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秋
中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陈桂秋,原名周喜珍。1932年出生于天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陈门创始人。沈阳评剧院八大主演之一。《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入选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艺经历
陈桂秋,1932年出生于天津市,十二岁从师赵良玉学习评剧,学唱青衣、闺门旦和娃娃生。十三岁又拜著名评剧老艺人碧月珠为师,拜师后刻苦 用功,当年即登台演出,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赞誉。十六岁挑班主演。陈桂秋自幼家道贫寒,生活困苦,她曾经讨过饭做过童工。经历生活磨练的陈桂秋打小就立誓了,为了寻求一条生存之路,命运使陈桂秋走上了中国评剧的演艺之路。在碧月珠这样的德艺双馨的严师的精心培育下,陈桂秋迅速成材,专攻花旦、闺门旦、并能反串小生,文武坤乱不挡,16岁时就成为班里挑梁唱戏的主演,经常出演于天津市的“华北”、“天宝”、“贵和”等大戏院和北京的吉祥戏院。并经常流动于德州、唐山、锦州市辽阳市沈阳市四平市长春市等地。1950年,陈桂秋参加天津鲁艺评剧社(民营)。1952年应聘到锦州正式参加国营剧团---辽西省试验评剧团(后来定名为锦州评剧团)。
成就荣誉
陈桂秋曾经是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人大代表、锦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56年赴中国戏曲研究院表 演导演学习班深造,曾经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7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文化工作者,1958年担任锦州评剧团副团长,1982年兼职锦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担任锦州市戏曲职业学校副校长,1990年退休。
个人作品
陈桂秋的评剧舞台表演艺术早在1953年7月的东北大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上,崭露头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陈桂秋主演的《游龟山》演艺惊人好评如潮,她荣获大会的最高十大中文金曲优秀表演奖和优质奖章。《游龟山》还被北京人民唱片厂灌制唱片发行全国,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1957年辽宁省举办“一个好戏”汇演,陈桂秋在自编评剧《移花接木》中扮演文俊卿,再次荣获优秀表演奖。1959年在辽宁省文艺汇演中,陈桂秋在大型现代评剧《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根据李季长诗改编)担任主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坚强的边区少女英雄形象,引起轰动和广泛好评,再获优秀表演奖,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拍摄印制成《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连环画册在全国出版发行。1978年,陈桂秋在锦州市艺术团体表演赛上,她在评剧《天雨花》担任主演,她扮演的荀苓春,以精湛的表演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优美的艺术享受,又一次荣获锦州市优秀表演奖。1982年,陈桂秋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联袂演出评剧《人面桃花》,被热情的观众誉为评剧艺术之绝唱,《人面桃花》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省电视台播放后,全国戏曲观众观看之后赞不绝口。1983年陈桂秋主演了评剧《孟丽君》,她扮演的孟丽君融合闺门旦、小生为一炉,造化天成,被行里行外一致推为精品,许多评剧演员纷纷伸出大拇指,都说这戏演到如此精彩,恐怕我们望尘莫及。真是声情并茂又真又美,给人以难以形容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享受,《孟丽君》被辽宁卫视摄制成为戏曲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省电视台播放之后,广大戏曲观众纷纷反映。
生旦全能
在中国评剧界,陈桂秋反串小生堪为一绝。反串小生的经典代表剧目就是《人面桃花》。特别是她与韩少云联袂主演的这出戏,可谓珠联璧合。她所扮演的崔护扮相俊美、风流潇洒。唱腔、吐字、归音、行腔、运调既婉转舒展,又优美动听。她的台步、扇子、水袖别具一格,既揉合了京剧老生和小生的步法,还吸取了川剧小生优美而灵活的扇子功和手势,把崔护这个文墨小生演得温柔典雅,剧中陈桂秋挥毫泼墨双手写毛笔字的绝活更是把书法和舞台表演艺术的一次完美的结合,给广大的评剧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人面桃花》仍作为保留的剧目被她的学生继承下来。不仅如此,她还在主演《花木兰》、《孟丽君》时都曾女扮男装分别扮演男女两个角色,把旦腔、生腔和武功都表现十分精到,美不胜收。
陈桂秋以文戏为主,她主演的旦角文生戏有百余出,她还主演过《花木兰》、《杨八姐游春》等武戏或带有武功的戏。陈桂秋扮演的“花木兰”英武俊逸、刚柔并济,旦腔、生腔和武功俱富功力;塑造的“杨八姐”妩媚俏丽,“小快枪”干净利落。在《人面桃花》中她饰演的崔护,揉合京剧步法,融各家之优为一身,身形优美、表演飘逸,将文武贯通,自成一格。
据评剧界专家学者介绍,陈桂秋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塑造人物“文要柔、武要刚”,无论生旦,上场之后要“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放松”。场上台步走法她归纳为“逢动必转,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样才能运动自如。水袖运用上她注意头、身、足和手、肩、肘的“三截六合”。
社会评价
陈桂秋的评剧舞台表演艺术声情并茂光彩夺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陈门”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为广大观众所赞许和赞誉,为省内外艺术同行所瞩目陈桂秋主演舞台评剧200多台,她精心塑造了200多位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青衣、闺门旦、花旦、小生行当齐全,真是一人一性格。一剧一世界。深受广大评剧观众的爱戴。1985年,中央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评剧小戏考》一书中,刊载了《陈桂秋小传》。《辽宁日报》、《鞍山日报》、《锦州日报》、《辽宁戏剧》、《辽宁广播电视报》皆刊登文章,充分肯定陈桂秋的陈门评剧表演艺术,《沈阳戏曲志》称赞陈桂秋为“沈阳市落子历史主要代表人物的第三代演员”。
陈桂秋的唱功卓越惊人,她无论是饰演青衣的马寡妇、薛湘灵,还是饰演花旦的貂蝉、秋香,以及小生行当的崔护,小生与闺门旦合为一炉的孟丽君和花木兰,都是风格迥异各显不同,表现了陈桂秋陈派艺术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陈桂秋的念功既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咬字行腔准确,舞台韵白和舞台京白以及北方方言,她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念到精彩之处时,舞台下常常爆发雷鸣般的掌声。陈桂秋的做功身段优美,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人物心理,表演恰到好处。陈桂秋的打功亦是颇为惊人,她在饰演花木兰时的开打及收场,均是恰到好处。陈桂秋的舞蹈在舞台之上风神非凡,这是她融合了各个艺术流派的精华而独立创作的,于此可窥陈桂秋评剧舞台艺术艺术修养之高艺术造诣之全面。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从艺经历
成就荣誉
个人作品
生旦全能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