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释》和《隶续》是
中原地区宋代金石学的重要著作,由
洪适编撰而成。《
隶释》共27卷,完成于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正月;而《
隶续》作为其续补作品,共21卷,同年十二月成书。这两部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集录汉、魏及
晋朝石刻文字的专著。洪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谥号文惠公,是
宋朝饶州鄱阳(今
江西省鄱阳县)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对汉碑有着浓厚的兴趣,花费多年时间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创作了一系列研究
汉隶的著作,但大部分已经失传,目前只有《隶释》和《隶续》得以保存。
洪适在《隶释》和《隶续》中开创了集录石刻文字的先河。他将所见汉碑上的隶书改为楷书书写,并保留了异体字的原始形态。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相关的考释,包括对石刻中历史事件、人物的考证,石刻的形状、位置等方面的描述,以及对汉隶文字的解读。这两部作品共收录了258种汉碑碑文、碑阴,17种魏及
晋朝碑刻,以及20多种汉晋时期的铜、铁器铭文和砖瓦文字。此外,《
隶续》还包含了一些罕见的汉代画像石的图像记录。这些成就使得《隶释》和《隶续》成为后来石刻著录的典范,对明清时期
金石著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隶释》自第二十卷开始,附录了宋代其他金石著作中有关汉代石刻的内容,方便读者查阅。《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自从有了碑刻以来,这部书是最精细完备的。”然而,《隶释》和《隶续》原本的版本也经历了散佚的过程。
乾隆,汪日秀根据金风亭长的抄本重新刻印了《隶续》,但仍缺少第九、第十两卷,第二十一卷也不完整。到了
同治年间,洪氏晦木斋将
黄丕烈的《汪本隶释刊误》附于书中,再次印刷发行,形成了现今通用的版本。
《
隶释》在清朝初期只有明代万历年间王云鹭的刻本,但由于错误较多,因此并不理想。乾隆年间,汪日秀利用楼藏本为基础,结合《
隶韵》、《字原》、《
石墨镌华》、《
金薤琳琅》等书籍进行了校勘工作,最终将《隶释》和《隶续》合并出版。同治年间,洪氏晦木斋又将黄丕烈的《汪本隶释刊误》加入其中,再次印刷,成为了现在普遍使用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