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汝勤(1935年11月21日-),上海人,
分析化学家,中国分析化学的学术带头人。
195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化学系;1980年升任为
湖南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汝勤长期从事化学传感器、有机分析试剂及
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研究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研制多种新型电化学及光化学
传感器,为实现
晶体膜电极与气敏氨电极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合成多种新的分析及增敏试剂与离子载体,建立为有关部门采用的稀有金属分析方法。创立了几种新型稳健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及化学模式识别分类方法,倡导化学计量学教学并提出作为化学量测基础理论与方法学的独特教学体系。出版了《现代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等著作。
人物经历
1935年11月21日出生于
上海市,幼年随父母返回
长沙市。少年就读于
长沙市雅礼中学,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1952年,中学毕业被直接选派出国留学。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苏联
圣彼得堡矿业学院各一年,后转入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在该校学习5年毕业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他参加了建立中国丰产
稀有元素、的标准分析矿样及其分析方法的工作。在
梁树权教授指导下,参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实验室及课程的建设。
1953年至1954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学习。
1954年至1959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毕业于化学系。
1959年至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工作,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任教学工作。
1962年,转调
湖南大学任教,参与新开设的分析化学专业的建设。
1980年,升任为湖南大学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
化学计量学的教学与研究为核心,致力于
分析化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以研究生化学计量学教学为基础,出版了《现代分析化学信息理论基础》(1987)及《化学计量学导论》(1991)。
1983年至1987年,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9年,应邀在
太平洋化学大会(夏威夷)作有关增敏分析试剂的特邀报告。
另外,俞汝勤应邀在
瑞士工业大学(
苏黎世,1985)、
华盛顿州立大学(鲍尔曼,1989)、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
莫斯科,1991)作有关化学传感器专题讲学;应邀在美国
华盛顿大学(
西雅图,1989)、浸会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4)与日本
鹿儿岛县大学(鹿儿岛,1997)作
化学计量学专题讲学。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和1994年,受国家教委委托,主办了高校青年教师化学计量学讲习班,为
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国家标准机构主讲2期化学计量学讲习班。
1995年于北京与3位院士共同发起召开
分析化学首届香山科学讨论会,并在会上作化学计量学与分析化学基础研究的中心发言。
1997年于
张家界市发起和主持化学计量学国际会议并作中心大会报。
人物成就
科学研究
俞汝勤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了铌等
稀有元素的有机分析试剂合成及分析方法研究,合成了
氰基甲类、
噻唑偶氮类、
变色酸双偶氮类、络合类等分析试剂,以及将长链
烷基季氮与非离子氧链等不同基团引入同一聚合型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构建分析增敏试剂,建立了铌、、金、钯、铋、钨、、钙等元素的灵敏分析方法。提出的新铌试剂为冶金地质部门正式采用。有关分析试剂的研究与化学传感器的研制结合,发展为新型载体的合成。通过合成长链季、季膦、联
冠醚、氮杂冠醚、
杯芳烃、
卟啉、
酞菁、
咪唑及
哌啶衍生物、金属希夫碱
配位化合物以及锡、铅、汞、锑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研制了多种药物及难测试离子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非玻璃膜氢离子敏感电极的研制方面,通过在中性载体分子中引入对酸性及碱性区响应的基团,显著拓宽了其线性响应区间。另一方面,通过合成光化学载体制备光化学
传感器,如
荧光素及其卤代衍生物长链
烷基制备测试
羧酸及
脂肪醇的传感器;上述
荧光素衍生物与荧光给予体
稠环化合物合用制备荧光能量转移型
三硝基苯酚传感器;含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制备
四环素类抗生素传感器;具溶致变色性的含
黄酮基聚合物制备测试有机
溶剂中水分的传感器,等等。
除上述合成有机载体制备的传感器外,俞汝勤还开展了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制备
磷酸盐等难测试离子的电极;参与将一些重要的
晶体膜及气敏电极如氟及氨电极国产化的工作,实现了在国内批量生产这些
传感器。主持2项
化学计量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展了较系统的分析化学计量学基础研究工作。发展了适用于白色、灰色及黑色等不同类型分析体系的多元校正方法,包括稳健多元校正与滤波、基于形态分析概念的多元校正,以及运用模拟退火算法的多元校正等。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的稳健化及其在分析校正与
化学定量构效关系方面的应用。他主持的研究成果“
有机试剂用于电化学、
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
三等奖(1987);“离子选择性电极”成果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在电化学
传感器、光化学传感器及新型分析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曾获国家教委及其他部、省级奖励5种。在
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1994)及其他部省级奖励3种;发表的学术论文逾300篇。
论文著作
• 专业著作
俞汝勤.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俞汝勤.现代
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
长沙市: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导论.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1.
俞汝勤.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俞汝勤.现代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3.
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 期刊论文
1. Wu H.W., Liu S.H., Jiang J.H., Shen G.L., Yu R.Q.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脱氧核糖核酸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by combining DNA methylation-sensitive
CLEAVAGE and terminal transferase-mediated extens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2, 48, 6280-6282.
