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城镇,隶属于
沧州市河间市,位于河间市东北30千米处,居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总面积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3000亩。截至2018年,束城镇的总户数为14896户,总人口为57904人。该镇的历史悠久,1961年6月,由公社规模调整时改成束城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建为镇。1996年,与南召乡合并后,仍称为束城镇。束城镇下辖41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解放前,这里是日伪统治区,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区。
1952年,成立互助组。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建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成立联村社。
1958年9月,成立红光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公社规模调整时改成束城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称乡,同年7月改建镇。
1996年,与南召乡合并仍称束城镇。
行政区划
1993年,束城镇辖22个行政村。
截至2019年10月,束城镇辖4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
束城村。
人口
1993年,束城镇常住人口25959人。
2003年,束城镇常住人口46993人。
2017年末,束城镇常住人口54189人。
截至2018年末,总户数14896,总人口579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93‰,人口性别比1.26。
河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束城镇常住人口为46738人。
地理环境
束城镇位于
沧州市河间市东北30千米处,居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2018年,总面积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3000亩。
经济
综述
2017年,束城镇企业个数共540个,企业从业人数6788人,其中工业企业520个,规模以上28个。
2018年,束城镇全年完成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309万元(国税1884万元,地税1196万元,财政收入27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亿元,规上企业产值34.86亿元,同比增长11.89%,规上企业利税亿1.78亿元,同比增长11.69%。
第一产业
1992年,束城镇耕地面积为51129亩,粮食总产量4124450
千克,棉花总产量89850千克,
油料总产量81500千克,农业总产值100.34万元。
2000年,束城镇农业总产值5198万元,人均收入2666元。
第二产业
束城镇乡镇企业主要行业产品有:
石棉制品、汽车配件等,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0336万元。
截至2003年末,束城镇办企业6个,联办企业40个,个体企业690个,以加工石棉、汽车配件为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3年末,束城镇有镇办中学3所,学生2391人,教师152人;小学23所,学生7253人。
2018年,束城镇建成束城小学教学楼和束城中学42套教师周转房。
医疗卫生
截至2003年末,束城镇卫生院2所,医务人员27人;村卫生所80个,农村医生98人。
2018年,束城镇成立了四科、两室,配齐配强了
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人员,并制定《束城镇卫生计生专干管理考核办法》,对专干进行培训。9月份,为190对夫妇进行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与指导。2018年共发放《第一个子女生育登记卡》66个,《第二个子女生育登记卡》200个,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69个。
基础建设
2019年8月,束城镇投资50多万建成中心街区文化健身广场,筹资300多万元建设村道,供水、排水、亮化、净化等基础设施。
文化事业
2018年,束城镇开展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并通过国家验收。2018年以来,束城镇改建村民活动中心,配备了
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独立设置了综合文化站。由画家
张锡武打造牡丹园,成为河间电视台录制文艺节目采集点。束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对
鲍叔牙文化进行传播,发展现代文化艺术,束城村、徘徊村等都建立了现代舞蹈队,其中束城村“绿荫舞蹈队”在香港文化促进会邀请全国各省市参加的舞蹈大赛中荣获
一等奖。
束城村中心广场和小学广场常年有唱歌、跳舞、唱戏等活动。
交通
束城镇106国道贯穿全镇,东邻任河大东支。
古迹
束城镇有束州县城遗址、磨盘山古墓等古迹。
束州县城遗址
束州县城遗址,位于束城镇。束州城建于
春秋时期,汉始置县。
北齐天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改名束城县。宋废县为镇,后复为县。金为镇,元设巡检司。其城原有三层。
磨盘山古墓
磨盘山古墓,位于束城镇,被列为河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