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墓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墓地,位于崂山区浮山上。
康有为原墓在李村枣儿山,原墓碑立于1929年,碑高2.22米,碑面镌“南海康先生之墓”,碑阴面记其生平事迹,为吕振文撰并书。“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征得康有为家属的同意,在浮山南麓为康有为重建墓地。
新建墓地占地700多平方米,墓环以高30厘米挡水墙,墓后植龙柏6株,象征戊戌政变中被害的“六君子”。墓碑高2.22米,碑面镌“南海康先生之墓”,碑阴镌康有为生平,均为康有为弟子著名画家刘海粟撰并书。
1985年10月27日,在康有为新墓地举行了康有为迁葬和墓碑揭幕仪式。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将康有为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选址
康有为原墓位于山东省李沧区李村南1.7公里的枣儿山(又称象耳山)西麓。1924年春,康有为以银洋100元买得李村南庄刘希秋山场2亩,备作自择墓地并筑寿堂。1927年3月31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市福山支路5号寓所。
康有为死后的第三天下葬,墓址是他生前自己择定的李村枣儿山西北角。枣儿山西边的山峰从侧面看很像大象的耳朵,故又名象耳山。出殡那天,送行的人很多,康有为的子女身着孝服,脚穿草履,下葬后扔掉草鞋,赤足返回。
因当年康有为墓没有立碑,1929年,也就是第3年,才由吕振文先生撰写了“南海康先生之墓”墓碑和碑后143字的墓志铭文立于坟前。吕振文,新昌县人,清代举人,康有为弟子。
搬迁
1943年,其家人发觉墓址与康有为所择有误,遂于同年10月20日向东北地区方向迁移了约16米。重新安葬那天,当局出动了大批伪军警,据当地老人回忆,光汽车就从山下一直排到南庄村,足有2公里长。该墓封土,直径4米,高3米,环以高1.5米石砌挡水墙。墓外建一石砌弧形防水墙,长约170米。墓道西向胶州湾,植松8株。
解放前,墓地无人管理。解放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曾拨款予以修缮,并植松柏60株。1956年初夏,康有为之五女儿康同璧曾来此扫墓,1962年再次来扫墓。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的一天上午,青岛市一所中学的师生一干人,高呼“破四旧”等口号,以“让保皇派头子出来示众”为由,对康有为墓进行了猛挖乱掘,使康有为墓遭受严重破坏,下午,康有为的颅骨被放在一个翻斗手推车里,由师生们推着在李村街上游街示众,说是挖到了全国最大的保皇派。游街后康氏的头颅被贴上了标签,上写道:“中原地区最大的保皇派康有为的狗头”。后来康有为的颅骨被青岛市博物馆王集钦研究员以“造反有理”实物展览为名收入馆中藏匿,才使得今日康有为墓中有先生的一点尸骨。原墓碑被某单位用作了盖水沟的桥板,后被文物部门收回,立于今墓东后侧。
1980年至1983年,青岛市有关部门四处选墓地,为康有为的重新安葬做准备工作。后经协调,选定在大麦岛村北的浮山南坡。新墓占地1000平方米,两周王陵周长16.4米,围墙高60厘米,“康有为先生之墓”碑文,由康有为的弟子,艺术大师刘海粟撰写,碑后是康有为生平简介。碑高222厘米,宽89厘米,厚30厘米。墓后植龙柏6株,象征着被杀害的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浩气长存。
1985年10月2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在浮山茅岭举行了隆重的康有为先生迁墓仪式,康有为的亲人二儿媳庞莲、孙女康保娥夫妇、外孙女潘庆照夫妇等出席,刘海粟展读了颂词。自此,康有为先生得以在此地得以长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选址
搬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