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镇彝族苗族乡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位于赫章县西北部,距县城81公里,毗邻
云南省彝良、
镇雄县两县;
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雨量923毫米,无霜期210天;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倒春寒、冰雹、洪涝、冷雨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差,是国务院2001年划定的国家级一类贫困乡。
区域概况
全乡总面积17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214亩,辖20个村,197个村民组,6756户,30421人,其中少数民族3171户13796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1.7%、45.4%。在少数民族中,
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
海雀村的海雀、学堂、先锋、
长海县、瓦厂五个组;新寨村的新寨、老寨、光明、松林、坪子、木厂六个组;发开村的女母、马豆、上寨、树林、发开五个组;以则村的新营、松林、环山三个组、油房村的花场、核桃二 个组;恒底村的半山、中寨二个组;河边村的半山、炉房、矮子三个组;发达村的发达、营上、寨上三个组;四方村的小沟、高坎、纸厂三个组;舍虎村的上坝组,共计10个村,33个村民小组,855户4046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3.5%、13.3%,在少数民族中所占的比例为27%和29.3%,全乡从事各项工作的
苗族干部共12人,其中在职行政干部4人,在职教师3人,退休行政干部2人,退休教师2人,其他事业单位退休1人,在职行政干部占全乡从事行政工作干部的13.3%。
经济发展
2008年,全乡种植各种粮食作物63800亩,粮食产量11195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3公斤;国内生产总值5366.7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00万元,农业总产值4866.7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64元,纯收入3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
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4%;农村经济收入205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9元,同比增长7.77%。
十三五期间,全乡经济实力得以持续增长。一是招商引资从2012年的5947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12100万元,同比增长101.76%。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从10936万元上升到34850万元,同比增长218.67%。三是工业企业产值投入从1900万元上升到3680万元,同比增长93.68%。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00元上升到6437元,同比增长49.69%。五是财政税收从110万元上升到242.22万元,同比增长120.2%。六是农业板块经济整乡推进,采取“村委会+ ”的模式,投资660万元完成海雀村20万羽生态蛋鸡养殖场建设,完成海雀、发达两个
蜜蜂属养殖基地建设;成立了20个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切实解决20个村“空壳村”问题。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0亩增加到43000亩,玉米种植从18000亩增加到28000亩,所有玉米100%地膜覆盖。层层建立示范样板点,为推进全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疾症”。基础薄弱,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问题非常突出,是全县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乡,全乡尚有13个一类重点扶贫村,6个二类村,人均纯收入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2465户,10083人,分别占总户数,总人口的35.6%、33.1%,人均纯收入为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1486户,5590人。
2021年,
赫章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镇彝族苗族乡常住人口为25619人。
民族文化
《河镇乡大迁徙舞》是反映
苗族祖先迁徙的记叙性舞蹈,其舞蹈服饰蕴含深意。
在这个由19人组成的表演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表演者为51岁,最小的为6岁,全部来自于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的农民。舞蹈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苗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对家乡的不舍之情,以及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而妻离子散等场景。
据演员们介绍,他们的服饰有着特殊含义。衣服背后那块长方形的刺绣代表的是苗族祖先们世代居住的城镇中心,而两肩上的花纹则代表围在城镇中心的围墙,裙子上的条纹代表苗族人民赖以生活的田地。另外包括头饰也是有讲究的,已婚的妇女将头发盘成圆锥状,未婚则是将头发圆盘状盘好,这些所有的服装和头饰,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自然资源
河镇乡地域面积较大,有丰富的优质无烟煤、
铁矿、
铜矿等矿产资源可供开采,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地面积107212亩,森林覆盖率34.5%,有丰富的草山草坡面积43600亩,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农作物种植方面,河镇彝族苗族乡是全县优质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基地,年产量在35000吨左右,除去人畜食用,每年还要销售4000吨左右到毗邻县市和
贵阳市、
安顺市等地,因其个头大、皮薄、粉质含量特别高而深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野生半夏在河镇彝族苗族乡人工种植成功,全乡38214亩土地有近21500亩比较适宜种植半夏,种植面积由几分几亩发展到2005年的4000亩。年产鲜品由几十、几百斤增加到2005年的600吨。因其人工种植的半夏颗粒特别大,是野生半夏的3-7倍,便于精加工,粉质含量特别高,仍为出口
日本免检产品。
繁殖的半夏良种是毗邻县乡种植农户的抢手货,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大颗粒的被江浙、深圳客商高价抢走,细颗粒的被
湖南省等客商“通吃”,产品供不应求,只要有货,“皇帝女儿不愁嫁”。
基础设施
1、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建有设备较为完善,教育教学功能比较齐备的完小7所,建有基本教室(含办公 室)的教学点11处,另有6处教学点借用民房给学生上课;全乡建有教育教学功能齐备的职业技术初级中学一所,学校占地50多亩,建有可容纳学生1500人的教学楼2幢及综合办公楼一幢。全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两基”攻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05年9月,全乡
苗族4046人中,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2人,专科文化程度的2人,
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2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60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含小学三年级以上在校生)1176人。
2、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各有关单位的帮扶下,全乡20个村都先后修建了100-120平方米不等的村级综合办公用房。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全乡20个村已有16个村先后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26个村民组,3550户16420人,4550头(匹)大牲畜,20000余头(只)小牲畜的饮用水困难问题。
4、农电建设方面:全乡20个村有16个村163个村民小组架通了输变线路,5280户25050人告别“煤油灯”使用上照明用电。
5、道路建设方面:全乡20个村已有17个村修建了通村公路。通村公路总长82公里,贯穿17个村82个村民组,还有双乐、
双河市、新寨三个村未修通村级公路。
6、能源建设方面:全乡建有沼汽池23口70立方米。还有200口1200立方米沼汽池正在准备实施。
7、通讯建设方面:2001年架通程控光览,开通程控电话,全乡有2个村6个村民组290户用户装上了程控电话。2002年底修建了移动机塔,开通了移动通讯,信号覆盖河镇彝族苗族乡4个村36个村民小组,2005年6月开通了联通通讯。至此,移动信号覆盖河镇彝族苗族乡10个村100余个村民小组,拥有移动用户300多户。
十三五期间,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以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方面。完成投资3823万元共计76.46公里的通村
水泥路建设,全乡通村水泥路率达100%。启动投资3900万元的150公里通组路、串户路建设,进一步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水利设施方面。完成投资350万元的法冲、河边等5个村人饮工程;启动恒底、双乐、四方小学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900万元的四方片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发开、河边等村高标准土地整治项目;启动投资5130万元的海雀水库建设;启动投资1045.4万元的发开、河边等村烟田治理项目,启动法冲村河道治理工程,启动投资394万元的油房村土地高标准整治项目;启动投资1530万元的海雀片区土地高标准整治项目,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电力通讯方面。完成法冲、以则等16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以则、河边等19个村4G基站建设;完成20个村“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建设,启动法冲、海雀等5个村级有线电视和广播覆盖网建设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完成600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和991户土坯房建设工程,完成双河村大坪组56户地质灾害搬迁和以则村松林组30户地质灾害搬迁工作;完成以则、老街、海雀3个村投资180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2015年度河边村222户和海雀党委451户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启动2016年舍虎、以则、海雀等6个村170户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完成
法冲村垃圾堆放场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