祊河
临沂市主要河流
河是中国临沂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属于沂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平邑县白彦镇太皇崮,经过梁邱镇费城镇胡阳镇探沂镇新桥镇,最终在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与沂河汇合。祊河在费县县城的一段被称为温凉河,与浚河在南东洲汇合后被称为祊河。祊河的总长度为27.1公里,河源市高程为98.90米,出口高程为81.10米,落差为17.8米,平均比降为0.73‰。祊河的河口宽度为500米,总流域面积为1744.3平方公里,其中县内流域面积为1524.2平方公里。祊河是一条常流河,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淮河泗沂水系沂河的最大支流,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为3379.3平方公里。祊河的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浚河,长110.86公里,流域面积2150.97平方公里;南支为温凉河,长82公里,流域面积756.2平方公里。浚河和温凉河在费县城东北的姜家湖以上汇合,下游河道称为祊河,最终在临沂城东北角入沂河。祊河流域内有多个水库和电站。祊河的命名源自于它流经的古祊邑(今费县东南)。祊河是费县的主要干河,河干流分为唐村河、浚河和祊河三段。唐村河发源于邹城市城前镇南王村,经过平邑县唐村水库和平邑县城东郊,与鲁埠河汇合后称为浚河,浚河再与温凉河汇合后称为祊河,最终入沂河。祊河全长158公里,流域面积为3376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为1200米。
名称来历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祊河,出山东费县西大筐崮。出崮东北流,县南汇为桃花渊,东合于浚河。”光绪二十五年《费县志·山川》:“祊水,源出大匡固下,东流至白彦集,又东至石门村,历关阳司,抵潨流山北,与泉河会。冬月泉温祊凉,夏月反是。折而东北,至墨山南又东,至黄山北,历埠下集,抵柱子固,折而北,至许家岩再东北,历邢家村,至洞山东,汇为桃花渊,至苍山北,折而东北,迳城东门外,历下河头,折而东,抵王庄之玉带山,折而北,迳万松山入于治。”
1990年《费县水利志》:“祊河 是费县主要干河,属沂河水系一级支流。县境内温凉河浚河相会于南东洲以下习称祊河。流向自西向东南,在岩坡和胡阳镇两乡分界处河床宽达千余米,自此被沙丘(称大滩)分为两支,行4里后又交汇,至新桥乡小于村成‘V’型走向,又东南至麻绪东入临沂境。”
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南巡驻费县万松山行宫,曾作《度(渡)祊河》诗一首:“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筐。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如在水中央。”明确地指出了祊河名称来历、发源地。
《费县志·古迹》记载:“惟治东之水,土名曰祊,当因祊邑得名。 ”可知祊河的名称来自祊邑。其中,一些书籍、地图,把南东洲以下河段称作祊河,而把流经费县县城河段称作温凉河,是不妥当的,不仅与古代典籍不符,也与祊河名称的来历不符。
唐宋以前的典籍,从未有“祊河”、“祊水”的称谓。以“祊”作为水名,始见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曹辅《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其十一世孙安上者,祈自出缗钱,买地祊河之东。”(《费县志·金石》)距今已有九百多年。
流域范围
祊河发源于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的太皇崮(今名太皇崮),祊河上源,北源谓浚河,为祊干流之上源;南源谓温凉河,为祊河较大支流。浚、温凉二河会于南东洲村,以下始谓祊河,流经山东省梁邱镇费城镇胡阳镇探沂镇新桥镇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在临沂城北汇入沂河。
