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美村位于
福鼎市东南部,距市区57公里,村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有大小16个自然村,聚居着汉、、回等民族。溪美村不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历史悠久,特别是明、清时期林西桥(溪美旧称)更是闻名遐迩。这个方圆不足20里的多个民族聚居地,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许多动人事迹,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溪美沿革
溪美村原溪流河面宽阔,河床平坦,溪水清澈见底,自西往东环绕如带,古时临溪建桥,俗称“林西桥”.溪在猫坑里和梨洋里两溪交汇成潭,形如葫芦,称“葫芦潭”.溪美村又处两溪之尾,“尾”与“美”谐音,后来又改称“溪美”.原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二都泗境,民国九年(1940年)为玉溪镇(下辖台峰、沙埕下片沿海9个村),1958年,成立了溪美大队,归属店下公社。文革期间又改为溪美小公社,1983年至今称溪美村。
历史溯源
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在溪美村南洋境内发现较多石、零星印纹陶片,与马栏山文化遗址同属一个时期。可见,早在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世代繁衍。据《高氏宗谱》记载,
唐朝始祖高氏肇基林西桥。另据《陇西郡李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淡港居民李氏祖先李真一(元末避乱由浙江处州梅屿举家迁至淡港山下创居)后辈筑堤围田,沿港岸筑堤垦田耕作,形成了单港塘和九曲溪(今为溪美洋)。元末明初,王氏举家从嵛山迁居台家洋(沙埕镇台峰村石板埕)。迁入溪美境内较早的先民还有新朱氏、梨洋里林氏、柏石叶氏、东门山陈氏、虎兰卢氏、八埕岗陈氏、三门堂郭氏(
回族)、三门寺蓝氏、钟氏(
畲族)等,他们组成了溪美先民。这些先民沿林西桥官道两侧搭建旧式草房或简易楼房,自成一条街道。据历代百姓口口相传,这条街曾建起大小草鞋庄达百余家,
客栈、酒肆20余家,通往各地船只靠停百余艘,南北转运业发达犹如苏杭古运行道,故林西桥又名“小杭州”,简称“小杭”.该村名一直沿用至今。林西桥历来成为黄岐旧城、官城尾乡民生活用品的集散地,其手工编制草鞋转运到浙南各地销售。可见,早在明清两代,溪美人便着手从事编制草鞋手工行业。林西桥也由此闻名遐迩。
村庄概况
全村有1120户,3946人,(其中中心村常住人口3020人、暂住人口1356人),党员78人。近年来,溪美村“两委”在市委、镇党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当地、抓住区位、人文优势,自创一条“精神文明来引路、党员群众带好路、能人群众共致富、基础设施铺好路、引进外资快致富”的具有溪美特色农村致富奔小康新路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促进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07年实现全村社会总产值达 1.16亿元,村财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曾先后获的省级“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小康明星村”、“优胜村庄”、“社会治安模范村”、“省级园林式村庄”等各种荣誉称号30多次。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200个创建文明村建活动之一。2003年被省、地、市妇联、文明办列为首批“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
溪美村被文化部、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授予“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
溪美村确定以邻里团结、移风易俗、家庭和睦、环境卫生等十个方面标准开展争创“十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美德在农家”等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依托重大节日和老年活动中心、村图书室、科技夜校等场地开展经常性文化体育生活,使文明之风长吹不息。
截至目前,该村已有500多户居民获得省、
宁德市、
福鼎市及
店下镇各级文明创建荣誉。溪美村也先后多次被评为
福建省文明村、敬老模范村;宁德市文明村、小康明星村、美德在农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人物轶事
溪美这个古村落,自
唐朝始祖高氏肇基以来,乡土人才辈出。在溪美村历史以来的众多人物中,林七公是一位在福鼎大地上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相传他遇异人授其防疫消灾、治病救人的秘诀,用这个秘诀救活了不少人。他的事迹遍及福鼎各地。如今,很多宫庙还供奉着他的
塑像。清嘉庆版《
福鼎县志》记载:“
康熙五十九年,里人朱天华募建(林西桥)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溪美村八埕岗、古岭头、上宅等地走出的英烈就达20多位。上个世纪60年代弹港农妇李吓奶被评为“全国劳模”,并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教育史情
据不完全统计,
恢复高考后,溪美村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就有400名之多。这跟溪美村历来重视教育密不可分。溪美村创办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谓家学渊远,文礼持家。如蒋家洋
李姓先祖来自
浙江省南宋,肇基之初,便将文风带到溪美,创立私塾。直到清光绪年间,村人又在溪美临水宫创办私塾大馆。民国九年(1920年)溪美蒋家洋李氏族人发起成立奖学公约,支助困难学子读书,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溪美临水宫创办国民学校,校舍分设在溪美红旗厝、富老洋杨家厝、北七公庙,文革前夕重新迁回溪美临水宫。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溪美临水宫开办区立溪美中心小学。1942年9月改称为玉溪镇溪美中心小学,1960年学校发展成完小校,上世纪80年代初,搬到现在的溪美小学。另设溪美初中部,1995年始为独立初中(
福鼎市第二十一中学)。
历史文化
在溪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经久不衰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古意盎然的人文风物,留下了许多宗教
建筑溪美临水宫、七公庙、三门寺;古老作坊---油坊、造纸厂;经典民居---蒋家洋古民居、杨家厝;还有福宁古道、泗风亭,以及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民俗活动主要有“击石”(双方于河床平坦处各选三人,中间一人由两人左右相搀,以脚尖顶
