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是政府利用自身资源实现公共财政建设目标的工具与手段。它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政府投资方式是政府部门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工具,是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手段,是政府为实现公共财政的既定目标必须经过的桥梁,同时也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特别是投资需求进行必要干预的对策措施。政府投资方式涵盖了政府在运用投资资源达成投资目标的各种方式、手段、工具与途径。
政府采用多种投资方式通常是通过多种投资工具来实现的。在公共投资领域,政府投资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投资(包括财政拨款与资本金注入)、财政补助(如财政补贴、基金补助、研发委托费等)、政策性金融(如低息贷款、贴息及贷款担保等)和税收优惠(如特别折旧、进口设备税收减免、所得税减免、税前扣除研发费用等)。
政府投资方式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其中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无偿性投资与有偿性投资两类。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主要指政府采取政策性贷款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提供的财政投资,包括对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或对国家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给予的扶持。无偿投资则是政府部门为保障纯公益性部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力所进行的投资,一般采取拨款形式投入资金。此外,政府投资方式还可以按照投入对象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按照投入控制力可分为刚性投资与弹性投资,以及按照投入受益范围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两大类。
政府投资方式的不同工具在其功能上有各自的特色。政府投资拨款方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政府投资方式,是政府实现公益性投资目标的首选手段。政府资本金注入方式属于股权投入,适用于政府有必要控制产权的领域。政府投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准公共产品领域,是对外部性投资效益内部消化的一种补偿。政府
政策性融资方式是政府在新的体制条件下投资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旨在引导
社会投资。政府运用税收杠杆方式虽然不直接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但在调节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政府投资方式会因不同产业资源配置活动性质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在不同的产业领域,政府投资工具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公益性项目应以拨款投资为主,间接投资为辅。准公益性项目应以资本金注入和产业补助为主,间接投资为辅。一般竞争性项目的投资方式应以间接投资为主,直接投资为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投资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从集中投资转向分散投资。政府投资方式的演变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投融资体系的不断完善。
未来我国政府投资方式的改革总体设想是在转变政府投资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确立有限政府角色的前提下,探索全新的公共财政理财思路,综合发挥政府投资的各类杠杆作用,发挥政府投资方式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扶植、激励与放大的杠杆作用,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大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