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瑛,1898年11月2日出生,李克农之妻。原名赵彩英,别名赵曼瑛
学生时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接触了一些男女平等、社会民主方面的新思潮。1917年9月,与李克农结婚,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更大。由于家务拖累,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组织,但与李克农志同道合,对工农革命完全赞成,有时还将娘家陪嫁的钱物拿出来支持革命活动。1929年冬,在上海地下党做掩护工作时,改名为赵瑛。
人物生平
1898年11月2日出生。那还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社会观念落后,重男轻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幸亏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
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江南一带民风开化较早。其父经商,经常接触新思潮,坚持送女儿上学。赵曼瑛7岁念私塾,9岁入教会学校,12岁读公立女学,14岁进第二女子师范,直到毕业,这在当年妇女中十分少见。学生时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接触了一些男女平等、社会民主方面的新思潮。
1917年9月,赵瑛与李克农结婚,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更大。由于家务拖累,她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组织,但与李克农志同道合,对工农革命完全赞成,有时还将娘家陪嫁的钱物拿出来支持革命活动。
1955年,当把军衔授予那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将军的时候,一个从未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被人们喻为中共“特工王”的李克农。他在大半生坎坷而辉煌的革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而了解他的人也说:李克农亦把他一生炽热的爱情全部给了妻子子赵瑛,他们的爱情经风历雨,历久弥坚,他们是革命队伍中最忠实的伴侣之一。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
芜湖市一个小职员家庭,父亲叫李哲卿,是一位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人。在李克农幼时,父亲便送他去读书,使他很早就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为其日后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也奠定了思想基础。
赵瑛与李克农同庚,是芜湖市照相馆老板赵筱舫的独生女儿。她漂亮文静、温柔体贴、仪态大方、知书达礼,是芜湖市第一批考入女子师范的学生之一,不仅有文化,而且做得一手好“活计”,是远近闻名的孝女。1917年9月,与李克农结为夫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之言,有
包办婚姻的色彩,但他们走到一起后发现彼此是那么满意,那么和谐。
1919年李克农参加了芜湖大学,超人的领导才能使他成为瞩目的学生领袖。1925年参与创办了民生中学,l926年在白色恐怖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一条崎岖危险的革命道路。偌大的家,老少三代人衣食住行全部甩给了赵瑛,从1918年至1925年先后生下女儿李宁、李冰,儿子李冶、李力。孩子们年龄小,离不开赵瑛老师的照顾,而她又要孝敬公婆,照顾孩子。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从不向李克农抱怨什么。赵瑛无言的支持、默默地奉献使李克农心中充满了感激。李克农经常召集一些人在自己家里开会商讨大事,每当这时赵瑛总是一言不发地备好茶水,走到门外去放哨。由于革命处于低潮,经费不足,她总是毫不迟疑地拿出自己的陪嫁品去卖。岳父赵筱舫也多次拿出资金支持女婿干革命工作。他在这个坚强后盾的支持下,革命热忱更加高涨。
尽管赵瑛知道李克农从事的是伟大又危险的事业,但她不但不惧怕,反而更坚定了与丈夫站在一起的信念。1927年4月20日,她从在国民党警署工作的内线人口中得知敌人已打探到李克农等人隐藏在浴溪口,下令派人来抓他,如果拒捕就开枪打他。她心急如焚,这时她怀有四个月的身孕,天上又下着倾盆大雨,但她完全不顾着这些,迅速雇了一艘小船冒雨渡江。当她艰难地上了岸时看见敌人追捕的轮船已到了浴溪码头,便不顾一切切地在那没过小腿肚的泥泞田埂上奔跑起来。她一口气跑了八里路,得到消息的李克农等同志得以迅速转移后面,敌人扑了个空。
1928年,李克农离开家乡前往
上海市做地下工作,与
钱壮飞、
胡底一起打入敌人心脏。在指示下,成立了三人党小组,李克农任党小组长,由陈赓直接领导。作为党小组长的李克农领导钱壮飞和胡底两人开展工作。他们首先掌握了敌特电台及小型收发报机的制作工厂“正元实业社”的全部秘密,后来又“帮助”敌人在南京、
天津市建立起一套以通讯社形式出现的情报机构。这些通讯社名义上是国民党情报机构的附属组织,实际完全被李克农等三人掌握。从1929年年底到1931年4月,李克农等三人活动在敌人心脏,演出了中共地下工作史上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们的“将敌特组织拿过来”的光荣使命,称赞他们为“龙潭三杰”。
李克农“潜伏”进“中统”后,身份是无线电管理局中层官员,收入不菲,如果没有家庭生活,难免令人怀疑。在党组织指示下,李克农写信让赵瑛带着孩子到
上海市团聚。1929年她遵照地下党的指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国统区上海,掩护李克农做地下工作。李克农为了取得大特务头子
徐恩曾的信任,把赵瑛和两个孩子与徐恩曾的外室安置在同一层楼上居住,这是非常危险的。徐恩曾看到李克农的眷属均在他的视线中便逐渐打消了疑虑,而赵瑛却明白在虎穴中与丈夫相伴的含义和份量。她无视这些,谨慎小心、大胆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l931年4月,中共特科负责人之一顾顺章叛变,
钱壮飞从敌人密码中破译后冒险迅即告诉了李克农,李克农辗转找到了陈赓,与等人一道组织了地下党组织和许多同志撤离。然而时间紧迫,李克农只能托交通员告诉赵瑛:敌人搜捕不能回家,让他们母子三人躲一躲。她闻讯后二话没说,拉起两个孩子就在街上流浪,与敌人躲起了迷藏,夜晚就宿在广场上。当时她非常心焦,没有丈夫的音讯,又不敢离开
上海市,怕与他失去联系。他心急如焚,党组织也不断派人去打听消息。而赵瑛带着孩子流浪了一个多月后仍没有与地下组织只李克农联系上,不知下一步怎么走?突然有天,有着地下工作经验的赵瑛一下子醒悟到,应该去交通员常接头的地点碰碰运气!果然在那里她看见了宫乔岩,宫乔岩望着憔悴的赵瑛和两个瘦弱的孩子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当把赵瑛母子平安的喜讯告诉李克农时,他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刚强汉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不久,李克农要去苏区,赵瑛听从他的安排回到
芜湖市老家,她坚信丈夫的话,一有机会就会回家看看他们,一有条件就来接她。然而她和谁都没想到这一分别竟长达6年之久!