鹅卵石,卵石相碰击,先跌倒方为败)健身赛事、溪美马灯、梨洋里
悬丝傀儡、布袋戏、上宅坐刀轿、“六月六”等。
几多风雨,风度春秋,溪美村民靠着勤劳的双手,过着农耕和手工业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溪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进多家
台资企业。如今楼房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货品琳琅满目、群众安居乐业。曾一度被国家文化部、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授予“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园林式村落”等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
一、抓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溪美村按照自己不会致富不能当干部,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是好干部的原则,选配出坚强的领导班子,形成了一种团结奉献、自加压力、敢为人先的精神,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心,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实际行动加深干群之间的鱼水情谊。几年来,溪美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新村建设,坚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以“内增素质、外塑形象”为创建内容,重点提高人民的素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如党员雷成椿,90年代初,他率先开荒种茶,尝到甜头后,他联合其他村民种植高标准茶园200多亩,带动数十家走种茶致富。党员经济能人林心坚说服台湾亲戚到溪美投资近千万元,办起了3家
台资企业,2003年又引进一家台资上品眼镜实业有限公司,解决就业人数可达200多人。(二)群众参与创建,几年来先后筹资30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000万元),投入新村集镇建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我村共投资14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溪美至店下集镇3.5公里长,宽5米的
水泥路,一条820米长的引水灌溉遂洞。使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各项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去年溪美村又投入资金50多万元用于溪美中学教学楼立面装修和校园道路铺设,美化绿化校园,改善了教育生活环境。(3)抓好村办企业。溪美村现有大小企业55家。同时,溪美村利用水、电路等“三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经济能人创办村办企业,并且引进先进机械设备,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普及科技知识和市场知识,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
几年来,溪美村始终遵循思想先行的工作方法,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塑造积极向上、树立以奉献为核心的精神面貌上,为溪美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三德”建设,提高村民素质。溪美村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立了村史村情教育室、农民科技培训站、农民文娱活动室、科技宣传服务站、图书室、有线广播电视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并抽调老人会、中小学等单位15 名骨干,组成一支具有一定政治水平的道德、文化教育宣传队,利用省、地、市“美德在农家”三级试点单位常抓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法制政策、文明行为、诚信经营等创建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开展“知我溪美、爱我溪美、美我溪美、富我溪美”活动相结合,激发党员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树立身边一批先进典型、倡导崇尚科学、反对
迷信、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社会风尚。二是溪美村充分挖掘村民“求知、求新、求乐、求富”的渴望,经常举办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
计划生育等各式各类培训班,邀请宣传团进村传金送宝,为村民服务;并极大促进了村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使每个家庭1 人以上熟悉掌握1 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先后有570多名青年农民、经济能人接受培训,全村有130人成为科技星火带头人、430人持绿色证书,涌现出一批养鸡、养鸭等种养专业户。村党支部结合实际,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文明经商公约》、《村民“十不准”》、《村民道德手册》等,制作成固定宣传栏,布置在村街巷道,发放村民手中,警醒村民遵守,全村共由80户组成普法宣传员和矛盾排查调解员队伍,解决了农村有事难解,有矛盾难化解的“两难”问题。还以村委会、老人协会、中小学校为阵地,组织了一支义务读报员队伍,为村民及时传达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和国内外时事动态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精神实质和内涵。使许多村民自觉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三是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针对影响和危害最大的“普度”、“丧事大操大办”、“婚事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抽调年长威信高肯管理的老党员、老村干、村民代表,成立“红白喜事治理”领导小组,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及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进火葬、全村火葬率达100%。
