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
著名国画家,原武夷画院副院长,顾问
郑岩(1914-1997),中国著名国画家,江苏徐州人,字阿石、彭城老农。他曾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南京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郑岩曾任武夷画院副院长、顾问。他的艺术作品以山水画为主,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人物简介
郑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曾先后在南京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得到著名画家高希舜陈之佛傅抱石张书旗李苦禅诸师的教诲。
在校期间,其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美展,并选送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展出。
毕业之后,在各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定居于风景优美的武夷山麓。他花鸟、山水尽皆擅,所作花鸟画,多取材鹰、、鹭、山雀科等,多以简笔大写意手法表现。用笔精练,构图空灵,设色古雅,神韵兼备。画风与其徐州市人的气质、个性相融。他博采众长,善在传统的基础上变化,形成有法之中无法,无法之中有法,从而凝练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逸仙艺苑会员,崇安县政协常委,武夷山市兰亭学院客座教授。
怀念阿石
怀念写意画大家郑岩
张自生
郑岩离我们而去越来越久了,但他的绘画艺术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没有忘记武夷山下的美须老人郑岩的艺术与为人。
郑岩,笔名阿石、彭城老农,曾为武夷山市文化馆馆员、武夷画院副院长、顾问、福建省美协会员。1914年生,江苏徐州市人,毕业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六十多年前,他与我国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友厚并一同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彭城一起学习京剧艺术和绘画艺术。从李可染先生为郑岩画展写的《追昔青春弄琴鼓,而今白发话朱墨——记我与郑岩》的文章中记载:“那年郑岩仅十四五岁,他聪慧天成,才华横溢,喜读诗词,深爱艺术。他那可喜的天赋歌喉,清婉嘹亮,又加勤学苦练,日夜钻研,既能演唱,又好琴鼓。”对郑岩的家庭和艺术历史,李可染先生了如指掌,同时对郑岩的艺术给予很高评价。李可染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他(郑岩)不仅喜欢京剧艺术,更酷嗜国画。他出生于徐州市一个诗书门第的旧家庭,祖父辈均系耕读传家、书画之士,家藏历代许多名家书画。他童年时代耳濡目染受到家庭影响和长期熏陶很深,六七岁时即就地画人画马;十六岁中学毕业后考入徐州私立美术学校,从王琴舫先生学画;次年,考入南京美专,从高希舜李苦禅陈之佛诸先生学画,毕业后又转入中大艺术系从陈之佛、傅抱石两先生学工笔花鸟和山水画,得到名师真传,基础打得很深,功力深厚。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入侵,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在此兵荒马乱中天南地北,天各一方,一别五十余年矣!……,突然发现他的作品,我十分惊奇,没想到他有如此惊人成就。”李可染先生对郑岩的花鸟画十分赞赏,他说郑岩的画“‘他用最大的功力打进来了’,但他不泥古,他敢于舍弃那些心爱而陈腐的东西,弃于大海;郑岩的艺术成就无需我介绍,大师李可染的评价足以说明郑岩艺术的极高造诣和价值。可以总结为郑岩的花鸟画,笔简意深、水墨蕴道,独具一格;郑岩的山水画大气磅礴、韵味感人,别开生面,郑岩的艺术意蕴超逸、卓尔不群,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每当我看到武夷山市巍巍大王峰的时候,我就想起长着满脸美胡须的郑岩老人,他虽比我年长,但善良、和气,与我们一起创办了武夷画院,早期他任画院副院长,工作兢兢业业,对艺术探索执著、认真,后来退休当顾问了,还是一如既往研墨不息。每逢与他一起在国际兰亭学院为外国学员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吹拉弹唱、泼墨挥毫、多才多艺、认真负责、形象感人。1988年8月,他赴美国夏威夷、洛杉矶旧金山、好莱坞、莫卡岛等地讲学、访问、办展归来,应该是自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为了对人民作出更大贡献,经过多方筹措、联系,他把一批自己毕生创作的精品和存画分别赠给武夷山市政府和武夷画院收藏,他的无私奉献和对艺术的无限忠贞令人感动,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德艺双馨”的为山区作出卓越贡献的画家。
我们不能忘记郑岩,他的精湛艺术与善良人格将永远与武夷山同辉。
作品赏析
松鹰图赏析
这幅《松鹰图》创作于1994年,乃是画家郑岩的晚年大成之作。时年郑岩已有八十高龄,之年仍不辍丹青。一生精研笔墨的郑岩先生,此时笔力正在真纯之境,画中雄鹰伫立松干之上,沉然虎视而气势逼人。
