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是2008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宪章。该书主要介绍了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汉语叙事的过滤机制、郡斋诗及其美学意蕴等内容。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丛书名: 文艺学语境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丛书
平装: 32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01062380, 7101062385
条形码: 9787101062380
尺寸: 23.4 x 16.3 x 1.5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文艺理论组组长等。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文艺学方法通论》、《文体与形式》、《形式的诱惑》等。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内容简介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终于脱稿。当我改定最后一段文字,并没有多少轻松感,反而引发更多的思考。所以,现在我最想讲述的,并非本研究的意义和酸甜苦辣,而是一个我所亲历的故事。它是那样惊心动魄而使我难以忘记;它就发生在一瞬间,却影响了整个世界。
目录
第一编 历史体性
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文体及对“体”的敏感
二、两汉时期的文体观及体的分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体及文体观
四、唐宋时期的文体及文体观
五、明清小说的兴起
六、余论
汉语叙事的过滤机制
一、叙事文本的“非典型性”
二、简洁、省略与过滤
三、记言、议论与叙事文本的意义建构
非文学文体的文学性
一、“非文学”和“文学性”概念
二、非文学文学性的理论依据
三、格式:非文学文学性的内在属性
郡斋诗及其美学意蕴
一、郡斋诗的起源——谢朓
二、郡斋诗的思想基础——“身心相离”
三、郡斋诗的创立——韦应物
四、郡斋诗的发展——自居易
民间文体与民间言说
上篇 日记的私欲言说及变体
下篇 论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
第二编 当代新变
网络文学
一、什么是网络文学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
超文本文学
一、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
二、超文本文学叙事
三、余论
超文性戏仿
一、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
二、“图一底”戏仿机制
三、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
无厘头文化
一、作为后现代文化现象的无厘头文化
二、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
三、无厘头:中国式的解构与后现代
图文体叙事
一、图像的特性与魅力
二、中国文学图文组合
三、摄影文学及其图像叙事
四、余论
词典体小说
一、词典与小说:共时与历时
二、“可读之文”与“可写之文”
三、消解“虚构本体”,建构“零距离真实”
四、撩拨神秘往事,制造现代魔幻
五、语词战争:本体或工具
第三编 域外流播
美国华文文学的“他者”和“身份”
一、“他者”的存在
二、“身份”的追寻
马华文学与中华文化
一、马华族裔与文化认同
二、政治中国的退位和撤离
三、文化中国的召唤
四、文化的困境与焦虑
五、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六、历史文本的重写/重读
七、唱不尽的一首老歌
一、京剧在新加坡流变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
二、京剧与文化认同
三、京剧的文化认同及其机遇
红色经典在印度尼西亚
一、红色经典的传播和接受
二、两代印度尼西亚华人的文化认同
三、两代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心态
四、演化中的“我们中国人”
附录:红色经典受众调查
编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