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湖埙谱
棠湖埙谱
清代吴浔源《棠湖埙谱》,编写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线装本,封面题目《棠湖埙谱》,右下落款“石门山人”,内题目《埙谱》,落款“水竹人”,下盖有徐世昌之印章。 《埙谱》中绘有埙图,标明了指法,阐述了吹奏方法,记写了《北寄生草》、《新梁州序》、《锁南枝》等六首乐曲,六小段诵经曲《普庵咒》。乐谱采用了近似昆曲谱的斜 行记写式,谱字是由十二律字减化而成。谱字左侧,记 写有歌词,谱字上方,标记有九种节拍记号以及演奏符 号等。这本《埙谱》,到目前为止,是发现最早也是唯一正 式刊行的埙专用乐谱,无论对于古埙制法、奏法以及埙谱研究,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是一本难得的珍贵史料。
作者简介
吴浔源(1824—1902) 名凤子,字棠湖,斋室名吴川草堂。吴名凤三子.(父吴名凤,(1767-1854)名伯翔,字竹庵.)
山东宁津县小店乡王庄人,后迁居河北省吴桥县旧城。(吴桥县旧城有北吴杨吴一说,北吴指吴浔源,南吴指他四弟。)生于爱新觉罗·旻宁五年十月初二日。清末史学家、方志学家、篆刻家、雕刻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收藏家、考古学家。饶州同知。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6月卒于寄籍吴桥。
清人 吴浔源自幼习丝竹,长而弃之,晚年好静始学 埙,习久逐渐技艺精湛。
埙谱简介
笔者在本文中,参照工尺谱之记谱法,对《埙谱》中 的乐曲进行解译。其目的之一,让世人了解埙谱面目;之二,让古曲重现音声。
埙谱与埙由来
一、谱宇之形成 《埙谱》序中云:“雅乐之器,二十土之属,一日埙,隋 唐以后人耽丝竹,罕习此者”。又日:“此器为世所遗久 矣,自古琴瑟笙笛皆有专精以传其学者,独埙无谱。”从其记述中,可以了解到埙这件乐器,隋唐以后逐 渐衰落,奏者已不多见,并且还无专用乐谱。习埙之人 逐渐减少,其中原因很多,当然与无埙谱也有一定的关 系。
清人 吴浔源自幼习丝竹,长而弃之,晚年好静始学 埙,习久逐渐技艺精湛。
埙谱
一、为了使绝音复存,他仿照古琴 谱,钩作“勺”,挑作“乙”之例,将十二律字减化如下:黄减为“田”(s01)、黄清减为“旧”(高八度s01)、太减 为“A”(1a)、姑减为“古”(si)、减为“豕”(do)、夷减为“弓”(高八度血)、黑减为“无”(高八度fa)大减为“人” (高八度la)、灾减为“夫”(高八度si)、仲减为“中”(高八 度d0)、林减为“木”(re)、林清减为“床”(高八度re)、南减 为“羊”(Ini)、应减为“广”(h)、低应减为“-B”(低八度 fa)。以上的“田、啊、A、古、豕、弓、无、人、夫、中、木、床、左继承 芋、广、一B”十五个谱字,在乐曲中用了十三个,其中的“弓、无”两个谱字没有出现,因为“弓”(高八度111i)和“无”(高八度鱼),超出了埙的音域,所以无法使用。这些被减化而成的谱字,已从文字变成了一种音高 符号,由于书中没有注明其读音,因此,无法得知读谱时 如何来读。从乐曲中记写的歌词来分析,其谱字很可能 无唱名,因为可以直接唱歌词,演奏时按谱字标记即 可。
二、节拍记号 乐谱是由谱字、节拍记号、演奏符号等而组成。其 中的节拍记号,决定音之长短,强拍弱拍以及小节线的 划分等。 《埙谱》中使用的节拍记号,如表一所示共有九种。从其形状上看,与工尺谱节拍记号较为近似,由此可见 是从工尺谱借用而来。不过没有全用,而是选择了工尺 谱节拍记号中的一部分。