自古以来,松鹰就是中国画家钟爱的传统题材。松柏傲立,不畏霜雪,喻铮铮君子风骨,品行自高。鹰击长空,搏风逐崖,又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姿。加之松树自古便有长寿延年之喻,这幅画作便又有一层“功传千秋世,寿比不老松”的极佳寓意,堪称松鹰题绘画之一绝。
郑岩先生擅作鹰图,独具自家风范,笔意别出一格。先生笔下之鹰,羽翅收拢,目光如炬,正是功成之后寻觅更高目标的小憩之时。画面中鹰身单翅以浓墨勾勒,笔力劲道十足,而前胸及另一翅用墨则浓淡相间,又以焦墨营造出羽翼丰满、强壮矫健之感。画中雄鹰双爪导数,紧抓树干,姿态遒劲有力,鹰目数笔勾勒,炯然之势更显力量。更为特别的是,传统画家做立鹰常画侧身回首之势,而郑岩先生却独辟蹊径,做正面雄鹰,此举不仅使绘画难度大大增加,所出作品也愈显不凡。
先生画中,松树笔法同样别有特色。画中截取松树主干自右侧伸出,上下各出副枝。此类平均画面本为大忌,然郑岩先生功力深厚,信笔拈来却更显枝苍劲,加上松针疏密有致而不争主体,整个松树俨然成为功成不居的画之基石,犹显精神可贵。
松鹰图》有郑岩先生行书题曰:“金华市同志正之阿石八十岁大病初愈后画”,说明此为画家病后所做。如此高龄重病初愈却做松鹰这样的雄浑题材,正说明郑岩先生老骥伏枥,誓志不衰的人生态度。所书字体之跌宕起伏,枯笔意趣,则更显出了画家在创作成熟之后返璞归真,大拙大巧的大家风范。
如此一幅《松鹰图》,倾尽先生毕生功力,堪称郑岩难得一觅的画中绝品,愿藏家有缘宝之。
阿石天趣一绝——怀念花鸟大写意画家郑岩先生
施德善
给我印象最深,堪称中国画一绝的,鹭或白鹤等大写意水墨画,惟有出于阿石——即原武夷画院副院长、顾问、武夷山市国际兰亭学院客座教授郑岩先生,其艺术精湛而意蕴超逸的简笔泼墨之手。我珍藏已二十余年的一幅小斗方《双鹭》,就是这样的大作真迹。
记得,当时我是省城一家专业性报纸副刊编辑。可能由于我编发过郑岩先生的画作,过不多久他为了表示谢忱,特意邮寄了一幅鹭鸶小品赠予我。当我收到时,心里非常感动。我觉得,他的这幅作品绝非平常应付之作,而是既率意自然,又极其讲究的一件珍品宝物。主画面上,是栩栩如生、炯炯有神的鹭科,双双高雅的伫立于浅水滩头,背景乃删繁就简、恣意飘荡的芦苇。那挥洒自如而精炼、大气的线条,那妙若神采而意蕴超逸的墨韵,那别出心裁而空灵大气的构图,以及那淡雅的设色,酣畅的题款,皆可百读不厌,极其耐品。至今,我还时常地取出来细细欣赏。对其中落款的“阿石”二字,总是不由得心生天趣和敬意。
然而,那时的我对郑岩先生未曾谋面,不甚了解。只是从有关他的图片上感觉到,他双眸和善,神态澹定,面宠清,银飘逸,俨然一个大画家气质和风度。一晃二十余载,近悉郑岩先生已故十周年,收集有他近百幅画于武夷山的遗墨《郑岩之画》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因而想起他寄赠给我的《双鹭》,想起他究竟怎么离开人世,以及他的经历和取得的其他艺术成就。于是,在网络上,搜索起有关他的一些文字记载资料……
据有关档案记载,郑岩1914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父均系耕读传家,书画之士,家藏许多名家书画。他童年时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7岁时就能画画,16岁中学毕业考入徐州私立美术学校,师从王琴舫先生学画。次年考入南京美专,从高希舜李苦禅陈之佛诸先生学画,毕业后时逢日本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年代,荒废了大好的创作时光。他在一幅自题联中叹道:“一生沦落风尘路,半世沉浮浪迹人。”后入中央大学艺术系,从著名画家陈之佛、傅抱石两位老师学工笔花鸟和山水画。同时,投入大自然怀抱,吸取创作养分。在校间就有工笔花鸟画《竹林双雉》在全国首届美展上参展,还选送巴黎世界博览会参展并获奖。七十年代下放武夷山市,潜心花鸟、山水画艺。生前曾任武夷画院副院长、顾问,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很多地方举办画展,作品流传美国日本意大利和东南亚各国,影响广泛深远。1988年,他到过美国作画讲授,1991年应请为天安门管理局作长卷。著名画家王个移题联赠他:“画意雪封蕉叶,诗情月下梅花。”1996年,他在弥留之际将平生创作的近两百多幅精品,及收藏的数十幅名家画作,全部捐献给当地,为武夷山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想不到,郑岩先生与李可染大师还有一段深缘。李可染对他的家庭和艺术经历了如指掌,而且对他的艺术造诣和价值给予很高评价。他们一同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彭城学过京剧和绘画艺术。李可染为郑岩画展写的一篇文章记载,郑岩聪慧天成,才华横溢,喜读诗词,深爱艺术。不仅喜欢京剧艺术,更酷嗜国画。后来得到名师真传,基础打得很深,功力深厚……李可染赞赏他的花鸟画说:“他不泥古,敢于舍弃那些心爱而陈腐的东西,更勇于而且善于虚心地向自己无知的东西吸取养分,哪怕是儿童画。他清楚地认识到创作新法决不是任意涂抹,欺人骗己所可形成的,迈步艺术途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别无任何窍门捷径可寻,郑岩以其卓越可贵的心身劳动,聪慧理智才华悟出了前人所未发现的新规律、新技艺,从而产生新的艺术境界,创出了自我新法,反映出时代精神所需求而表现的形式美,他在默默无言、无声无息地‘用最大勇气打出来了’!”
不幸的是,1996年他回徐州市老家时不慎摔倒,就这么匆匆的离去。
这次,当地为他精心出版画集,我想这是对已故大画家郑岩先生的最好纪念。如若先生在天有灵,定感欣慰吧。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怀念阿石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