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症
一种异态睡眠症
夜惊症(night terror)又称为睡惊症(sleep terror),是一种异态睡眠,属于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其指在深睡眠期(NREM的第3、4期)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伴表情惊恐、自主神经症状和动作行为表现。其儿童发病率为5%,成人1%-2%,夜惊症常见于4-12岁的儿童。
确切病因不清楚,遗传、发育、器质性及心理因素在发病中均可能起一定作用,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该症以突然坐起、尖叫、哭喊、双目睁大直视,有的儿童还自言自语,别人却听不懂在说什么,有的儿童甚至下床行走,神情十分紧张、恐惧,而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但对所遭事物毫无反应,数分钟后缓解,继续入睡。
治疗夜惊症应减少引起夜惊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部分患者可使用苯二氮类和抗抑郁药物,并辅以心理治疗。预防夜惊症主要应注意生活的节律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不听情节紧张的故事等。该病一般预后良好,治愈率低,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该症在东汉时期,《颅囟经》就有小儿“惊啼”的病名记载,隋朝医家巢元方正式拟用了“夜啼”的病名。
命名
幼儿在夜间睡眠中忽然惊醒,发生恐怖状态,所以叫做夜惊症。小儿夜惊症是指在深睡眠期(或称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的第Ⅲ、Ⅳ期,儿童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伴有惊恐表情、自主神经症状和不自主的动作行为表现的一种病症。其在中医被称为“夜惊”,对于它的描述散在见于“不寐”“夜啼”“客仵”等疾病范畴之中。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把夜惊症定义为:哭泣或刺耳的尖叫,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和强烈恐惧的行为表现。
病因
一般情况下,夜惊症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率约占正常儿童的1%~3%,成年后可自行消失。该病发作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
1、生理因素
未满周岁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会产生一些不由自主的动作,出现哭笑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婴儿渐渐发育成长,这种现家会自然消失。
2、遗传因素
约一半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其父母某一方也有这种情况,因而推测可能与大脑发育有关,这种儿童在心理因素作用下易发作。
3、病理因素
小孩肠寄生虫病是“夜惊”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寄生虫病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营养不足,使孩子睡眠不安。尤其是感染蛲虫以后,夜间统虫爬到肛门口排卵,引起奇痒,干扰孩子睡眠,小孩表现手脚乱动、烦躁不安。另外,佝偻病早期的小孩,也会“夜惊”啼哭。
4、心理因素
一些心理刺激因素,如孩子看到或听到恐怖的事情、受到严厉批评、受到恐吓、突然与父母分离、父母吵架、发生意外事故等,凡使儿童受到心理不良刺激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夜惊。夜惊发作程度和频率与孩子年龄、性格有关,年幼、敏感、胆小的儿童易发生且会经常多次发生,即使心理因素解除仍会发生,但随时间推移最终会缓解直至消失。
流行病学
中国
关于儿童夜惊症的发病率,缺乏统一标准及覆盖面广、抽样考虑地域代表性、多中心合作的全国儿童睡眠障碍调查数据。对中国12个省市14883名0-5岁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儿童睡眠障碍的总患病率为20.87%,其中夜惊症占0.54%。上海市1-6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6.97%,夜惊症的发生率为12.14%;重庆市0-5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25.7%,夜惊症发生率为10%;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46.1%,其中夜惊症(包括梦魇)的发生率为0.3%。而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2.80%,夜惊症的发生率为4.17%。郑州市各年龄段儿童夜惊多汗的发生率为16.5%。沈阳市幼儿园2-6岁儿童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27.40%,夜惊症占0.08%。中原地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患病率不尽相同。
