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浪潮电影》一书由卓伯棠撰写,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目前最为详尽探讨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学术著作。作者凭借其电影人和学者的双重身份,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研究态度,深入分析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新浪潮电影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其在香港乃至整个华人地区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还涉及了电视与电影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新浪潮电影创作者的作品思想、风格特点和美学价值,揭示了它们对香港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香港电影界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新锐导演,其中包括
许鞍华、
徐克、
严浩、
谭家明、
方育平等。这些导演大多在三十岁左右,他们在电视台积累了两到三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纷纷转投电影行业。他们的加入迅速改变了香港电影界的面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香港电影的本土化进程,并显著提高了电影的整体品质。这一时期被媒体称为“新浪潮”,它在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卓伯棠博士,现担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及教授。他曾在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获得
学士,随后在美国
南加州大学取得电影艺术硕士学位,并在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攻读并获得了电影哲学博士学位。卓伯棠博士长期致力于电影与电视领域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发表在国内外的专业期刊和书籍中,如《Post Script》《香港国际电影节回顾专刊》《
电影艺术》《联合文学》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他在70年代初期参与创办了《影响》电影杂志,对该时期的台湾新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他还发表了大量的电影评论文章,并有多部著作问世,包括与他人合著的《香港类型电影》《分解主流电影》以及个人独著的《中国早期商品海报》(又名《都会摩登》)。卓伯棠博士也曾任职于香港广播电视公司(即无线电视台),担任编导职务,并执导过多部电视剧集和电影作品,如《
国际刑警》《
的士司机》《第四次》《四眼神探》《
女人三十》《
霓虹姊妹花》系列,以及《
煲车》和《宾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