《埙谱》中的节拍记号,所表示的强弱拍顺序是:如,’ 在-〕‘-拍乐曲中,“×”记号表示第一拍,“L”,则表示之后 半拍。“o”记号表示第二拍,“△”则表示其拍之后半拍 』(参照谱例一)。在-’Z拍的乐曲中,“×”记号依然表示第 一拍,而“区”则表示后半拍,“、”表示第二拍(即头眼), “L”表示后半拍(即腰眼),“o”表示第三拍(即中眼), “△”表示第三拍的后半拍,第四拍的“、”与表示其拍后 半拍的“L”符号,和第二拍记号完全相同(参照谱例 二)。 “一”记号称为“底板”,在工尺谱中,仅在每一乐句 的末尾处,用其记号表示停顿,以示乐句结束。
但是,其“一”记号在《埙谱》中所表示之意,与工尺谱有同也有 异,相同之处是,标记在句尾,表示其乐句完结,不同之 处是,用来表示前音的延长,相当于今天的延长音记号“卞”或连线‘6f-、”(参照谱例一)。 ^有关“o”、“△”两个节拍记号,如前所述,“o”在÷ 万方数据 拍乐曲中表示第二拍,在{拍乐曲中表示第三拍。“△”叶^』记号在÷拍的乐曲中表示第二拍的后半拍,在÷拍乐曲 中则表示第三拍的后半拍。但是,“o”记号在“古琴相 思曲”中,则用来表示强拍(即第一拍),同样在诵经曲 《普庵咒》中,与《古琴相思曲》同,也表示第一拍,“△”记 号表示第二拍。
究竟为何,同样的节拍记号,而在不同 乐曲中,所表示的拍子顺序不同呢?《埙谱》中对其问题 没有注明。假如这两个记号只用于《普庵咒》之中,来表 示第一和第二拍,因此,可以理解为诵经曲与其它乐曲不同,但是,《古琴相思曲》中也用了,并且是÷拍。另 外,从《古琴相思曲》的歌词可以明显的了解到,是一首 较为悲伤的乐曲,速度一定很慢,不知何故,采用÷拍,并且只用单一节拍记号来记写。有关“o、△”记号为何 在不同乐曲中,拍子顺序有差异,暂且留下疑问,待以后 对其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分析研究。
三、演奏符号 《埙谱》中,除了以上所叙述过的谱字和节拍记号之 外,在谱字的上方,还标记有一种常见的“M’符号,在 《北寄生草》和《锁南枝》两首乐曲中用得较多。其符号 用来表示哪种奏法,书中没有注明。与其形状相同的符 ●隰号,在工尺谱中则用来表示“颤音”。由此可知,这个符 号也是源于工尺谱。埙,与其它吹奏乐器一样,“颤音”技术较为重要,吹 奏时加入“颤音”奏法,给音乐能增加浓郁的韵味,产生 一种特殊效果,使声音更加伤感悲切。从《埙谱》中标记 的“州’符号,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颤音”奏法并非每首 乐曲都用,而主要用于较为伤感、思念情绪的乐曲之中。
四、重复音记号 《普庵咒》中,谱字与谱字中间,标记有“、”小黑点 记号,其记号用来表示何意,书中没有注明。与其记号 相似的小黑点,在工尺谱中则表示重复前音④,即重复音 记号。但是,为何其记号只在《清心普善咒》中标记,而不用 于其它乐曲呢?用比分析就会发现,其小黑点与节拍记 号中的小黑点形状近似,假如用于《北寄生草》、《锁南 枝》、《四边静》等曲之中,两者容易相混,用于《普庵咒》 之中,是因为其节拍记号只有“o”和“△”两种,所以容 易分清,哪种是节拍记号,哪种是重复音记号。当然,这 只是一种推断,或许另有其原因,不过,“、”记号是用来 表示重复前音,这一点不会有误。五、关于埙曲的调 对埙曲进行译谱,除了对谱字、节拍记号及演奏符 号,必须实行仔细对照,全方位分析,深入研究之外,调 的确认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其问题不解决,译出 来的谱就会不准确。
