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奇(1920年4月13日—2008年10月11日),原名朱智麒,笔名大可、朱文,出生于
汝城县,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诗人、评论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离休前曾担任过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
朱子奇1920年4月13日生于
湖南省汝城县,1935年随
叔父到南京,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参加南京左联,参与
抗日活动;1937年发表处女诗《怒吼吧,醒狮!》;1938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底去内蒙前线做联络
苏联红军的翻译;1946年在
张家口市任《北方文化》秘书、编辑。朱子奇1947至1949年在
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1947年11月担任任弼时的秘书,出访
苏联;朱子奇从1950至1966年从事国际交流活动;1950年首任政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党委委员,苏联东欧处处长;1951年11月25日,去
布拉格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协助
萧三同志工作;朱子奇1978年到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1981年10月起,朱子奇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1982年11月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1986年7月离休。2008年10月11日,朱子奇因病逝世。
朱子奇代表作品有《春鸟集》《春草集》《
友谊集》《十二月的
莫斯科》《飞向世界》等;朱子奇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及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他毫不动摇地站在歌颂光明、鞭笞黑暗、歌颂进步、反对倒退、歌颂真善美,体现出了一个革命诗人始终不渝的情操与气节。朱子奇主张诗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他的诗歌多用舒长的诗行。朱子奇除了写诗外,还写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价值的散文,并较早地翻译了大量的
苏联以及其他国家的著名诗歌。郭沫若评价朱子奇同志是一位“
和平鸽式的诗人”。2020年,
中国作家网推出“纪念朱子奇同志百年诞辰”专题,以此缅怀朱子奇。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1920年4月13日,朱子奇生于
湖南省汝城县。1927年十月的一天,朱子奇的表嫂共产党员朱春荣押赴刑场行刑。春荣表嫂被害这件事的震动和家庭的教育熏陶,加上当时朱德、陈毅起义部队带给家乡的红色影响,在朱子奇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革命的思想、种下了革命的种子。1935年随
叔父到南京,进救济院孤儿所,入小西湖高小读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参加南京左联,参与
抗日活动。1936年10月加入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组织,因组织抗日活动被校方取消资格。
抗战时期
朱子奇1937年考入江苏省立农业学校,组织学生救亡队,创作处女作《怒吼吧,醒狮!》一诗。同年12月,经
徐特立介绍去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3月至1945年在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延安大学俄文系、
中央军委俄文学校等单位工作、学习,参加过战歌社、山脉诗歌社等文学组织,发表了《延河曲》、《我歌颂伟大的七月》等颂扬革命生活的诗歌。
朱子奇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朱子奇先后在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中央军委直属机关政治部、《北方文化》杂志社、
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任职。1945年底去内蒙前线做联络
苏联红军的翻译。1946年在
张家口市任《北方文化》秘书、编辑。1947至1949年在
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
解放后
1949年7月,朱子奇同志当选为解放区作家代表,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1947年11月担任任弼时的秘书,出访苏联,写了《十二月的莫斯科》、《毛主席在苏联》等;朱子奇从1950至1966年从事国际交流活动,1950年首任政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党委委员,苏联东欧处处长。同年2月6日,朱子奇随毛主席、周总理去参观
苏联新式飞机
工厂;7日,又随他们去参观规模宏大的斯大林汽车联合制造工厂。1951年11月14日组织上找朱子奇谈话,决定要朱子奇去
布拉格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协助
萧三同志工作,于11月25日离开北京飞向布拉格。
1954年朱子奇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国际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常委,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会长。同年6月8日,郭沫若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的身份,率领朱子奇和十几名世界和平认识会理事,其中有
茅盾、廖承志、
马寅初、李德全、金仲华、刘冠一、
陆璀等,去柏林参加一次紧急理事会会议。
朱子奇1977年担任有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第五届顾问、第六、七届名誉委员,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诗刊》编委,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等职务。1978年到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1981年10月起,朱子奇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1982年11月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1984年