在与赵瑛分离的日子里,李克农无时不在牵挂着妻子儿女,稍有便利的机会和条件就提笔给她写信,每次写信非常动情,有一次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思念家人之情是你们可以想象得到的。”而她每次接信都流泪不止。万里之迢、悠悠岁月,他的一片深情给她带来了温暖和慰藉。6年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李克农就是抱着对妻子忠贞不二的情感在默默地等待着她。由于战争年代特殊的环境,不少人组成了新的家庭,而李克农却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把感情留给了赵瑛和孩子们……分别愈久,思念的心情就愈加难以压抑。1937年4月中旬的一天,李克农乘飞机与国共谈判的张冲到南京后,便抽空搭一艘快轮回到了家乡。
1938年5月,组织上决定送李宁、李冶、李力姐弟三人去延安,由得得官龙飞虎护送。而赵瑛携老太爷、小儿子李伦来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从此结束了与李克农别离的日子。她跟随他在武汉、重庆、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担起了更重的担子。
李克农和赵瑛终于盼来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的这一天,他们在北京一处高宅大院安了家。解放后,李克农身上任上任担子更重了,他担任了党、政、军几个部门的领导。由于多年积劳成疾,他身体非常不好,赵瑛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她不可能阻止李克农工作,只能在衣食住行上更加细心地照顾他。
李克农工作起来是不顾自己生命的。这时他担任了调查部部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刚解放时,敌特蒋匪百般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甚至趁1949年12月访问
苏联之际要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特务们不但准备破坏长春大桥,还布置从两翼追堵专列,并预备在
哈尔滨市车站埋定时炸弹。李克农以高度责任心及警惕性和罗瑞卿一道亲自护送到边境,然后返回北京一鼓作气捣毁了敌特根据地,并给特务头子
毛人凤发报警告:“不许再捣乱,来一个灭一个。”
朝鲜战争谈判期间,任命以李克农为团长的代表团赴朝谈判。李克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正在
朝鲜的谈判桌上,委派杨尚昆操办老人的丧事,李克农闻讯热泪盈眶,并蓄须以示哀悼。在朝鲜他一待就是两年多。这两年多他思维高度集中,每日仅睡几个小时,并多次昏倒。非常挂念,便派伍修权去替换,然而他却以“临阵不换将”为由坚持工作到底。以他的聪明才智,经过了200多轮的谈判,终于取得了在停战协议书上正式签字的伟大胜利。朝鲜归来后,李克农身体每况愈下,赵瑛多次奉劝都无济于事,他在家一工作起来就到凌晨,第二天不休息接着干。他有一只眼睛视力已近
失明,但仍吃力地用另一只眼睛阅读文件。不论当天工作多么繁忙,会议室一一一个一个接一个,当天的文件绝不隔夜。每当夜深人静时,他还在工作,她总是为他默默地换上一杯热茶,端来一碗夜宵,尽心地照顾陪伴着他。
1961年1月6日,赵瑛因患癌症医治无效,然长逝在她二女儿李冰任院长的北京市肿瘤医院。李克农找出一张年轻时两个人的合影照片,在后面深情地写下一段话语:赵瑛同志像:此相片1940年摄于广西桂林八路军驻桂办事处,不幸赵瑛同志于1961年病逝于北京肿瘤院院长院长院长,从此和我们永别了!!!回顾21年中,她埋头工作,辛勤劳动,扶老携幼,苦了一生!特留此遗照,以表哀思。李克农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立秋日)
儿女们怕父亲的居室里有母亲的遗物引起他的思念,几次要调整屋里的用具和撤走赵瑛的遗物,都被李克农拒绝。屋里的摆设依旧,两张床一张是李克农的、一张是赵瑛的,床上用品都是她走时的原样。只是悬挂着她贤淑端庄的遗像。李克农在桌上摆了一些食品,每当他从办公室返回卧室入睡前都整整衣站站着站站着站着到赵瑛遗像前,久久地注视着她的“目光”,与她进行着只有他们两个才懂的语言交流,然后向她三鞠躬。赵瑛去世后,李克农一直坚持工作。但了解他的儿女知道他的感情世界已经垮了,他唯有更加努力工作散散发散散发散发散发他对赵瑛的思念。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逝世。为李克农举行的葬礼极为隆重,总理主祭,罗瑞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致悼词。首都各界2500多人前往
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这位“神秘将军”送行。董必武赋悼诗:“三十年前事已赊,知君才调擅中华。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
李左车。”意思是说李克农的功绩堪比
李世民时期的
房玄龄、
秦汉的谋士李左车。
个人生活
家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