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字景伯,1117年生,1184年卒,晚年自号盘洲老人,
南宋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人。他生活在宋金对峙时期,一生仕途坎坷,经历复杂。他是徽阁直学士
洪皓长子,其出仕不久即受父亲牵连,平反起用后又多次被罢黜。绍兴十二年(1142年), 洪适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尚书右仆射,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兼
枢密使,卒谥文惠。
洪适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记》一卷,《宋登科记》二十一卷(均已佚)。 他著有《盘洲集》八十卷,
金石著作有《隶释》二十七卷,《
隶续》二十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
宋史·艺文志》《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均著录),《棣韵》七卷,《淳熙隶释》五十卷,《隶》十卷(均已佚)。洪适的金石著作,特别是《
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
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因而洪适与
欧阳修、
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
生平简介
父亲洪,曾任
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弟
洪遵、
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能行家事忠义报
洪适自幼聪颖好学,学业优异,有“日诵三千言”之誉,成童子后,作文条理分明,构思巧妙,深得师长赞誉。十三岁时,父亲出使北方,家中祖母董氏夫人年迈,母亲沈氏夫人多病,弟妹年幼,全家各等事务大都由他主持处理。
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跨过
长江进犯
孙吴(今
苏南和
杭嘉湖平原),逼近
秀州(今
嘉兴市),形势十分危急。当时洪家寄住秀州,一家妇幼面临战乱,慌乱无计。在此危难之时,洪适毅然决定全家奔回故乡。他在仓促中带领家中年轻力壮的佣仆,护送祖母、母亲和五个弟弟、三个妹妹登程回乡。一路上,租船只,赁车马,指挥若定,调度得当,跋山涉水,远历千里将全家人安全领归故乡饶州。洪家离开秀州没有几天,金军骑兵果然攻入秀州城大肆抢掠,还掳去了一批平民男女作奴隶。
洪皓在冷山得知金军掳掠秀州的消息后,挂念留在秀州的家眷,十分焦虑。当时听说有秀州平民被掳至冷山,他就千方百计打听寻找。几个被掳至冷山的
秀州人对他说:秀州官吏都在城陷之前携家眷逃往松江华亭(今属
上海市)避难去了,但不知洪家的下落。由于音讯不通,洪皓得不到确信,对留在秀州的老母、妻子、儿女终日放心不下,难解焦虑,竟大病了一场。
洪适一家回到故乡后,沈氏夫人因长期生活在江浙沿海地区,对山区水土不服,洪适兄弟也对这个远离城市的生活感到不习惯,加之
洪皓的俸禄是由秀州供给的,所以,当金军北退以后,洪适又带领全家回到了秀州。
绍兴八年(1138年),洪适的母亲沈氏夫人,因洪皓困系北方,音讯难通,吉凶难定,她在家日夜思念,积忧成疾,不治病故。洪适在万分哀痛中仍能井然有序地操持丧事,按命夫人的葬礼安排祭仪,并遵照母亲生前意愿将灵柩运抵无锡安葬(其外祖家居无锡)。处处以礼行事,深得亲朋长辈的赞誉,充分显示了青年洪适独当门户主持家政的才华。
洪适自故乡返回
秀州之后,与兄弟刻苦读书,经过数年努力,已饱览经史百家,能诗善赋。每逢同学集会讨论诗文写作时,必有诗文佳作友,后来,洪适便渐渐地以文章优秀闻名于州郡,当地文士都慕名和他
相交作朋友。
绍兴十二年(1142年),洪适与弟弟
洪遵、
洪迈同时赴京应考,他与洪遵双双
高中博学宏词科,成为
进士,得到
赵构的亲自接见和称赞:“父在远方 子能自立 此忠义报”。并授予令所删定官的职位。不久又提升为秘书省正字,从此洪适的文名远扬天下。
居官为民请命
绍兴市十三年(1143年)
洪皓南归以后,洪适任
台州市(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当时
秦桧党羽主管台州政事,腐败至极,
刑事诉讼中贿赂公行,造成了很多冤狱,坑害了很多无辜平民。洪适一次到黄岩县(今属
浙江省)巡视,发现监狱中囚犯高喊冤枉,即传令有关吏、囚询讯,将冤情记录在册,呈文上报浙江东路提刑司,请求为民平冤。但是,由于
知州等人有秦桧为靠山,洪适不但没有能够为民平冤,反而因此丢掉了
乌纱帽,被罢免了台州通判的职务,九年没有起用。在此期间
洪皓已流放
英德市(今属
广东省)。洪适为侍候父亲,经常往来于
杭州市和英州之间。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洪适被任命为
荆门市军(今湖北当阳、荆门等县)知军。此时
秦桧新死,朝政呈百废待兴之势,