国际
儿童夜惊症国外发病率的研究也从未全面准确的评估过儿童夜惊症的发生率。PetitD等一项大型的前瞻性纵向队列调查显示儿童夜惊症的患病率高达56.2%,一岁半时儿童夜惊症的患病率达34.4%,在5岁时下降到13.4%,13岁时下降到5.3%,但由于在此研究中每个时间点是否存在夜惊症都源于母亲对问卷的回答,夜惊症的总体患病率以及特定年龄段的患病率都可能被高估。MorenoMA认为关于夜惊症患病率各个报告的评估数据是不同的(大约从1%-14.7%),但儿童夜惊症在总体上是很普遍的,大约有56%的儿童在13岁之前至少发作过一次夜惊症。
成人夜惊症的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1-2%,在2.5岁至6岁儿童的社区样本中,夜惊症的患病率高达39.8%。已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18个月大时的患病率约为35%,30个月大时的患病率约为20%。在学龄儿童中,夜惊症的发生率似乎进一步下降,在2584名儿童的调查数据中,夜惊症的患病率为6.5%,平均年龄为10.8岁。这些研究强调,与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幼儿夜惊症的患病率更高。夜惊症通常发生于4-12岁的儿童,高峰期在5-7岁之间。在儿童年龄组中,该病在男孩中比在女孩中更常见;在成年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受到的影响相同。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夜惊症的发生率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调查方法、目标人群以及各地文化习惯差异有关。
临床表现
夜惊症常见于4-12岁儿童。多在入睡后的半小时至两小时出现。表现为手腿舞动、尖叫、哭喊、眼睛圆睁、四肢紧张,常有不能理解的自言自语,神情十分紧张、意识呈朦胧状态,且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瞳孔扩大、皮肤潮热等自主神经症状、呼之不应,一分钟或数分钟后常能自行缓解并继续入睡。少数甚至下床无目的行走。发作时拒绝任何身体接触,很难被叫醒。即使被叫醒也显得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次日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部分记忆。无完整生动的梦境。
夜惊症可能导致的一些并发症包括:
1、白天嗜睡,这可能导致学习、工作或日常生活出现问题。
2、睡眠不安。
3、对睡眠恐惧或与人相处容易烦躁,往往伴随心理问题。
4、发作时如果动作过大,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或在极少数情况下对附近的人造成伤害。
检查诊断
相关检查
EEG动态监测,适用于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其中,与睡眠相关的,主要有睡惊症、梦魔、睡行症等。长程EEG的时间可以从数小时到数天,这取决于发作性症状的表现和发作频率。监测期间,患儿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和记录各种生活事件、发作事件与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症状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非视频的长程EEG监测设备轻便、可随身携带和移动,且在监测期间,患儿仍可进行日常活动,同样也适用于院外患者,此项检查很是方便。
诊断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型(lCSD)中,睡惊症的诊断标准包括:①有夜间突然发作的极度惊恐;②常发生于晚上睡眠的前3/1时间内;③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有部分记忆;④多导睡眠记录仪显示该发作发生于NREM的第三、四期,且常伴有心动过速;⑤其他躯体障碍(如癫痫等)不是发作的原因;⑥可以同时存在其他睡眠障碍(如梦魇等)。临床诊断睡惊症,至少须包括上述诊断标准的①、②、③项。轻微的睡惊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常无需干预或只需父母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证。
鉴别诊断
异态睡眠需要与夜间癫痫发作相互鉴别,其鉴别要点为:①夜间发作时间:夜间癫痫可发作在睡眠中的任何时间,但以入睡初期或晨醒前多见;而睡行症及睡惊症等异态睡眠,易在整夜睡眠的前1/3时段发生,梦魇则多在睡眠的后1/3时段出现。②夜间发作时所处的睡眠阶段:癫痫发作绝大多数在NREM睡眠的一期、二期;而睡行症及睡惊症多发生在NREM眠的三期、四期,梦魇则多发生在NREM睡眠期。③临床发作时,睡眠行为障碍变化特点:夜间癫痫表现为重复、刻板性的症状,而异态睡眠患儿的行为异常表现则为多样性。④脑电图(EEG)检查:在癫痫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可有痫样波发放;而睡行症、睡惊症及梦魇等发作时,均无痫样波发放的表现。
治疗
一般治疗
以保证患者安全为主,如清除环境中的危险品、换锁或把钥匙放 在患者拿不到的地方等,除此之外,尽量避免睡眠剥夺。
