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扁豆碱
生物碱化学品
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别名依色林、卡拉巴豆碱、依色林,是一种白色、无味,微结晶样粉末的生物碱化学品。化学名称1,2,3,3A-六氢-1,3A,8-三甲基吡咯并[2,3-B]吲哚5-酚甲基氨基甲酸酯,分子式为C15H21N3O2 ,分子量为275.3460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极易溶于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溶于不挥发性油和苯,熔点102~104℃。毒扁豆碱为抗胆碱酯酶药,临床上主要有缩瞳、降低眼压作用。毒扁豆碱是一种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对军事失能剂毕兹(BZ)有特殊且特效的解毒作用。
历史
毒扁豆碱的发现与西非的Calabar bean有关,该豆在Efik和Ibibio文化中被用作一种考验巫术的毒药。1846年,欧洲传教士将Calabar bean带回苏格兰,其中一位传教士Robert Christison在1855年亲自尝试了该豆的毒性并幸存下来。1862年,Thomas Richard Fraser在爱丁堡大学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毒扁豆碱的医学应用。毒扁豆碱的首次合成是在1935年由Percy Lavon Julian和Josef Pikl完成的。
西方医学的发现
毒扁豆碱在西方医学中的发现始于1846年,当时Robert Christison在苏格兰进行了毒性试验。1876年,Ludwig Laqueur首次将毒扁豆碱用于治疗青光眼。1925年,Edgar Stedman和George Barger在爱丁堡大学确定了毒扁豆碱的结构。1935年,Percy Lavon Julian首次成功合成毒扁豆碱。1934年,Mary Walker发现毒扁豆碱可用于治疗肌无力
化合物介绍
物化性质
毒扁豆碱的密度为1.166g/cm3,熔点为102-104°C,沸点为393.5ºC,闪点为191.8ºC,折射率为1.567。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极易溶于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溶于不挥发性油和苯。
分子结构数据
毒扁豆碱的摩尔折射率为77.18,摩尔体积为236.0cm3/mol,等张比容为602.3,表面张力为42.3dyne/cm,极化率为30.59×10-24cm3。
计算化学数据
毒扁豆碱的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为无,氢键供体数量为1,氢键受体数量为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为2,互变异构体数量为2,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为44.8,重原子数量为20,表面电荷为0,复杂度为403,同位素原子数量为0,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为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为0,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为0,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为0,共价键单元数量为1。
信息概况
分类
毒扁豆碱属于神经系统药物中的抗胆碱酯酶药。
药理作用
毒扁豆碱是一种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与新斯的明相似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作用。毒扁豆碱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包括迅速吸收和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能力,以及极少随尿排出的特点。
适应症
毒扁豆碱主要用于逆转抗胆碱能药物所致的中枢中毒性作用,局部应用治疗青光眼,以及远视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
禁忌证
对毒扁豆碱过敏者、哺乳者、胃肠梗阻、梗阻性肾病、哮喘、糖尿病、坏疽、心脏病、正在使用胆碱酯酶或除极神经肌肉阻断药以及活动的眼色素层炎症,或者虹膜或睫状体患有任何炎症的患者禁用。角膜溃疡、葡萄膜炎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毒扁豆碱水溶液不稳定,滴眼剂应以pH4~5的缓冲液配制,否则易氧化成红色,疗效减弱,刺激性增大,应保存在棕色瓶内。滴眼时应压迫泪囊,以防进入鼻腔而吸收中毒。毒扁豆碱毒性大,不宜长期应用。驾车者及机械操作者慎用。癫痫、甲亢、心动过缓和腹泻的患者均应慎用。注射剂中含有亚硫酸钠,常引起过敏,甚至全身过敏,有哮喘病或其他易感人群应避免使用。
不良反应
毒扁豆碱的不良反应大致类似新斯的明,可见恶心、呕吐、瞳孔缩小、流涎、癫痫发作尿失禁、呼吸困难、心动过缓和腹泻。长时间使用毒扁豆碱眼膏可使黑色皮肤患者的眼睑边缘脱色。局部用于眼部较难耐受,并可致结膜产生结膜滤泡。与毛果香草碱相似但更强烈。吸收后在外周可出现拟胆碱作用,中毒时可引起呼吸麻痹。局部点眼可引起眼睑痉挛、眼调节肌痉挛、眼痛、头痛等。
参考资料
毒扁豆碱.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2024-09-22
毒扁豆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9-22
毒扁豆碱.chemicalbook.2024-09-22
毒扁豆碱是什么药物.39健康.2024-09-22
57-47-6 毒扁豆碱.盖德化工网.2024-09-22
目录
概述
历史
西方医学的发现
化合物介绍
物化性质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信息概况
分类
药理作用
适应症
禁忌证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