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1912年3月12日—1960年1月17日),原名王绍杰,出生于山东
昌邑市夏店村,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
1931年,王滨从联华五厂电影人才养成所毕业之后,在影片《故宫新怨》中担任主角章天南。1934年,王滨成为了上海天一公司的编剧和导演。并连续创作了《
母亲》《重归》等电影剧本,并于1935年自编自导了《海葬》。1939年,王滨任
鲁迅美术学院实验剧团导演、副团长等职。次年,执导
曹禺的四幕话剧《
日出》。1944年,参与
歌剧《
白毛女》的集体创作、演出和导演工作。1947年,王滨担任
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1949年,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桥》。1950年执导电影《
白毛女》,获1951年第6届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49~1955年优秀影片
一等奖。1959年,与
胡苏、
吴天共同担任编剧的电影《
换了人间》上映。
1912年3月12日,王滨出生于
山东省昌邑市县夏店村,小时候在家乡昌邑读小学和中学。他的父亲在
烟台市 一个洋行做职员,家境从小康步入没 落。1928年,王滨跟随父亲到了烟台,在美国教会创办的正华英语专科学校读书,后转入益文英语商科学校。不到一年,父亲又把他安排到英商泰和洋行的保险部和进口布匹部当练习生。1930年,在
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旁听。并于同年考入上海
联华影业公司设在
北平市的联华五厂电影人才养成所,1931年毕业。
1931年毕业后,王滨在联华影业公司影片《故宫新怨》中担任文学家章天南,但他对这部影片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极为不满。“九一八”事变之后,他跟演员养成所同学
吕班、
殷秀岑等一起到
上海市,在联华影业公司第一制片厂做短期剧务,不久后失业。次年,王滨因得了下颚骨骨髓炎病截掉了一块下颚骨,导致了面容变形,不能当演员后开始学习编剧和导演。1934年,王滨成为了上海天一公司的编剧和导演。并连续创作了《
母亲》《重归》等电影剧本,并摄制成影片,分别由
文逸民、
高梨痕导演。于1935年自编自导了《海葬》,影片由田方、
魏鹏飞、
陈天国、
刘莉影等主演,但是影片被电影检查机关删减。
1936年,王滨到山西太原进入
西北影业公司工作。为
金焰编写电影剧本《红雪》,后改名《血溅雪岳》,遭电影检查机关禁拍。次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王滨从
上海市辗转
香港特别行政区到
武汉市,又于1938年奔赴
延安市,先到陕北公学第25期,再到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延安总政治部宣传队副大队长。1939年,王滨任
鲁迅美术学院实验剧团导演、副团长等职。次年,执导
曹禺的四幕话剧《
日出》,体现统一战线精神,在延安引起轰动。同年6月,为纪念“鲁艺”成立两周年,导演
王震之的多幕话剧《佃户》 并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次公演。随后导演
契诃夫独幕话剧《蠢货》。1941年,王滨与
张水华联合执导
苏联革命话剧《
带枪的人》,首次在舞台上出现
列宁和
约瑟夫·斯大林的形象。1942年,与水华联合执导苏联革命话剧《带枪的人》。1944年,参与
歌剧《
白毛女》的集体创作、演出和导演工作。1947年,王滨担任
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于1949年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桥》,该片在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在此期间,还完成多部话剧作品,包括
王震之的三幕话剧《佃户》、
陈荒煤的独幕话剧《我们的指挥部》、考尔涅楚克(
苏联)的五场话剧《前线》等。
1950年王滨执导电影《
白毛女》,获1951年第6届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49~1955年优秀影片
一等奖。1955年2月1日,与
汤晓丹联合执导剧情电影《
怒海轻骑》上映。1957年,执导惊悚电影《
激战前夜》上映,次年,执导的电影《画中人》也在中国大陆上映。1959年,与
胡苏、
吴天共同担任编剧的电影《
换了人间》上映。
在王滨14岁的时候,王滨的父亲给他找了一个21岁的农家女为妻。1940年6月18日,经组织批准, 王滨与《佃户》中贫农寡妇的扮演者
李莫愁结婚。后育有一女王丁菲。
王滨以其不同一般的组织能力、慧眼独具的演员选择和充满魅力的艺术激情,被公认为
延安市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导演之一。(中国电影史专家
李道新评)。
编写新中国电影史,王滨导演的名字应当排在第一列。(剧作家
于敏评)
王滨同志为新中国的话剧、
歌剧和导演艺术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杰出的贡献,是新中国导演发展史上的重要导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
李前宽评)
尽管“
大跃进”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非常明显地捆住了包括王滨在内的电影创作者的手脚,但王滨仍在 努力寻求突围,一以贯之地思考着剧本的思想艺术问题以及民族风格问题.这也正是王滨的戏剧、电影之路,开创中充满痛苦,痛苦中勇于开创。或许,他永远无法超越他的时代, 但在这个属于他的时代里,他已经缔造了辉煌。(封面人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