2. Zhao
约翰·约翰逊, Zhang L.L., Jiang J.H., Shen G.L., Yu R.Q. A label-free
荧光 脱氧核糖核酸 probe based on ligation reaction with quadruplex formation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2, 48, 4468-4470.
3. Jin J.W., Chen Z.P., Li L.M., Steponavicius R., Thennadil S.N., Yang J., Yu R.Q.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Heterogeneous Mixtures: the Correction of Multiplicative Effects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84, 320-326.
4. Zhang Z., Tang A., Liao S., Chen P., Wu Z., Shen G.L, Yu R.Q. Oligonucleotide probes applied for sensitive enzyme-
amplified electrochemical assay of
汞(II) ion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1, 26, 3320-3324.
5. Qiu L.P., Wu Z.S., Shen G.L., Yu R.Q.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bifunctional oligonucleotide probe for homogeneous parallel
荧光 detection of protein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3, 3050-3057.
6. He J.L., Yang Y.F., Shen G.L., Yu R.Q. Electrochemical aptameric sensor based on the Klenow fragment polymerase reaction for cocaine detection.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1, 26, 4222-4226.
7. Feng K., Qiu L.P., Yang Y., Wu Z.S., Shen G.L., Yu R.Q. Label-free optical bifunctional oligonucleotide probe for homogeneous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of disease marker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1, 29, 66-75.
8. Zhang Z., Zhou J., Tang A., Wu Z., Shen G., Yu R.Q.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assay of
脱氧核糖核酸 based on hairpin probe and enzymatic amplification biosensor.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 25, 1953-1957.
9. Sun C., Zhang L.L., Jiang J., Shen G.L., Yu R.Q.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based on proximity-dependent DNA ligation assays with DNAzyme amplification of hairpin substrate signa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 25, 2483-2489.
10.He J.L., Wu Z.S., Zhou H., Wang H.Q., Jiang J.H., Shen G.L., Yu R.Q.
荧光 aptameric sensor for 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of cocain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82, 1358-1364.
11.Kong R.M., Zhang X.B., Zhang L.L., Jin X.Y., Huan S.Y., Shen G.L., Yu R.Q. An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turn-on” label-free biosensor for Hgwith AuNP-functionalized reporter
脱氧核糖核酸 as a signal amplifier.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9, 5633-5635.
12.Chen H., Zheng Y., Jiang J.H., Wu H.L., Shen G.L., Yu R.Q. An ultra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ce biosensor for cholera
毒素 based on ganglioside-functionalized supported lipid membrane and liposom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08, 24, 684-689.
13.Chen J.W., Liu X.P., Feng K.J., Liang Y., Jiang J.H., Shen G.L., Yu R.Q. Detection ofadenosine using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based on structure-switching signaling aptamer,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8, 24, 66-71.
14.Lin W.Q., Jiang J.H., Zhou Y.P., Wu H.L., Shen G.L., Yu R.Q. Support
向量 machine based training of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as optimized by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Application in QSAR studies of bioactivity of organic compound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化学, 2007, 28, 519-527.
15.Lin W.Q., Jiang J.H., Yang H.F., Ozaki Y., Shen G.L., Yu R.Q. Characterization of
氯霉素 palmitate drug polymorphs by raman mapping with multivariate image segmentation using a spatial directed agglomeration clustering method.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 78, 6003-6011.
人才培养
据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88年至2006年期间,俞汝勤培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共66名,最近情况如下:
获奖记录
科技奖项
“
有机试剂用于电化学、
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
三等奖;
"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
化学计量学研究"项目近获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
此外,还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机械工业部高校科技突出贡献奖(1993)、
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荣誉称号
机械工业部“优秀教师”称号(1985)
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987)
湖南省劳动模范(1982,1994)
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
社会任职
俞汝勤在社会担任的职务较多,主要有: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二届常委,原湖南大学校长,六、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组评审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委会成员,
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化学会三届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材料与生命过程分析科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
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化学传感器》主编,曾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分析化学刊物《The Analyst》中国地区顾问编委,现任国际
化学计量学学会核心刊物《Journal of Chemometrics》顾问编委以及国际分析化学学报《Analytica Chimica Acta》顾问编委等。
人物评价
湖南大学戚家坦:”五十余年执教生涯、五十余载湖大岁月、培养八十名余博士研究生、八十岁高龄,他是中国化学
计量学的辛勤
波特兰开拓者队;他参与促成创建了中国高校
分析化学领域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诞生,引领了实验室的发展,见证了实验室的每一个重要时刻。50年前,俞汝勤从国外归来的时候,心里就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矢志报国、赤子情怀,他就像一名在战斗的勇士,在
化学计量学与分析化学其他研究阵地上顽强拼搏,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他还像一把号角,扎根千年学府,潜心治学,教书育人,让理想与激情在师生心中蔓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