赵构即召令天下征求施政意见。洪适到荆门上任之初就着手修复农政、安抚因灾荒和战祸而流离失所的农民,整治社会秩序,兴办地方公益。在施政中发现了很多弊端。此时,他根据当时社会实况,上书朝延,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减轻茶税。第二,减免各州代贡物品。历代皇帝都规定地方以当地特产为贡品,每年照例按数按时上贡。有的地方某种特产减少了或绝迹了,仍要按数上贡,或者折币(银钱)代贡,成为地方百姓一项负担。洪适认为不合理,不利民生,故建议减免。第三,重建因战火毁坏的书院、试场,恢复旧有科举名额,以选天下人才。第四,免除无人耕种的官田赋税。由于连年战事,丁壮多上前线,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不少地方官田无人耕种,无租税可收,但朝延仍要地方政府缴纳这类官田赋税,地方政府又将这些税摊派到农民身上,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洪适从普通农民的利益出发,建议免除这一不合理负担。
洪适任
徽州知州时,至
婺源县等县巡查
农业税、茶税、徭役,发现乡间富有农户几乎不承担徭投,而生活贫困的
自耕农却要负很重的徭役,存在严重的徭役不均的弊端;还发现地方官吏趁征收赋税之机敲榨百姓,勒索钱财,中饱私囊。洪适严令属下各县、监、镇及各官监税务:如“有虐吾民者必劾”,即声明将严惩贪官污吏,以保护平民利益。他还严令通判厅以下收集钱粮赋税的衙门,收取各种赋税时不得增加分文手续费。如有违反,必定惩处。
徽州百姓多感其恩德,都安心耕作,按契完粮纳税,秩序安定。
洪适升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后,曾上书论述当时徭役不均的弊端和利害,建议下令州、县采取措施尽快均徭投,以保护广大平民百姓的利益。他还上书建议朝廷责令江东路沿江各州县允许农民用原价赎回被官府和豪绅收占的农田,以安定因战祸、灾荒而流离失所返回家乡又无田耕种的农民。
洪适向朝廷提出的各种施政论述和
奏疏,都曾被朝廷采纳实施,但由于当时官场腐败,除他自己亲自治理的地方实施较好外,其它大部分地方实施不力,因此收效甚微。
在朝力图收复中原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
完颜亮率金各部越过
淮河攻打
南宋,一直攻到
长江北岸。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赵构也亲临建康(今南京市)督战。宋军在
采石矶(今属
马鞍山市)一战将完颜亮所部各军击溃,在溃退中完颜亮被其部将完颜宜杀死。至此,南侵金军全部北散逃窜。这就是有名的“采石矶大捷”。洪适当时任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此次抗金战斗中,他率领属官,及时组织、运送粮饷等军需重,供给抗金将士,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朝廷升为尚书省户部郎中,总领
淮东路军马钱粮。
在
完颜亮南侵的同时,辽东女真另一部族首领
完颜雍在
辽阳市自立为王。完颜亮采石矶丧命以后,完颜雍拥兵南下
开封市,定年号为
大定,以号令金军各部。但完颜亮所领各部新败北归,忙于休整,都没有表示是否拥立完颜雍,处于纷乱未定局面。洪适认为此时是收复中原的良好时机。他上书朝廷,建议趁完颜雍自立为帝还未得到女真各部族拥护之时,急调东南(今苏、皖、浙、赣、闽)各路军马进占淮泗(
淮河南北一带),号令
四川省(今四川部以东地区),
汉中市(今四川、陕西交界地带)各路军马向中原进发,密令中原汉族抗金义士夺取州县城池,形成割据局面,朝廷给这些割据首领授予官衔和
封号,待川、汉、鲁之兵齐集之时,向金军发起内外攻击,中原定可恢复。
南宋朝廷害怕以农民起义军为骨干的北方抗金义军会危及其统治,竟以此举会“养虎贻患”为由,拒绝了洪适的建议,失去了一次光复中原的良机,致使
完颜雍轻易地统一了北方。
赵构退位,孝宗登极以后,金军又南侵淮东。宋军在
连云港市(今江苏
连云港市、
东海等县市)、
符离镇(今属安徽宿县)两大战役中动用了大量的兵力。洪适悉心调度战场所需要的器械、粮饷和其他军需物资,件件都及时供给,从无短缺,使战争顺利取胜,将金兵赶回了
淮河以北。
隆兴二年(1164年),洪适出任
中书舍人,成为皇帝的近臣和高级幕僚。当时金兵再犯
淮南市,边防军事情报纷至沓来。洪适除了为皇帝起草
诏令文书外,还夜以继日地参与军机,在调度部队、协调各部队的关系、安排攻击程序等方面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由于指挥得当和前方广大爱国将士及百姓奋力战斗,很快取得抗击金兵的胜利,再次迫使金兵北撤休战。金军新败,宋军本可以乘胜北伐,但由于
南宋皇帝软弱,兵将不肯出死力,都安于现状,北伐计划始终未能付诸实施。金军多次南侵都以失败告终,一时一反常态要求休战为盟,并邀请南宋遣使参加
完颜雍的生辰庆典。孝宗皇帝允邀派洪适任贺生辰使使金。洪适本不欲前往,无奈君命不可不受。金方派其枢密院士高嗣先为接拌使(相同于陪同使者),迎接洪适使金。高嗣先自言他的父亲与
洪皓曾有德交,对洪适颇为尊重,为洪适在
金朝的行动提供了很多方便。
洪适游历了不少地方,掌握了很多敌情。他面对失去的河山,非常悲愤。途经著名的
赵州桥时,痛感国土沦亡,发出“何时冠盖集,一变犬羊臊”的沉痛感慨。他到
洛阳市赏过名园牡丹后,尤感悲愤,即作七绝一首为纪。诗云:
