒族,在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喇、哈剌、缅人今在缅甸
《百夷传》还谈到麓川勐卯王国的商业贸易:“凡贸易必用银,杂以铜,铸若半卵状流通商贾间。”可见当时以银、铜为主要流通货币。又《西南夷风土记》言;“以铜为珠如大豆,数而用之,若中国之使钱也。”
《百夷传》是根据作者亲身见闻而写下的一本有关德宏历史的专著,史料多翔实可信但作者毕竟在德宏时间不长,加之语言障碍,对有些事物的记载难免有误。如“小事刻竹木,大事作缅书”,“缅书”即为“傣文”之误。但不可否认,《百夷传》是研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历史的必读之书。从洪武十六年到正统初年的五十多年间,朝廷遣使德宏有记录的多达二十五次,而能留下象《百夷传》这种史料价值极高的著作,实为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六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读到曾使朱元璋大感兴趣的《百夷传》。
四库提要
李思聪,字张仲谋,桂阳筱塘村人。明洪武进士,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明钱古训撰。古训,馀姚人。洪武甲戌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百夷即麓川平缅宣慰司。(案:百夷即今猡夷,译语对音,故无定字。)洪武二十九年,其酋思伦法诉与缅人构兵。古训时为行人,与其同官桂阳李思聪奉诏往谕,仑发等听命而还。因述其山川、人物、风俗、道路,为书以进。古训旋以劳湖广参政。请泽州杨砥序之。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以此书为李思聪作。今据砥序及夏原吉後序,则实古训所作。虞稷偶失考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百夷传》
四库提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