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仙
悦宾餐馆创始人
刘桂仙,女,1934年出生于河北省农村。
1980年9月30日,经营首都首家个体餐馆——“悦宾餐馆”;1995年出资300万元组建洪喜木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996年出资8万元开张古玩店,成为檀香紫檀古玩最大收购者。
个人简介
刘桂仙,女,1934年出生于河北农村。
1952年到北京市打工谋生;1980年9月30日,经营首都首家个体餐馆——“悦宾餐馆”;1981年增加经营“悦宾”餐馆的姊妹店——“悦仙”餐馆。
1980年9月30日,仅拥有四张桌子的“悦宾”诞生在东城区翠花胡同。试营业前一日,刘桂仙花36元买了4只鸭子,她准备给客人做她拿手的锅烧鸭。开张当晚结算,4只鸭子变成7只。刘桂仙记忆中,那天看热闹的人比吃饭的人多出几十倍。曾就职汽车修理厂的退休职工话说当年“我们扒着门缝看”,他们看什么叫个体餐馆。个体餐馆虽然开张但没执照。工商局允许悦宾先斩后奏,主要为扶持私营经济这一新生事物,扶持具体而微。
回忆起当年创业的艰难,刘桂仙至今仍怀念当时的工商局“像娘一样”。在供应紧缺年代,工商局干部提着米袋子、端着锅盆为悦宾寻米找豆腐。为她做担保向银行贷款500元购置了雪花牌冰箱。又为刘桂仙办下执照。执照虽办妥,但供应短缺让刘桂仙“急得直撞墙”。在一切凭本购货的票证年代,个体经营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挑战。
供应紧缺逼迫刘桂仙起五更远走河北三河、高碑店市等集市购货,朝阳菜市场亦成悦宾攻关对象。那时海产品全部为冰冻。当时的食客有三类人:使馆人员及住在华侨大厦的客人,如住在华侨大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员郑少秋就光顾悦宾多次。周边机关,如文化部、法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妇产医院的公职人员。东四西大街卖服装的个体户。周边住户基本无人光顾,对于月收入三四十元的工薪阶层来说,下馆子无疑为败家之举。
使馆人员光顾的频率几将悦宾包揽。于是,刘桂仙创造性地提出包桌制,一桌10人,1人10元。四张桌子一拼,铺上一块白底红花泡泡纱的桌布,像模像样。悦宾对老外的吸引在于“比饭店好吃又便宜”。当然,不乏暗中观察悦宾。比如,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龙布乐的报道“在中国,美味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胡同里恢复元气”。当时外国人交付刘桂仙的是外汇券,刘桂仙于是用外汇券去友谊商店购买什锦豌豆罐头等特供食品。外国人买单时,刘桂仙一家可谓最早见识AA制的中国人。当时,刘桂仙对AA制很是不解,“自个儿吃自个儿的,小气得很”,她说。
迅速成为万元户的刘桂仙,对于成本核算、毛利润等细账,不识字的她一窍不通。当时她对财富的期待是“比上班强就行”、“能养活两个待业的儿子就行”、“能不捡菜帮子就行”、“能全家七口人一人一床被子就行”。精明好学,自称“眼一份手一份”的刘桂仙在经济学这把算盘上,她情愿糊里糊涂算粗账。实际上,她有着自己的担心。她怕赚多了被人当成资本家,背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名。