心理支持性治疗
向患者家属了解病情时,最好不要让患者耳闻目睹。宜与患者单独交谈,消除患者的顾虑。根据病情分析和干预措施,通过解释、鼓 励、指导、保证等技术,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建立对治疗的信心。
药物治疗
频繁发作、症状严重或有睡眠相关伤害行为的患者需考虑药物治疗,如氯硝西泮(起始剂量0.25mg,推荐治疗剂量0.25~ 2mg)和地西泮(推荐剂量10mg);也可试用抗抑郁药物口服,如氟西汀盐酸曲唑酮氟伏沙明、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对于难治性病例,可使用卡马西平或抗组胺药物。药物只能以最低有效剂量短期使用。
预防
预防夜惊症主要应注意生活的节律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晚餐不吃太饱,睡前不听情节紧张的故事等。学前儿童发生夜惊时,主要应从解除其紧张心理和改变不良环境入手,如在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及时对其进行安抚;此外,要特别注意少数学前儿童的夜惊不属于睡眠障碍,而是癫痫发作的一种表现,如果幼儿经常发生夜惊,白天的精神、行为也有异常,应及时诊治。
历史
东汉时期,《颅囟经》就有小儿“惊啼”的病名记载。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自然界、人体阴阳的正常运作是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阳入于阴是寐的条件,正如《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等,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阳入于阴和神不安宅的因素都会成为夜惊症(夜啼)的病因。隋朝医家巢元方正式拟用了“夜啼”的病名,《诺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云:“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元曾世荣活幼心书》云:“夜啼,有惊热夜啼,有心热夜啼,有寒疝夜啼,有误触神祇夜啼”。明万全《幼科发挥》云:“一小儿五十日,昼夜啼哭不止,予用泻青丸五厘,竹叶煎汤,入砂糖少许调服。立止。”《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哭啼》云:“小儿啼哭,非饥则渴,非痒则痛,为父母者,必诚求之,渴则饮之,饥则哺之,痛则摩之,痒则抓之,其哭止,中其心也,如哭不止,当以意度。”《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云:“夜啼寒热因胎受,须将形色辨分明。寒属脾经面青白,手腹俱冷屈腰痛。面赤溺闭属心热,热用导赤寒钩藤。若无寒热表里证,古法蝉棒束孢散最精。”《幼幼集成·夜啼证治》云:“凡夜啼见灯即止,此为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也。”
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在夜惊症与小儿额叶癫痫的鉴别诊断中作用。
方法
纳入已确诊额叶癫痫患儿15例,考虑夜惊症患儿15例,均接受24小时视频录像脑电图监测,对睡眠中监测捕捉到的65次发作性症状进行脑电图和临床特征的研究。
结果
15例额叶癫痫患者中10例患儿在监测期间单日间及夜间均发作,5例睡眠发作,脑电图在发作期同步放电9例,6例未见异常放电并伴大量运动及肌电伪差。10例患儿额叶癫痫发作,共51次,主要发生在NREM的I期和Ⅱ期,脑电图发作间期11个可见痫样放电及4例发作间期未见放电;15例考虑夜惊症患儿在睡眠中捕捉到发作性症状11例,共11次,均出现在NREM的Ⅱ期和IV期,脑电图发作间期及发作期均未见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u003e0.05)。
结论
夜发性额叶癫痫患儿较夜惊症患儿夜间发作性频繁,准确区分睡眠分期并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对两种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精神病学 第3版.豆瓣读书.2024-08-20
精神病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精神病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2024-08-20
..2024-08-10
..2024-08-12
7B00.2 Sleep terrors.ICD-11.2024-08-04
睡惊症:更新综述.ncbi.nlm.nih.2024-08-12
ICD-10 Version:2019.ICD-10 官网.2024-08-04
..2024-08-10
..2024-08-11
..2024-08-10
..2024-08-13
Sleep terrors (night terrors).mayoclinic.2024-08-04
..2024-08-13
目录
概述
命名
病因
流行病学
中国
国际
临床表现
检查诊断
相关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
预防
历史
相关研究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