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龙保
汤龙保
汤龙保,男,是供销科长。
提升供销科长
1979年,汤龙保被提升为供销科长,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工厂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新任科长的汤龙保同样要常年在外面奔波,但他的销售业绩已经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回到单位,他同时又是工厂决策的参与者和政策的制定者。1984年,被提升为经营副厂长,主管销售,同年入党。工厂规模达到了近百人,是丹阳市有名的眼镜厂
,当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56万;1985年做得更好,超过了1000万,利润达到500多万;1986年销售收入1500万;1987年1800万,一直到1988年,行业的寒冷世纪无可挽回地到来了。从1988年开始,境外眼镜产品洪水般涌进中国市场,镜片、镜架、太阳镜将整个市场冲得支离破碎,一片狼籍,曾经是行业无上荣耀的国营大厂,上海市的、北京市的、广州市的、苏州市的几乎都在一夜之间就停产甚至垮掉了,来势之迅猛可以说是让整个行业都措手不及,汤龙保所在的工厂已经升格为镇江眼镜总厂,工人有800多人,已经是行业里的知名企业之一,也未能幸免。经过这场黑色风暴洗劫之后,全厂人数只剩下100多人,产值锐减到只有100多万,虽然还没有垮,但也只有苟延残喘,在前任厂长的领导下,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保住了工厂。
成为掌门人
虽然工厂没有垮,但天天都过着离垮不远的日子,汤龙保想拼命干,可是没有使劲的地方,想出差,可是举目山河,也找不到一小块可以发挥的舞台,那种束之高阁、悬空的感觉——那种难受的滋味,到现在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他把自己关在终年不见阳光的办公室里,一会望着天花板,一会支着腮发楞,1992是汤龙保头发掉得最多的一年,后来,上级党委政府决定,镇江眼镜总厂一分为四:镇江眼镜总厂、镇江精密机械厂、万新公司、镇江眼镜厂。这个局面,并非工厂的改制,而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可以理解为:遭难的大户人家,把仅有的家产分到各房,那就是说,凭你们的本事,各自谋生去吧!分给汤龙保的就是万新公司,所以汤龙保成为万新掌门人的那一天,没有礼花、掌声,领到的是一分凄惶的产业和无限迷茫的未来。汤龙保在人生低谷中开始了他的万新光学集团掌门人的生涯,按照体制,虽然还属于镇江眼镜总厂的大盘子,但是独立核算的机制,把他推到了法人的前沿,责任更大了。汤龙保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追问,为什么民族企业会在一夜之间就雪崩了,并且从1988年到1992年,整整5年都喘不过气来。汤龙保是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最后总结出两条,民族企业之所以架不住境外产品的冲击,就是品质和品牌两个方面,死扣结在这里,那么生门也一定就在这里。实际上,从那时以后的汤龙保,一生都致力于只做这两件事。
走向国际
关于品质,这个关口如何突破呢?1992年,万新光学集团公司在生死抉择面前,决定首先从镜架方面打开缺口,杀出一条血路。当时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势地位的是韩国镜架,它质量好,款式新;相反中国镜架款式落后,价格低廉。万新必须生产出至少能够与韩国镜架相抗衡的产品,再加上低成本优势,才可能和韩国镜架在市场上一较高下。万新在低谷中还没有完全复苏,经济情况还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毅然花重金请了韩国工程师来万新指导生产。到1992年下半年,就生产出了基本能和韩国镜架抗衡的产品,同时也改变了市场思路,决定暂时放弃对无序的国内市场的争夺,决定进军国际市场,1992年底,汤龙保率队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眼镜展,万新镜架首次在国际市场亮相,就被德国客户看中并下了订单,从那以后合作得非常愉快成功,直到现在。第二年(1993年)万新公司在北京眼镜博览会上又接到英国美国等客户的订单。这样使万新光学集团眼镜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逐步获得较大发展。万新品牌逐渐开始在国际市场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和认知度。
镜片制造商
1993年,汤龙保了解和发现了CR-39树脂镜片在国际市场已经开始热了起来。这个时候他想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和上海华东大学化工学院上海分院的教授们就联合研究出了CR-39树脂镜片,并且在1985年就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但是在市场推广方面却受到多方面的阻碍,首先是国内原材料生产厂家质量无法保证,时好时坏,品质不稳定;其次是消费者不认可,树脂镜片还属于相当陌生的产品,消费者拿他等同于一般的塑料片看待;第三,价格昂贵,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完全没有市场。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树脂镜片在国外已经被消费者接受了,在相当多的国家已经广泛使用;第二,原材料来源也不成问题;第三,如果工业化批量生产,成本价格也就下来了。汤龙保判断,树脂片肯定会有广阔市场。但是万新要推出树脂片同样难度不小,在实验室研制成功是一回事,大批量生产投入市场是另外一回事,中间有不少技术壁垒还没有突破。但这个难度没有吓住汤龙保,他说,自己干。从此后,他和技术人员就住进厂里,没有晨昏日暮,一点不夸张地说,就是在拼命,万新一位高层经理说,当时万新厂里有一口废弃的深井,研制报废的镜片不仅填满了这口井,后来在厂外还挖了大坑来填。对于汤龙保来说,那是一段五官错位,首如飞蓬的日子,人说,男人就活三口气,那段日子可能足足拿掉了他一口气,就这样,他干成了!
创建万新品牌
这样,万新产品的品质是得到保证了,那么品牌呢?这是个更大更远的目标,对此,汤龙保一直怀着深深的敬畏。从1988年那些黑色岁月开始,品牌意识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就一直对品牌保持着强烈的不可遏止的渴望,一直到2006年初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中间乱云本田飞度18个寒暑。而18年前注册的万新公司只是万新企业危险、艰辛、光荣旅程的开始。
有了牌子,有了品质,产品也生产出来了,但最终还要市场接受,企业才能生存下去。1993年,有了CR-39树脂镜片在手的汤龙保虽然多了几分底气,但市场在哪里?这个问号仍然像巨大的磨盘压在他心口上。经过几年痛苦的思索,汤龙保决定放弃国内市场,因为国内市场已经陷入了无序经营和无序生产的泥潭;他把目标瞄向了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这不是汤龙保心血来潮,实际上从1988年黑色岁月开始后,他就一直在大量收集国际市场的信息、情报。他自己就有在国外尾随一个戴着新颖眼镜的人走了一公里的经历。他断定,万新只有在国际市场闯出天地后,回头才有国内生存的空间,万新从1993年到2006年的发展历程看,这个决策是万新唯一的正确之路。
但是市场不是说打开就能打开的,万新确立了发展方向以后,一切工作中心就围绕打开国际市场来展开。汤龙保组织了精兵强将,到国外展会参展,四处出击,广结善缘,广交朋友,渐渐开始有了客户,到1994年,客户开始增多。订单多了,但是资金不足了,那个年代银行的贷款很难办成,告贷无门,眼看交货日期临近,全厂上下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汤龙保决定把自己押上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多年打造的信用做保证,在朋友和同事中间募集资金,结果,有50人借钱给他,金额达到200多万,生产再次得以启动,第二年,实力渐渐强大的万新,得到了银行的支持,给予了100万贷款。有了贷款,汤龙保一刻也没有放松提升产品品质,为此,花重金请了韩国工程师来指导和监督质量控制,这样做法也是开了业界先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提升供销科长
成为掌门人
走向国际
镜片制造商
创建万新品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