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诗歌奖
复旦诗社设立奖项
“红枫诗歌奖”由复旦大学诗社杰出社友、加拿大红枫集团董事长周正宽先生倡导设立,一年一度,分为“复旦诗歌特别贡献奖”和“创作奖”两类。“红枫诗歌奖·复旦诗歌特别贡献奖”奖励为复旦诗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红枫诗歌奖·创作奖”奖励复旦大学在校学生中的诗歌创作的佼佼者。
第一届获奖者
特别贡献奖
周正宽
创作奖
(以姓名首字母为序):
程千里(社会科学试验班2011级本科生)
付文力(新闻学院传播学系2010级本科生)
金学龙(现代物理研究所2008级博士研究生)
马暮暮(新闻学院新闻学系2010级本科生)
孙懿馨(电子信息科学类2011级本科生)
田驰(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级本科生)
徐萧(历史学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
许小委(哲学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
杨扬(新闻学院新闻学系2009级本科生)
张存己(历史学系2010级本科生)
第二届获奖者
1967年生,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前世》、《写碑之心》、长篇小说《拉魂腔》等。曾获“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2008年中国年度诗人”、“1998年至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等。
授奖词
作为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是独特的,又是敞开的。它于崎岖的语言旅途中逡巡,又散发着可依赖的家园般的温煦,并同时融合了经验家园、意识森林和它们之间的小径,最终作用于语言的深思熟虑的布置与怀疑,唤醒了一种对生命玲珑而确信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为我们所信任,所浸淫并缅怀。因此,本届复旦大学“红枫诗歌奖·复旦诗歌特殊贡献奖”授予一位对当代汉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诗人——陈先发
答奖词
谢谢大家。我非常珍惜来自母校的每一次注视,比如这个奖。我也很乐意将我个人的写作,视作复旦诗社同仁对当代汉语创造性集体行动的一部分。我觉得,当代汉诗己度过冲动、急躁的少年期,正在抛弃伪托先锋面目出现的种种"姿态诗学"、"立场诗学",转而以更平静的形式、更具本土性的方法展开对当下生存与语言的双重内省。真正精彩纷呈的阶段已经到来,期待诸位在各自的路径上、各自的维度中有更好的作为。(陈先发)
创作奖
(以姓名首字母为序):
陈汐(翻译系2011级本科生)
陈 祺(力学系2009级本科生)
程聪聪(中文系2010级本科生)
弦(中文系2012级本科生)
乔译萱(社会科学实验班2012级本科生)
孙仲伯(中文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
王大乐(微电子学系2011级本科生)
于静(数学系2011级本科生)
张雨丝(历史系2012级本科生)
周欣祺(中文系2012级本科生)
第三届获奖者
诗人,评论家。1963年生于上海市,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1985-1989)。1989年赴美后分别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文学硕士(1991)和耶鲁大学文学博士(1996)。曾任密西西比州大学教授(1998-2006),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2-2003),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争鸣》栏目主持人、策划(2004-2005)。现任职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6-)。诗集《穿越阳光地带》获台湾现代诗社1994年度“第一本诗集”奖。著有《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历史与修辞》,《The Chinese Postmodern》。曾任台湾省《现代诗》特约主编及《倾向》文学人文季刊特约策划。近年分别在北京、台北市举办个展《后摄影主义:涂抹与踪迹》,在上海举办《抽象诗派艺术展》。
授奖词
杨小滨先生的诗以其荒诞幽微的戏剧性抵达当代诗坚硬的真实内核,而他的诗学理论亦以独特先锋的姿态为中国诗歌和青年诗人提供着极具活性的营养。因此,“红枫诗歌奖·复旦大学诗歌特别贡献奖”授予杨小滨先生,以感谢他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复旦青年诗人的持续关注和教导。
答奖词
来自母校复旦的荣誉,让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青春年代的校园——对创造力的驱动,对知识的渴求,对既有文化的反思……这一切都和复旦紧密相连。我也欣喜地看到当今的复旦诗社以更为成熟的姿态推进着富于前瞻性和超越性的诗歌精神。可以期待的是,复旦诗歌精神的传承将在青春感性力量和学院知性力量的汇聚中,穿越语言的奇境与险境,继续我们共同的历史性突围。(杨小滨
创作奖
(以姓名首字母为序)
陈迪(中文系2013级戏剧专业硕士)
曹僧(哲学学院国学班2010级本科生)
郭冰鑫(中文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
王子瓜(中文系2012级本科生)
李金城(保密学院2013级本科生)
张天澜(新闻学院2010级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
钟孙婷(中文系2011级博士研究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第一届获奖者
第二届获奖者
第三届获奖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