天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
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吏称洪适此次使金“得其要领以归”。但是此“要领”对于软弱的
南宋小朝廷并未发挥任何作用。
洪适自孝宗登基以来,掌管
军政大事,深得孝宗器重。
乾道元年(116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皇帝亲自交待参政(即副宰相)
钱端礼和
虞允文“三省事与洪适商量”即朝廷军政大事都要与洪适商议处理。洪适此时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职权。不久,孝宗又升洪适为参知政事,拜为尚书右仆射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
枢密院使,即任宰相。洪适在朝身居要位,本欲修复农政,厉兵马,统一军令,加强边备,力争早日收复中原;但他积数十年经历,深谙朝廷软弱、安于现状,官场腐败、鱼肉百姓,军令难行、士气不扬等黑暗状况,实是积重难返,难以挽回大局,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只好忍将夙愿付东流,辞去了宰相职位。
以文学闻望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
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今有《盘州文集》八十卷,收入《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词《盘州乐章》一卷,《
隶释》二十卷,《
隶续》二十一卷。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记》一卷,《宋登科记》二十一卷(均已佚)。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
渔歌子生 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
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 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
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 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 洪适 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宫,发现本县珠湖产的
银鱼非常独特,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人物评价
许及之《次韵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其一:“畴昔三洪并,声名四海知。灵光一老在,鸑鷟九成仪。近有同朝喜,今无远室思。双瞻最良誉,台瑞圣明时。
文天祥《跋王元高词科拟稿》:“我朝言治者曰
庆历、
元祐、乾淳,厥亦惟欧阳子、苏公兄弟、周益国、三洪氏以其宗工大
手掌朝廷文字,以为之缫籍粉泽,功光当时,垂休无穷,岂曰小补之哉?
明代
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三洪’并中词科,继入西掖,时有贺启云:‘有是父,有是子,相传忠义之风;难为弟,难为兄,俱擅词章之誉。
张淏《会稽续志》洪文惠公适帅越,闻亨宗行义,延置郡斋,又偕至
鄱阳县,与文惠之弟枢密遵、内翰迈游,日以文章为事。尝为博学宏词科之业,三洪公读之谓曰:‘他日玉堂挥翰可也。’”
魏了翁《三洪制稿序》云:“北门掌书内命,最号清切,自入国朝,选授尤靳。有饶阳之李、项城之梁、温陵之苏、
成都市之范者矣;亦有兄弟为之,如燕山之窦、肥乡之李、
阆中市之陈、雍立之采、
建安之吴、真定之韩、
眉山市之苏、南丰之曾、
莆田市之蔡、成都之
宇文姓者矣;亦有父子兄弟并为之,如
吴越之钱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阳洪氏之盛者也。中兴以来学士之再入者十有六人,而洪氏之兄弟与焉;自
绍圣立宏博科于
淳熙之季,所得不下七十人,而至宰执至翰苑者仅三十人,洪氏之兄弟又与焉。呜呼,何其盛与!故人之称洪氏者,不以词章则以记览,不以名位则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传,上通于天,固有以敷遗子孙者与……洪氏之孙偲将以其三祖制稿刻诸
犍为郡斋,而属了翁为之序。
楼钥《洪文安公\u003c小隐集\u003e序》:“公之兄为
丞相,谥文惠;弟以翰林阁老终端明殿学士,谥文敏,世称‘三洪’以比锦屏‘三陈’,而又过之。
家族成员
高祖父
洪士良(996年—1069年),生二子洪炳、洪立,赠
太师正一品,学群书,怡情山水。轻财好义,积德怀仁。士良公师承宋国师
吴景峦技艺精湛,得吉地葬
鄱阳县。士良公曰:“葬我必于滃港仓下,子孙当青紫不绝”。士良公时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阶层,士良公“志操不群”兼营商业以运销粮食为主,家境大富。望子孙读书业儒。以光复家门。