水文概况
水经注》称为洛水,是沂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因流经古祊邑(今费县东南)而得名。《临沂志》载:“浚水(《水经注》中作治水)源出聪山(今平邑县西北部太平顶)东经古费城南抵万松山与祊水会,二水合流,但名祊水,而治水遂晦”。《费县志》载“祊水,源出大筐崮,因经祊邑而名(祊邑即今费城),流经青龙山与泉河会,冬季泉河温祊河凉,夏季反是,故称温凉河”。这里所指祊水即今温凉河。北支浚河发源于邹县东东部南王村西山,经邹县,在平邑县北庞王村西入平邑境后注入唐村水库。东流经平邑镇于地方镇东北入费县境,在南东州与南支温凉河相汇。温凉河源出平邑县南部太皇崮,东流经白彦至关阳司入费县境,又经梁邱镇东北流,入许家崖水库,出库绕费城东南,在南东州处汇浚河(温凉河长86公里,流域面积750平方公里)东流经麻绪南再东南流入临沂市境,在临沂城东北汇入沂河。祊河全长158公里,(按浚河源至河口)流域面积3376.32平方公里,下游河床宽400米左右。汇合口以上浚河厂112公里,流域面积2626.32平方公里。河北岸有上冶、薛庄、胡阳、方城、古城等河注入;南有朱田、朱龙、丰收等河注入。1657年汛期在角沂站测得最大洪峰流量6330立方米每秒,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2条,在干、支流上有唐村、许家崖两座大型水库,在一、二级支流上有公家庄、吴家庄、安靖、岳庄、大夫宁、龙王口、杨庄、上冶、书坊、石岚、昌里等11座中型水库。
历史趣闻
祊,读音beng(平声)。
此字一般人们不知其发音,还有一则小故事。
史书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圣驾南巡,正月二十七日自泉林驻跸荆埠营。”爱新觉罗·弘历这是第二次巡游江南,路过崮子万松山行宫,住宿歇息。
这天早晨,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及随从人员,骑马坐轿,出了荆埠行宫,浩浩荡荡由西往东,迤逦而行,过了臾古城,来到蒙山皇道,回首了望,蒙山顶上积雪皑皑,松柏叠翠,在阳光的照耀下,相映成辉,不禁想起,皇祖康熙帝曾三次南巡路经此地。留有《蒙阴晓雪》名诗,便即兴依祖韵,咏蒙山诗三首,其一曰:
辛未巡江南,路经东蒙东。
兹因驻泉林,取道鲁附庸。
乃在蒙羽阳,颛臾考古封。
回首望云岩,崔巍扶郁葱。
意思是说,他在辛未年第一次南巡时走的蒙山东路,而这次从西边泉林来的。
乾隆一行人马沿着皇路上坡下崖,越沟过河,一路走走歇歇,日近中午,来到祊河之上,这里建有一座皇桥,过了皇桥,来到一处兵营防地。虽是寒冬季节,随从人员个个累的张口气喘,满头大汗,皇帝传旨歇息,有的喝茶,有的整衣冠,有的磕除鞋中的泥土。太后、皇后也在轿中坐闷了,被宫女扶出观看四面景色。
此时,太后看到河面上热气直冒,鹅鸭戏嬉,河中鲤鱼翻腾跳跃,问道:“皇儿,天气如此寒冷,这河为什么不结冰还冒热气呢?”
乾隆略一沉思,说:“母后,此河因有温泉水汇入故不结冰。”
太后点了点头,又问:“皇儿,这河叫什么名字?”
爱新觉罗·弘历知识渊博,临出游之前,在宫中早已把沿途各地的名胜古迹通览一遍,特别对费县的历史更加留意,什么古费城出土过羊,孔子堕三都等等,因此他知道这条河发源于平邑大匡崮(也称太皇崮),还有个古怪而难听的名字叫祊(崩)河。此刻,乾隆不敢说这河叫祊河,可又不能说不知道,怕扫了太后的雅兴。
乾隆皇帝忽然看到不离左右的宠臣和珅,急中生智,便说:“和爱卿,你知道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吗?”和珅一听,立刻两腿发软,头上冒汗,便跪倒在地,连声说: “恕小臣无知,这条河太小了,臣不大在意,故不知它叫什么名字。还是问问沂州知府李希贤吧!他在此当了5年知府了。”和珅是个机灵鬼,他跟随皇帝出来游玩,就住在祊河皇桥东边的公馆里,怎么会不知这条河的名字呢?只是怕犯忌,不敢说罢了。爱新觉罗·弘历一脸的不高兴,只得传唤沂州知府李希贤,问道:“李爱卿,你知道这条河叫什么河吗?”
