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华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
陈卫华,出生于1963年11月,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日报社驻外记者和国际时事评论员,现任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
1987年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卫华进入中国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期间曾相继担任过中国日报社经济部商业周刊记者、中国日报社上海记者站记者、中国日报社上海记者站副站长等职位。1993年陈卫华参加夏威夷访问学者项目。2005年8月开始担任中国日报社正处级干部。2018年6月起,担任中国日报社欧盟分社社长。
陈卫华曾获得奖项: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陈卫华,出生于1963年11月。1981年9月,就读复旦大学生物系。1984年时为复旦大学微生物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陈卫华,报考并通过了复旦新闻系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国际新闻双学位项目。
工作经历
1987年11月,复旦大学毕业后经分配,陈卫华进入中国日报社,担任经济部商业周刊记者,正式开启了记者生涯。1988年6月,担任报社上海记者站记者。1992年11月,升任上海记者站副站长。1993年他参加夏威夷访问学者项目,公派美国夏威夷大学进修。1998年作为美国明尼苏达州世界新闻研究所访问学者,考察125个机构组织,与美国农民、非洲裔美国人家庭同住。次年9月,开始担任上海英文星报编委。次年5月,陈卫华不仅任上海英文星报编委,还兼任编辑部主任。2001年2月,担任上海英文星报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2004年他参加奈特访问学者项目,在斯坦福大学从事一学年研究。次年8月开始担任中国日报社正处级干部(上海英文星报、上海记者站工作)。2008年1月,任上海英文星报常务副总编辑。同年11月起每周为中国日报评论版撰写专栏。2009年11月,担任驻纽约首席记者、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记者站首席记者。
2010年海地发生重大地震,他和同事在通往海地航班取消的情况下,辗转多米尼加共和国陆路坐大巴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成为为数不多的到现场报道1·12海地地震的中国记者。2014年,在埃塞俄比亚采访中投公司企业云集的东方工业园区时,陈卫华住进园区内中方职工集体宿舍,一星期内完成对近十家企业的深度采访报道。2015年在中国日报评论版发表《沈大伟混乱的中国论文》,驳斥美国知名中国学者沈大伟的错误观点,并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三等奖。2018年6月起,担任欧盟分社社长(管理岗位五级)。
2018年12月初陈卫华突然得知法国将爆发大规模“黄马甲”抗议,他一早赶往巴黎街头,在全副武装的警察和群情激奋的示威者之间穿梭,和大量示威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最终写下了整版深度报道,分析法国的社会问题。2019年,发表关于美国领馆官员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游行组织者的推文浏览量达100万。同年习主席访问意大利西西里王国时,陈卫华在脸谱平台做英文直播系统,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2020年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疫情报道中他积极介绍中国真实抗疫情况,呼吁国际合作。同年11月,获得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
2023年12月,《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对安东尼·布林肯的发文指出,非营利机构“保护记者委员会”(CRJ)的统计报告显示,仅在过去两个多月,就有多名记者在加沙地带的武装冲突中丧生,这一数字超过了近几十年来任何一场冲突。陈卫华认为,美国在这一悲剧中难辞其咎,因为它不仅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还为其提供武器和炸弹,并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停火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
相关作品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影响
自媒体影响
陈卫华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个人Twitter账号已成为海外媒体、政府官员、议员、意见领袖和中国驻外使领馆重点关注对象,被经常转推。针对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对中国的无端指责,陈卫华及时发声,评论犀利,其推文多次被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财富》杂志等众多国外主流报刊引用。2019年8月8日他发表的关于美国领馆官员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游行组织者的推文浏览量达100万。2020年3月16日他在推特账号中发布推文《这次支援意大利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国医疗队》,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论转推,浏览量超130万,引起积极的国际反响。
国际影响
陈卫华善于学习和总结,为他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声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为《对外传播》等杂志撰写了十余篇新闻业务探讨文章, 探讨如何做好在海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好重大政治事件报道 和中国经济报道等,反映来自国际传播第一线亲身体会和思考。在担任中国日报社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首席记者期间,他活跃在这个重要的国际舆论场上,在美国政府发布会等场合踊跃提问,与美智库积极交流,广泛采访各界民众,刊发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专栏文章,积极回应国际热点以及一些美国官员和政客对中国的歪曲和污蔑,受到广泛关注。他积极参与美国亚洲协会的网络平台 “中参馆”(ChinaFile) 有关热点问题讨论,作为少数来自中国的声音,其观点引起了众多关注,促进更多海外政界、学界人士对中国的客观了解。
人物事件
陈卫华回应斯托尔滕贝格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2022年4月7日的记者会上再次提到中国。他声称,“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不愿意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他还表示将首次考虑中国对北约的安全造成的影响。对于斯托尔滕贝格的批评,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在Twitter上进行了回应。他指出,“有150个国家并未同美国和欧盟一道制裁俄罗斯。斯托尔滕贝格是不是也想谴责他们?同时让北约入侵这些国家,就像2011年对利比亚做的那样。”陈卫华还反驳了延斯·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称其“虚伪”。他说,“中原地区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其中也包括中国自己。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这么耳聋吗?”
