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增,男,1962年11月出生,
乐清市人,创建了民办大学“
上海市建桥学院”,被盛赞为“上海高等学府的新秀”“民办高校的巨鲸”。
人物简介
在中国,办高等教育,建高等学府,从来都被认为是政府部门的事。正因为如此,2000年春天,当一所叫做“
上海建桥学院”的民办大学在上海浦东拔地而起、宣告诞生的时候,立刻产生了一股很强的冲击波。
包括《
瞭望》杂志和上海的《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以及东方电视台、上海卫视、
上海教育电视台在内,几十家媒体都派出资深记者进行了重点报道、追踪报道。以高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兴建的上海建桥学院,被盛赞为“上海高等学府的新秀”、“民办高校的巨鲸”。
当然,在所有的报道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学院的创办者、董事长周星增的故事。他们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理念和勇气促使这位企业家弃商从教,作出了这样的壮举?
勇气来自于决心,来自于远见。对于国家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周星增有着独到的、深切的理解。
2017年12月27日,当选为
上海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关事件
勤奋好学
小时候,他曾是一个农家孩子,出生在浙江乐清一个农民的家庭。那时候家里生活穷苦,为贴补家用,他常和小伙伴下水田抓
黄鳝泥鳅卖,一天挣一块钱。上中学时,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他每天放学回去的路上都要搂些树枝草叶带回家当柴烧,回家做完作业后还要干农活。他能吃苦,有志气,学习上刻苦努力,终于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勤恳实干
1983年夏天,作为班上的尖子生,周星增被分配到贵州工学院任教,4年后破格晋升为讲师,1989年调入
温州大学,任财务教研室主任。对此,他的同学和好友们羡慕不已,都说他是生活中的幸运人。而周星增却不以为然,他觉得称心的工作并不是人生刻意追求的风景,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涵义,人应该有所建树、有所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种难以遏制的念头总是在周星增身体里躁动着,1992年,当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中国
改革开放的大潮终于将这种契机降临到他的生活里的时候,这种躁动便成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力量。就在学校即将任命他为系副主任时,他却毅然决然地递交了
辞职报告,选择了民营企业,走进了波谲云诡的商海。在公司,他勤恳实干,在工作任务面前,他每每给自己加压力,在目标面前,他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财务部经理到销售中心总经理、董事长助理,他最终进入了企业集团的领导核心层。
面对赫然在目的辉煌业绩,周星增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将事业的风帆再度高高扬起。
创办民校
办校意识
1999年6月,国家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教育当做大产业来抓,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敞开多元化办学之路,走教育产业化的路子。周星增眼前一亮,觉得新的机遇来了。虽然办了七年企业,在商海己获得成功,但他总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找到感觉——说到底,那种教师情结总还是在他的心底徘徊。十年的教学生涯,他接触了很多学生家长,为了子女能上大学,他们东求人西拜佛,甚至变卖家当也在所不惜。他们把子女当做家庭的延续和希望,一个子女不能继续读书,就严重影响整个家庭安定;一个子女能上大学,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可由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使很多求学心切的青年被拒之大学门外。周星增意识到,发展民办大学是弥补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必然途径,是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念头于是在他心中萌发:创办一所民办大学,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父老,帮助那些乡村小镇、边远山区的孩子圆他们的大学梦。
成功“建桥”
说干就干,他与几个热心教育事业的同仁,跑
温州市,去
杭州市,最后将目标锁定在
上海市,在有
浦东新区“南大门”之称的康桥开发区买下了408亩地。他将心目中的学院定位在创“上海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上,“要建就建上档次的!”他想要在这儿同时“造好三座桥”——一座为学生而造,送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座为教师而造,以新的机制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一座为社会而造,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为学院起名“
上海建桥学院”,正是蕴含这层意思。
1999年8月10日,是周星增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建桥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上海市、
浙江省有关领导专程前来祝贺。周星增和“建桥”从此亮相上海滩。学院的建设得到了上海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并从政策上获得了他们给予的许多支持,上海
南汇区把建桥学院列入该县2000年七大重点工程之一,建桥学院所在的
康桥镇的主要领导还亲自担任工程总指挥,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
经过十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府就矗立在
黄浦江。在这里,6万平方米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综合服务楼,以及计算机校园网、闭路电视教学网、装备600多台先进电脑的计算机房、
多媒体室、网络实验室、电子线路实验室、语音室、图书馆、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下上海民办高校的三个之最: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设施最好,为“
上海建桥学院”创一流学院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招贤纳士
紧接着,周星增频频出手,招贤纳士,学院名誉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豪教授担纲,知名教育管理专家
黄清云教授出任院长,聘请14位在
上海市堪称一流的教授担任专业主任。先后又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著名经济学家
吕世杰、教授江若尘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聘请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英国
诺丁汉大学校长兼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杨福家为名誉校长。这样,“
上海建桥学院”就有了一支由资深教授为带头人的专职教师队伍。这样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阵营,经媒体披露后,在上海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成绩斐然
名气一大,实力一强,盼望上“建桥”的考生自然就不会少。在2000年6月份举行的
上海市高校招生咨询活动中,上海建桥学院的咨询处前挤满了考生和家长,3万多份资料很快便一抢而空。尽管“建桥”的录取分数比其他民办高校高出30—50分,但报名者还是络绎不绝,光是上海就有5000多人。首次招生,学院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网络、软件)、微电子技术、
商务管理、
商务日语、涉外文秘、新闻传播、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建筑工程、室内设计、广告、
平面设计等15个专业,择优录取了来自8个省、市的352个学生。
“建桥”的领头人
社会成绩
作为“
上海建桥学院”的领头人,周星增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全面实施开放式的办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院参照ISO9001标准,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设立奖学金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覆盖面达20%。规范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风、学风,创造出了丰硕的教学成果,2001年春,在全市30多所民办学院市级统考中,上海建桥学院脱颖而出,在全上海市名列第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社会评价
初战告捷,周星增当然很高兴,但他并不自满。在他和董事会全体董事的心底,“建桥”还有下一步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到2003年,学校在规模上要达到6000人,成为一个下设3个学院和一个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综合应用型大学,并将招收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力争使“建桥”成为全国一流水平的民办大学。
社会职务
2022年11月22日,当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2023年5月,任江西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