国际笔会大会在
东京召开,这是一次有1000多名世界作家参会的盛会。中国笔会中心派出以巴金为团长,
刘白羽、朱子奇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前往参加。1986年7月朱子奇离休。
2008年10月11日清晨,朱子奇在家中坐在沙发上因病逝世。
个人作品
著作作品
翻译作品
创作特点
朱子奇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朱子奇始终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及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朱子奇毫不动摇地站在歌颂光明、鞭笞黑暗、歌颂进步、反对倒退、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立场上,体现出一个革命诗人始终不渝的情操与气节。开阔的国际视野,坚定的政治立场,真挚的爱党爱国感情,与党和祖国共命运的自觉意识,构成了他诗歌作品最主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特点。
朱子奇主张诗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民歌,借鉴外国诗长处,广采博收,熔铸成自己的诗风格与艺术特色,并将纪事与抒情相结合,诗化风云变幻中的世界与中国,力求达到雅俗共赏。且朱子奇的诗歌多用舒长的诗行,使他的诗回肠荡气,清丽绵延。朱子奇除了写诗外,还写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价值的散文,还较早地翻译了大量的
苏联以及其他国家的著名诗歌,这些也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和好评,在诗文集《心灵的回声》中收人了
臧克家、林默涵、
贺敬之、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等人的评论文章,从作品风格、人格、独特的爱国抒情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荣誉奖项
家庭生活
1941年4月,朱子奇与叶明珠结婚,在中央妇委所在地杨家岭的窑洞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时任中央妇委主任蔡畅和她的同事们参加了婚礼。1942年秋,妻子叶明珠从四区所在地雨夜过
无定河向特委汇报工作的途中,突发急病,经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安排送359旅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23岁。
1944年朱子奇母亲因病去世。1950年,朱子奇大哥去世。1952年,朱子奇跟家里取得了联系,经批准,决定回家探亲。这是朱子奇投奔
延安市参加革命14年之后第一次重回家乡。1953年,朱子奇第二任妻子
陆璀与饶漱石离婚,几年后与朱子奇结婚。
人物纪念
2020年4月13日,是革命家、著名诗人、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朱子奇同志诞辰100周年。
中国作家网推出“纪念朱子奇同志百年诞辰”专题,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回顾朱子奇同志的生平与创作,邀请朱子奇同志的朋友、同事、同乡、亲属以及热爱诗歌的文学同道一同缅怀朱子奇。
2004年,《朱子奇诗创作评论选》出版,在这部评论选中,可以看到一个革命诗人为了民族解放、
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和平不懈奋斗的人生足迹;可以看到朱子奇同志始终燃烧的革命激情,如何化做一首首讴歌时代、歌颂革命、抒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和景仰之情、热情礼赞世界和平的动人诗篇。通过评论家和学者们系统的总结、准确的点评,对朱子奇同志诗歌创作的历程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对朱子奇同志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色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这既是诗人革命生涯和创作经验的丰富总结,更是对
革命诗歌创作的热情肯定。
人物评价
回顾朱子奇同志的一生,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行进在烽火硝烟中的革命战士,是一位投身于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致力于世界人民友谊与交流的文化活动家,是一位热情讴歌祖国与人民的卓越诗人。朱子奇同志的诗集《春鸟集》《春草集》《友谊集》,散文集《十二月的莫斯科》《飞向世界》等,铭刻着中外文学交流的一段光荣历程,是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朱子奇同志的诗与人,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仰、燃烧着火热的激情。这种信仰与激情,将长久地感染并激励着今天的写作者和时代的后来人。——铁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朱子奇是忠诚的革命者和著名抒情诗人,为党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新中国成立后,以朱子奇为代表的作家们创作了许多国际题材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充满中国人的自信和豪情,又深具
马克思主义情怀,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批在20世纪50年代走向世界的作家、诗人,满怀着国际
共产主义理想,朱子奇是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在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举办此次新书发布座谈会,纪念朱子奇同志,进一步认识这位杰出诗人,加强对其革命生涯、创作成就的阐释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李敬泽(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朱子奇同志是一位在诗坛上奋斗了六十多年的著名诗人和文学活动家。他在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以充满革命热情的政治抒情诗篇,为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金炳华《朱子奇诗创作评论选》
朱子奇同志是一位和平鸽式的诗人。——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