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微醺大地,但冰雪消融、气候转暖尚需时间,所以,作为“出头鸟”的刘桂仙在质疑与挞伐声中不敢定菜价。一个纸盒子摆在门口,请食客“估摸着给”。随政治气候日渐回暖,工商局规定悦宾赚钱百分比——30%至40%,于是悦宾在墙上添置一黑板,上书菜价:对虾5元,鱼香肉丝1.60元,炒土豆丝0.68元……如雷池,刘桂仙“怕犯错误”不敢超越,尤其不敢超越的是雇人。刘桂仙尽管“累得不敢躺倒,一躺倒就起不来了”,但仍挣扎着自己干。建国后,在阶级斗争熏陶中活过半辈子的她,其思维定式是——“雇工=剥削人”。剥削人的人是该被打倒的。思维定式最终解冻于1981年春节,姚依林、陈慕华走进翠花胡同的那一天——“小胡同飞出金凤凰”、“把买卖做大”。“大人物的肯定”让吃了定心丸的刘桂仙在崇文门三角地雇了一个人。“心里揣着兔子”般地过了几天,见没动静,她遂雇两个,三个,直至今天的16个。回想当年,刘桂仙的创业足迹无不显现着“摸着石头过河”乍暖还寒的时代温度。
上世纪80年代末,农贸市场诞生。1993年5月,以粮票的全面退场宣告票证时代终结。此时,距悦宾仅300米左右的黄城根农贸市场开市。这个近在家门口的市场犹如悦宾的大仓库,让刘桂仙欣慰“再不用去河北省赶集了”。
供应的自由与丰富意味着悦宾创业艰难期已过。此时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久,刘桂仙意识到此前如履薄冰的路将“走得踏踏实实”。所以,1992年秋,她开了悦宾分店,后改名“悦仙”,自此刘桂仙从创业转入守业。
创业之初,48岁的刘桂仙对工商局保证,“只要我掌勺,绝不做丢人现眼的事”。丢人现眼,即缺斤短两,掺假卖假,以次充好,奴役伙计。28年过去,76岁的刘桂仙基本秉承自定律令,变动的字句是“只要我活着”。28年经营,她悟出一个真谛——“买卖不论大小,做稳了比什么都强。国家要的是江山安稳,家庭图的是妻贤子孝”。
若想悦宾不倒,悦宾传代,悦宾练就不坏金身,刘桂仙让家族牢记一个朴素至简的真理“入嘴的东西比天大”。比天大的东西逼使刘桂仙28年“不错眼珠地盯着俩饭馆”。她盯防三偷:偷工减料、偷奸耍滑、偷鸡摸狗。1996年,刘桂仙因年迈及疾病不再掌勺,然而掌舵依旧。每隔一天,她早10点到饭馆,下午3点离开。尽管她自嘲“身子骨像个草包”,尽管无数人规劝现年76岁的她“生意做到这份上,该享享清福了”,然而刘桂仙拿得起,放不下,究其因是“人心隔肚皮,不盯着不行。”
就食材而言,刘桂仙的思路是“不怕贵就怕不新鲜”。在成本与利润之间,她赚钱的辩证法是:“一心想赚钱,钱不一定赚得到;一心做好菜,钱就一定来。”所以,食材新鲜,一餐一做成悦宾第一店规;二、除了拍黄瓜,不做生冷,刘桂仙怕吃坏客人肚子毁名声;三、能自己做的辅料自己做,如炸辣椒油,做不了的到厂家购买。值得一提的是,刘桂仙严把用油关。她说烧菜的关键是油,油没邪味,汤就不混,菜就没邪味;四、食材变味,厨师不准动勺;五、厨师做坏了菜,按菜价一半扣罚。
刘桂仙有句口头禅,“这个检验,那个查看,谁检验也不如顾客检验。”食客检验的是28年如一日的味道;28年日如一日的洁净。“悦宾从没吃坏过人”,刘桂仙自信地说:“我就敢夸这个口。”
一位视悦宾为自家食堂的老顾客称呼悦宾“咱家的菜”,感恩刘桂仙,“像守着娘吃饭一样。”
今天回头看,悦宾28年不倒,人们想当然视为受惠于饭店招牌“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而一位视悦宾为自家食堂的老顾客却认为:质量胜于名声。如果口味不佳,食客稀少,有名无实的悦宾能走多远?客人们以简单的道理破解悦宾的不坏金身:“家里做饭都是真材实料吧,悦宾所用佐料没有超出家里的东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