南海的主权问题
2022年,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应邀出席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并于2月4日至6日访华。期间,中阿两国发布了“关于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强调,双方将在涉及彼此主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阿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方支持阿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的主权要求,并呼吁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尽快重启谈判,和平解决争端。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看到声明后,迅速在推特上发文,宣称“我们完全拒绝任何有关福克兰群岛主权的疑问,福克兰群岛是英国大家庭的一员”。他还坚决地对中国表达期望,声称“中国必须尊重该岛主权”。特拉斯的推文引发了不少关注,其中中国日报社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的一条评论获得了超过4000个点赞。陈卫华反问道:“但是,英国就可以派军舰来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吗?至少中国还没有派海军去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或者你所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回应法拉奇
英国脱欧党前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曾是推动英国“脱欧”的政治力量,2021年,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让英国“摆脱依赖中国”。他在一段视频中宣称,他的下一个政治任务是要让英国人明白“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共是什么,它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民,它要如何对待世界其他地方”。他还指责北京在疫情期间“在尽全力控制世界”,“中国正扼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攫取非洲的资源……”去年圣诞节前夕,当女王陛下政府宣布过节期间加强疫情隔离措施时,法拉奇在Twitter上愤怒地发言说:“圣诞节被取消了,谢谢你,中国。”这一言论遭到了中国媒体人陈卫华的激烈回应,他在推特上反驳道:“戴上口罩,别胡说八道。”
对巴以冲突的报道
2023年10月巴基斯坦以色列的新一轮冲突仍在持续,双方的死伤人数不断攀升。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9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导致687人丧生、3726人受伤。而以色列媒体当晚的报道则称,本轮冲突已造成900多名以色列人遇难。10月9日,一名妇女抱着小孩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一所学校内,躲避以色列的空袭。这场冲突给两边的无辜平民带来了苦难,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10日,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在推特上发文揭露,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报道此次冲突时,多次提及以色列平民的死亡,却对巴勒斯坦平民的伤亡视而不见。陈卫华还转发了一张CNN节目的截图,并写道:“该节目详细报道了被扣为人质的以色列平民,并采访了几名家属。但他们没有采访任何巴勒斯坦人,也没有花一分钟谈论巴勒斯坦人的伤亡。”
回应冯德莱恩
2024年,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发帖,批评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攻击。陈卫华对此回应,对于一个从未谴责过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轰炸的人而言,这种言论太卑鄙了。回应发出后,陈卫华这条评论点赞数远超冯德莱恩声明帖子的点赞数。
参考资料
陈卫华.中国记协网.2023-12-31
五位复旦人获长江韬奋奖.复旦大学新闻.2023-12-31
陈卫华同志事迹材料.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12-31
403 Forbidden.党建网.2023-12-31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3-12-31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3-12-31
chinadaily.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12-31
陈卫华.中国记协网.2023-12-31
布林肯,“大翻车”!.新浪财经.2023-12-31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怒怼.中国日报-抖音短视频.2024-10-1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相关作品
荣誉奖项
人物影响
自媒体影响
国际影响
人物事件
陈卫华回应斯托尔滕贝格
南海的主权问题
回应法拉奇
对巴以冲突的报道
回应冯德莱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