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熙教授,1918年2月生,福建泉州人,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
个人简介
曾国熙教授,1918年2月生,福建泉州人,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1943年毕业于
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
学士。早年留学美国专攻土力学,1950年获
美国西北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厦门大学副教授,1953年到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79~1984年任系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建筑、水利学科评议组成员(1981、1982年两届),
浙江省政协委员(第四、五、六届),
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岩土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兼任西安交通大学、
华侨大学等六所大学和研究所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香港通达理中国建筑工程顾问公司等单位特级工程顾问或高级技术顾问。历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会员。
个人经历
曾国熙教授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六十余年。于1953年创立浙江大学土工学(曾称为地基基础)教研室(后改为岩土工程研究所)。多年来他一直倡导岩土工程这一应用学科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生产上都应以基本理论、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三者密切结合作为指导思想。1996年岩土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他指导已毕业的博士生34名,与国外大学联合指导已毕业的博士生2名。曾国熙教授长期从事软粘土力学和地基处理的科研工作。经常参加协助解决国内重要工程的地基问题,如为
宝钢股份堆料场、金山石化总厂大型油罐、浙江杜湖水库和十字路水库土坝、
宁波市和温州机场跑道、深圳机场停机坪、蛇口第三突堤集装箱码头等的地基处理作出过贡献。在竖井排水
地基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历时三十余年,提出固结度普遍表达式及其应用(含推算
沉降的指数三点法、固结系数反分析法、变速荷载下固结度计算法等)、新的固结理论、地基强度增长预测公式,以及他所指导的博士生发展的有关理论和计算方法。
此外他还提出过上埋式涵管土压力公式。这些
计算理论和方法已为有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手册以及国家标准或规范所采纳。曾国熙教授及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100余篇。他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讲学。
1979年应邀赴
意大利访问。1981年、1985年和1989年分别赴
斯德哥尔摩、
旧金山、巴西
里约热内卢连续参加第10、11、12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有三篇论文被推荐参加会议和编入该三届会议论文集。
1985年在日本
名古屋市和1988年在
奥地利Innsbruck举行的第5届和第6届国际岩土力学数值方法会议论文集上各发表一篇论文。
1987年出席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8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
亚洲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一篇和讨论一篇。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编辑出版的《中国岩土工程学报选编》(译为英文),收录论文共19篇,其中有他的论文2篇。曾国熙教授曾多次组织和参加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中日岩土工程界于1989年4月在北京联合召开关于软弱
地基的双边研讨会,他是发起人之一。双方各派出6名专家作报告,他是中方专家之一。
1988年曾国熙教授出席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贯入试验研讨会,在论文集中发表1篇论文(是中国学者唯一的一篇)。该文介绍他1950年在美国土工试验服务公司(STS)任工程师期间发明的袖珍贯入仪的历史。50余年来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使用简便的常规土工试验仪器。国内已有若干厂家制造和推广使用。
美国STS及国内有的厂家对该仪器型号和单位符号均以曾氏命名。
1982年曾国熙教授被指名代表
浙江大学与以理查特教授为代表的美国密执安大学商谈建立关于土动力性质的合作研究。多年来两校一直保持经常的学术交流。
1985年、1988年和1989年他三次访问密执安大学。并在该校和
普渡大学、
肯塔基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
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理工学院等学校讲学,作为国际著名学者他的照片陈列于普渡大学土木系陈列室。
1989年代表我国出席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执委会。
1987年应邀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访问并在
香港大学作专题报告。
1990年应邀访问
德国并作学术报告。同年被特邀出席
伊朗第一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1992年曾访问美国
夏威夷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再度访问
意大利。
1978年曾国熙教授的“软土地基设计
计算理论和施工处理技术”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获水利电力部先进工作者。
1985年他的“软粘土
地基砂井排水固结及旋喷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
1996年他参加的“软土地基上大型机场跑道工程建造技术”和“软土地基竖井超载预压和非理想排水固结理论和应用”分别获
浙江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次年“软土地基上大型机场跑道工程建造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以他为主编之一的《地基处理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是一本深受欢迎、十分畅销的科技书,
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5年他作为编写委员会核心组召集人组织编写并出版《桩基工程手册》。
1987年他获
美国西北大学“杰出校友”奖。1989年荣获国务院侨办和中华侨联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奖。
1997年他参加的“岩土工程博士生全面能力的高效培养模式”获
浙江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
2007年5月,国家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为庆祝学科创始人曾国熙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六十二周年,不忘先生及老一辈岩土人在学科初创时期的辛勤付出,继续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在岩土工程及其他各方面人士的支持推动下,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曾国熙讲座”,并成立了“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
获奖经历
曾国熙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砂井
地基沉陷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 1959年第3期.
土坝下涵管竖向土压力的计算. 浙江大学学报, 1960年第1期.
正常固结粘土不排水剪切的归一化性状. 软土地基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 水利出版社, 1980.
软土地基固结有限元法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 1983年第17卷第1期.
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匀质性的 c- j土上条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 土木工程学报, 1987年第20卷第4期.
软粘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的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1988年第10卷第3期.
多层各向异性
地基的初参数解法. 浙江大学学报, 1989年第23卷第2期.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固结分析. 水力学报, 1991年第10期.
考虑地基各向异性的
沉降计算. 土木工程学报, 1991年第24卷第1期.
水泥土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岩土工程学报, 1994年第16卷第1期.
竖井排水固结理论研究的若干进展. 结构与地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
Some aspects of sand-drained ground. Proc. 10th Int. Conf. on Soil Mech. \u0026 Found. Engrg. (ICSMFE), Stockholm, Vol. 1.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soft clay under tanks. Proc. 11th ICSMFE, San Francisco, 1985, Vol. 4.
Consolidation analysis of sand-drained ground by FEM. Proc. 8th ARCSMFE, Kyoto, Vol. 1.
The use of static penetration and pocket penetrometer in China. Proc. 1st Int. Symposium on penetration Testing, Orlando, USA.
On the secondary deformation of soft clay. Proc. Int. Conf. on Engrg. Problem of regional Soils, Beijing.
Deformation anisotropy behaviour of soft clay. Proc. Int. Conf. on Engrg. Problem of regional Soils, Beijing.
Back 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nonlinear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 soft clay excavation. Proc. 6th Int Conf. on Numer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Innsbruck.
New development of the vertical drain theories. Proc. 12th ICSMFE, Rio de Janeiro, Vol. 2.
Advances in design theories for vertical drains. Proc. 1st Irani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MFE(IISSMFE), Iran.
ju=0分析法——一种对于饱和粘性土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地基处理, 2001年第3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