三、结合实际、立足村情,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群众性创评活动。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农村文明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溪美村因势利导,结合实际,立足村情,把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一)溪美村先后投入资金15多万元,建立了农民健身活动中心、老年人地掷球场、柔力球场、气排球场等场地。让农民在农闲,节庆期间锻炼及参与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农民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农村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积极推进全民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开阔视野广,面向现代文明。(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作用。我们利用“宣传文化站”、“
地方武装之家”、“妇女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统一规划和管理,投入部分资金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三)广泛发动群众,深入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群众性创评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密切关系为内容,推出
社会主义、勤劳致富、
计划生育、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家庭和睦、移风易俗、邻里团结、讲究卫生、尊重知识等为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并在全村开展“公开、公正、公平”的评比争星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评星中受教育。采取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实行动态管理。评上了张榜公示,公示后,亮牌挂星。评选采取“逐级上报,群众参与,上级批准”程序进行,评选出当年文明户。全村90%以上的农户挂起了星级荣誉牌,20%以上农户评上“十星户”,“八星户”农户达35%以上。村里还适时组织开展“卫生之家”、“好婆媳”、“好夫妻”、“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守法模范户”等活动,受到全体村民热烈参与。在评选过程中好婆媳、好儿女、好夫妻竟相涌现。通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我们坚持创建主题不变,逐年充实调整内容,巩固创建成果,做到创评活动常抓常新。如今在溪美“讲文明、树新风”已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心愿和具体行动。在群众性创建活动中,确定了青年文明示范街评比,树立了一批具有绿化美化、邻里团结等特色的文明楼幢。同时,在商店经营过程中,不仅做到明码标价,而且还要文明经营,开展党员店、放心店、诚信店、无假货店等四店活动,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好转。
四、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提高溪美文明村的整体水平。
溪美村通过建章立制,让每个家庭做到家庭和睦,科学
养育子女、尊老爱幼、不打架斗殴、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
迷信、家庭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生活勤俭持家、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村两委因势利导、推出《溪美村民文明公约》、《溪美村规民约》、《溪美村民“十不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等十项制度,发放到溪美村民手里,使文明村镇创建与管理由以前靠几个人管千人如今成为村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其次,开展法制政策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普法宣传教育。全村共由80户组成普法宣传员和矛盾排查调解员队伍,宣传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
土地法》、《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生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村规民约》等法律法规和农村自治章程的知识,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最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五、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坚持以”新、绿、亮、洁等为目标,以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的要求,科学规划,提高认识,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从溪美自身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基础出发,提高创建水平,不断加大村集镇建设力度。去年又聘请省测绘局对全村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集镇规划建设工作。
我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扎实的基础并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借鉴其它单位的先进经验,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大处着眼、持之以恒、认清形势,高度重视、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开创溪美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努力把溪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胜园林式的村庄。
基础设施
全村有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卫生院,该村交通方便,陆路可通秦屿、市区。水路有杨岐汽艇停靠站,直通桐山、沙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