李希贤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对这条河太熟悉了,他刚当知府不久,就闹水灾,他还带领百姓治理过这条河呢,说真话吧,怕招杀头之祸,因古时候皇帝死了称“驾崩”。
他听说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时,皇帝听说德州有个“桑园镇”的“桑”与“丧”同音,下谕改为“园镇”,要说费县这条河叫“祊河”那不是说皇帝一家到了绝地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个白字吧,又怕皇帝说你无知,不胜任当知府的官。
李知府犹豫片刻,便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说:“皇上,臣该死!恕小臣粗心,这条河在费县境内,绕临沂城北流入沂河,我平日很少出城,故不知这河叫什么名字,还是问问费县杨知县吧。”爱新觉罗·弘历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欣赏他的乖巧,只得顺水推舟,连声传唤费县知县。
时任费县知县,名叫杨烛,是河北省固安人,进士出身,是个饱学之士,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听皇帝唤他,一溜小跑,来到跟前,双膝跪倒,口称皇帝
乾隆皇帝问:“杨爱卿,起身吧,你知这条河叫什么河吗?”
杨知县一听,吓得脸都变了颜色,心想:李知府这个老滑头,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我,我推给谁呢?又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蒙混一时再做打算。说:“知道。”
“叫什么名字?”
“左边一个示字,右加一个方字。”
“读什么呢?”
“当地人读‘方’,四四方方的‘方’,叫方河。”
爱新觉罗·弘历听了,楞了一楞,又继续问:“这条河为什么叫方河?”
杨知县抬起头来,看到皇帝脸上露出喜色,便放开胆,大声说:“禀皇上,这条河发源于平邑大筐固,从西往东流经梁邱镇、许家崖,再经费城东南转而东北与浚河汇流,顺流而下,绕沂州府北侧注入沂河,因流经费县古‘防城’而得名。”
此时,乾隆皇帝听了点了点头,费县历史上确实有防城和祊城两个地名,只是位置不同,乾隆皇帝非常赞赏杨烛的聪明机智,沉着老练,也不点破,随将错就错地对太后说:“禀母后,此河叫方河,四四方方的‘方’。”并将该河的发源、流经地方和名称的来历说了一遍,太后听了很高兴,传旨继续前进。这样,一场虚惊才被掩饰过去。
大队人马来到万松山行宫歇息,爱新觉罗·弘历看到万松山行宫如一颗明珠,镶钦在碧波荡漾的河中央,宫中苍松翠柏,画廊回幽,观山楼高耸入云,又想到刚才君臣的趣对,不禁诗兴大发,命随从取来文房四宝,以“方”韵写《渡祊河》诗一首:
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匡。
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如在水中央。
从此,费县祊河因乾隆皇帝这首诗而出名,至今它的名字在民间仍有“方河”的读法流传。
关于祊邑
关于“祊”,《辞源》的解释是:“邑名。《春秋》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注》:‘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费县东南。’”《辞海》的解释是:“古邑名。春秋郑国祀泰山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南。”祊河流经祊邑,故名。
祊邑今已无存。宋代《寰宇记》说:“今县之外城即故祊城。”外城即今南关,考其位置,应该在郭家园东、祊河西岸,也就是现在的集贸市场一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文字、地图,把流经费县县城的河段称为温凉河、温凉河,把万松山以下的河段称为祊河,这是不恰当的,不仅与古代典籍不符,而且与祊河名称的来历也吻合不起来。应该把祊河向上延伸到费县县城为妥。
参考资料
祊河的前世今生.费县人民政府.2024-01-02
水系河流.兰山区人民政府.2024-01-02
目录
概述
名称来历
流域范围
水文概况
历史趣闻
关于祊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