北宋人,饶城,为鄱阳派之始祖。享年七十有三,自卜葬鄱阳五十三都滃潭龙舌嘴,壬向。其山共计四十九亩九分有零,山粮二斗七升正。妣
章姓,葬乐平项冲(头冲塘)风吹罗带形山,已向。
曾祖父
洪炳(1035—?),行十二,字伊济。
龙游县知县官至中大夫但早逝赠
太子太保、右仆射既
丞相正一品、纪国公。妣何氏,赠杞(纪)国夫人,葬柳洲乾明寺。生二子:
洪彦升字
司马懿登宋
元丰八年进士官至太中大夫赠
少师、
光禄大夫、秦国公。正一品妣
张姓,封秦国夫人,合葬乐平金山乡项冲,次子洪彦。
祖父
洪彦暹(1058—1128),字季深,官至右通直郎赠
太师、秦国公。正一品,妣董氏,封秦国夫人,享寿八十有六。合葬滃潭龙舌嘴,已亥向。生七子:皓、曦、、、晖、曜、昢。
父亲
洪皓(1088-1155),字光弼,使金十五年全节而归,被誉为
苏武第二。官至
礼部尚书,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赠
鄱阳县开国候食邑一千二百户,赐金鱼袋。生八子:适、遵、迈、、逊、邈、、迅。
子女(九子)
洪(1132-?)字规之,知
赣州市宣奉大夫妻刘氏,生四子:俨、俌、传、伉。
洪柲(1139-?)字必之,官奉直大夫、知
南平市封鄱阳,累赠宣奉大夫,生三子:、偲,儋。
洪槢,字习之,生二子:任、仍。
洪,字修之,官
朝请大夫知瑞洲赠
光禄大夫、生五子:、仔、亿、伯、侃。
洪,字贯之,官奉直大夫知汉阳军,妻
许姓,生四子:侨、、傒、。
洪,字乘之,官承直郎,妻沈氏、黄氏,生四子:、、俭。
洪楹,字盈之,官朝奉郎知
台州市赐绯鱼袋,妻
刘姓,生五子:、佃、俦、伟、仁。
洪,字康之,官妻孙氏、
胡姓,生二子:璞、琰。迁安徽宁国泾县新丰都相村。
洪,字吕之,官朝散郎知
岳阳市,妻
李姓,生四子:俶、儆、倞、仿。
个人成就
开金石最善体例。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
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
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
洪适主要传世著作有《
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盘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
金石和训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在他的
金石著作中,《隶释》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了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世影响甚大。
洪适喜爱临摹
汉隶,自壮及老收藏
汉碑,积三十年所得,约一百数十篇,虽然不及
赵明诚收藏得多,但那时新出的三十余碑,赵明诚亦未见过,因而集以成书。内容上起东汉
刘秀建武,下至魏明帝黄初、青龙年间,而以晋刻《张平子碑》殿后,前后包括二百余年,书名《
隶释》。按
洪迈自己的说法是“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
余嘉锡解释洪迈之言说:“译其文者,谓所隶碑文也;述其所以然者,谓题跋也;译之为言,犹变易之易,录汉碑文而谓之译,则变易其文字,以
楷书释
汉隶矣。”
洪适之书将汉代(兼有少量
魏晋)
隶书碑碣(兼有少量砖、铜器)文字逐篇以楷书加以著录,并附跋语,对碑文史实给以考证解释,故名为《隶释》。此前
欧阳修《集古录》和
赵明诚《
金石录》仅收有金石文之目录及跋尾,收录金石文字则始于此书。洪适的
金石著作还有《
隶续》留存至今,但已残缺,唯有此书独为完善。
《
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隶图》和《隶韵》。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
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
魏晋和
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
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
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诗文
洪适 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
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
词前有小序。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
如洪适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
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代表词作
《渔家傲引》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