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位于
湖南省郴州市的公立学校,创办于1906年,前身为郴州官立学堂。学校现任校长为黄鸿明,校训为“砺学、力行”。校园占地面积115亩。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湖南省重点中学之一。除校本部外,学校还创办了郴州桔井实验中学和郴州中澳合作国际实验学校。学校曾培育出周向宇等知名校友。
历史沿革
1906年4月(光绪32年),郴州市一中的前身——郴州官立中学堂,由郴州牧金镜蓉牵头创办。校址设在东塔岭原宝塔下的东山书院(今湘南起义纪念碑所在地)。6月,学校迁入郴州考棚(今165部队驻地),考棚校址地处郴州城中心,东临北街(校门在东面),南依城墙。
1912年(民国元年),废除府州制,学校改为郴郡六城(郴、永、宜、资、汝、桂)联立中学。
1914(民国三年),学校改为
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
1919年,
谭延闿进驻郴城,称
湘军总司令和湖南督军,占用考棚,学校迁回东山书院。
1921年,学校又迁入考棚。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郴州市地处西线战场,当年下期学校停课,翌年春开学复课。
1932年,学校改名郴郡联立初级中学。
1938年,为避
日寇空袭,学校被迫迁到郴县栖风渡老岗脚李家村。
1942年,日寇侵犯日益猖,京汉线上不安宁,学校又迁到郴县桥口。
1945年,日军侵占郴州,学校被迫停办。
1946年重新复办,改名郴郡联立
高中(全办高中),校址在白鹿洞。
1947年,学校迁到中山西街濂溪祠内办学(借用)。
1947年,学校迁回考棚,正名郴郡联立中学(完全中学)。
1949年12月1日,郴郡联立中学与郴县县中(创办于1943年秋)合并,定名郴县区立中学,校址暂在考棚。
1951年暑假,学校迁到
桔井观(原郴县县中校址,现学校南端家属区所在地)。
1952年下期,学校使用新教学楼(现新修水泥球场所在地,原工字楼),学校被定为湘南地区重点中学。
1953年,学校更名为郴县第一中学。
1959年,
郴州市撤镇建市后,学校改称郴州市第一完全中学。
1960年,学校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78年,学校又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94年2月,省教委授予学校“
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实验中学”两块匾牌。
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后,学校收归市(地级管),被定位副处级单位。
2008年,五岭阁校区卖出,不再所属市一中。
2019年,投资8.3亿的郴州市一中北校区建成并开始招生。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59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136人,中级教师150人,有国家和省部级劳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人,有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2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7名。
硬件设施
学校原有桔井校区投入1亿元,新建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楼、体艺馆、图书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 了办学品位。教学手段超前 学校建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园网、高速宽带网、教育网三网合一。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图书馆电子系统、双向控制系统、远程教学系统、智能语音广播系统等现代教育网络系统,并率先在全省将每个教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室,班级教学均使用多媒体,每位教师配备了
笔记本电脑。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59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30人,中级教师150人。师资荣誉国家和省部级劳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人,有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2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9名。
教学成果
学生成绩
历届毕业会考合格率100%,
恢复高考以来连续28年成绩位居全市第一,学生多次夺得全省高考状元的桂冠。每年考取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学生7人。
2004年清华大学录取学生数位居全省首位;
2005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69人,二本上线率先在全市突破400大关,多达443人,高考上线率高达99%;
仅2005年就获国家奥赛
一等奖6个,获省级体艺竞赛获一等奖20多项,2004年、2005年体艺学生高考专业成绩在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第一。
2006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75人,二本上线489人,高考上线率达98%;
2007年重本、二本上线率人数首次突破500人,达到503人,三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1000人;
2008年高考重本上线272人,二本上线523人,三本以上1052人,列全省前茅;
2009年高考重本上线280人,二本上线603人,三本上线1335人。近三年学生参加数、理、化、生奥赛获国家、省级奖励213人次;
2013年理科全市前10名占8人,文科全市前10名占7人。600分以上人数27人,四人被
清华大学录取,一人被
香港大学录取;
2014年高考重本纯文化上线339人,二本上线654人,600分以上63人;
2015年(届)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化学竞赛国家
一等奖各一名,数理化生国家奖共46名,其中数学12名、物理18名、化学11名、生物5名,竞赛成绩全市领先。
2015年高考文理科一本纯文化上线393人,其中文科73人,理科320人;二本纯文化上线744人,其中文科137人,理科607人;文理科600分以上上线人数共计71人。
2016年高考一本纯文化上线人数454人(总上线率35%),其中:文科87人(上线率21.2%),理科367人(上线率41.4%)。
二本以上纯文化上线人数784人(总上线率60.5%),其中:文科170人(上线率41.5%),理科614人(上线率69.3%)。
2019年高考600分以上共157人,其中理科122人,文科35人。一本上线人数超过810人。其中理科660人,文科152人。一本上线率为60.4%,理科66.1%,文科43.9%。二本上线人数超过1100人,其中理科886人,文科225人。二本上线率为82.6%,理科88.7%,文科65%。8人达清北分数线,
清华大学录取5人,
北京大学录取2人。
教师成绩
教研教改上,学校现有立项的国家级科研课题5个,省级科研课题6个。已结题的两个课题分获省
一等奖、
二等奖。教师省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的论文每年200多篇。
彭太军老师每年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历次省、市教学比武中,该校教师均获一等奖,为
郴州市获得了荣誉;侯赋非老师为国家物理奥赛金牌教练。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政务公开,民主治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广东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2023年6月,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学校文化
校训:砺学 力行
砺学:砺,从石,厉声。学,学问。校训中选用此字,文化底蕴深厚。俗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史通·品藻》:砥节砺行,终始无瑕。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此二字,谆谆告诫师生,砥砺德行,琢磨学问,砺志强能,成就大业。
力行:实践出真知,亘古不变。此二字,道出求知求真之规律。《
荀子·修身》: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梁绍壬(清)《
两般秋雨庵随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夫之:力行而后知之真。
陶行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此二字,谆谆告诫师生,勤于实践,求真务实,开阔眼界,达志成才。
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