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先后留学
英国、
瑞典、澳大利亚、
新西兰,1993年获新西兰Otago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Otago大学从事二年博士后研究。1995年10月回国。
王广基,1953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
扬州市,1965年考入
江苏省扬州中学,1973年毕业后就读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专业,1977年毕业后获得
学士,并留校工作,担任助教与讲师。1982年,王广基去往
卡罗林斯卡学院做访问学者,1984年回国后在
中国药科大学担任副教授。1991年,王广基进入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专业就读,于1993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该校做了两年博士后。1995年回国后在中国药科大学担任副校长。2008年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11修正)第十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王广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药科大学职位变更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王广基被聘为
联环药业战略顾问,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被聘为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1月8日,王广基当选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同年5月14日被聘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特聘顾问。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新药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9项国家及省重点项目,获纵向研究经费3600万元。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创新药物临床前药物代谢
动力学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中药复杂体系体内作用物质基础与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代谢组学与药代动力学整合研究等,通过多年的自主创新与开拓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排名第1)、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二项(2004年度,排名第1;2006年度,排名第3)、
三等奖1项(排名第1);获中国侨联第二届归侨侨眷“科技创新人才奖”、第九届
吴阶平保罗杨森奖二等奖,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第一层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1篇,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权威期刊上,在国际药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主编专著2部,其中2005年主编出版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用书(全国仅151本教材入选),2006年被评为
江苏省精品教材。2003年在中国
中国药科大学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现已培养博士毕业研究生20余名,硕士毕业研究生40余名,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一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1.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国际规范研究,建立能与发达国家实现双边互认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针对创新药物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2. 中药复杂组分药代
动力学:通过
分析化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化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手段,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复杂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学体系,研究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杂体内外处置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设计。
3.
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转运与代谢处置过程与分子机制,构建基于细胞的PK/PD结合模型,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评价技术方法。
1.“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中药复方药代
动力学关键技术”,(2009ZX09502-004);
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生脉注射液方”作用机理和配伍评价方法研究(2006BAI08B04-05);
2015年6月14日,历时3天的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之后,在南京闭幕。700多位全省科技界代表参加了闭幕式,大会选举产生了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省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选举王广基为江苏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王广基为学科发展、创新药物研发、先导化合物成药性评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药科大学人事处评)
王广基教授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为推动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单成分”向“多成分”、从“宏观”向“微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中药现代化研究。王广基教授为人谦和,治学严谨,他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祖国药学事业,始终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勤奋躬耕,锐意进取,他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提携后学。(
何梁何利基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