以下对《埙谱》中的全部乐曲,进行 严格的对照分析。
埙谱中的曲
《埙谱》中云:“工尺字无论何调,俱以小工音字填 之,此乃时俗简便之法,若施之于古律则有断难行者,以 律吕商下字面不符也,今于夹钟、大吕、黄钟三调皆填本 中音字,不用小工,惟应钟、林钟与南吕上下相近,可以 小工从事”。从其记述中可以了解到,全用小工调记谱,容易出 现律吕以及高低音不符现象,因此用于夹钟、大吕、黄钟 记写,但是,应钟、林钟与南吕,可以用小工调记谱。有关《北寄生草》使用什么调,《埙谱》中有“角音律 中夹钟乙调谱”的记载。明确指明了用的是“乙调”。 “乙调”即工尺谱调中的“乙字调”(工尺谱调中有,上字 调、尺字调、小工调、凡字调、六字调、五字调、乙字调), “乙字调”相当于现在的“A调”。 A约E寄生草》使用的调是A调,所用拍子是一 个强拍和三个弱拍组成一个节奏单位。但是,从谱面上 可以发现,节拍记号标记的多少以及位置,多处有误,如:第一行进拍处“×”之后“旧”上方多了一个黑点,下 面歌词“水”字右边,最后两个谱字“羊木”上方多了两个 黑点,再下面“是”字旁的“夫”谱字上方,少了“、”或“L”记号。另外,第二行最上边的“渡”字右边“o”记 号,应该标记在“广”上方,而不是“木”上边,并且,这里 也少了一个记号。第三行上面“可”字右则“佃”上方,应 标记“×”,而不是“、”,“广”上方也少了一个记号。
有关《锁南枝》的调,《埙谱》中日:“商音律中大吕五 调谱”。明确指明了用的是“五调”,“五调”即“五字调”, “五字调”相当于今天的“G调”。这首乐曲,在节拍记号的标记方面,同样缺少记号 或标错位置以及记号不对。如:“遢”字右侧“旧广”谱字 的上方,不应标记“区”,其记号应记写在第一拍的后半 拍处,另外,“、△、’,、三个节拍记号重叠在了一起。下面“人”字旁的‘‘A”上面少了“×”记号。
《懒画眉》这首乐曲,在拍子上与《北寄生草》、《锁南 枝》相同,用的是_}拍,但是,所用的调则不同。有关《懒 画眉》的调,《埙谱》中有:“宫音律中黄钟六调谱,黄钟埙 吹,用黄钟本宫律字填写,不假借于小工”的记述。“六 调”即“六字调”,“六字调”与今天的“F调”相同。但是,从这首乐曲的旋律,则表明不是用的“F大调”,而是“d 小调”。
《新梁州序》这首埙曲,所使用的调,《埙谱》中有: “变宫律中应陈中凡调谱……,故仍填以小工不改律”的记 载。“凡调”即“凡字调”,“小工”即“小工调”。如按“凡 字调”译谱,出现旋律不顺,音程关系不对的现象,按“填 万方数据 以小工不改律”的记述来译谱,旋律较为流畅自然。另 外,从《埙谱》中的“惟应钟、林钟与南吕上下相近可以小 工从事”的记载,也说明了“应钟”可用“小工调”记写。
《四边静》所用之调,如《埙谱》中云:“羽音律中南吕 工调谱”。“工调”即“小工调”,“小工调”相当于现在的“D调”。工尺谱中有七个调,其中以“小工调”为主。 《古琴相思曲》在拍子上与其它几首埙曲不同之处, 1^^是用÷后记谱,而并非-7二和÷拍。有关使用的调,谱中 没有明确指出,但是,从“羽音主律变人商音复还本宫 谱”的记述,可以看出这首乐曲,依然是用“小工调”记 谱。按其调译谱,旋律自然流畅,与书中记述相符。
《埙谱》中,除了上述乐曲之外,还记写了诵经曲《普 庵咒》中的几段。并且,说明了乐曲反复较为频繁,因而 只记其中几小段,对于如何反复做了说明。有关《普庵 咒》的调,没有明确指出,但有“羽音南吕主律,尾声转入 商音谱”的记载。另外,再从《埙谱》中说的,南吕可用小 工从事的记述,可推断出,《普庵咒》同样也是用“小工 调”记谱的。工尺谱节拍记号 腰板与腰眼 实板与实眼 头眼 Ao中眼 K×赠板 头眼 Ao中眼 末眼 ~底板 j墨嗣 结语综上所述,在第一节中,论述了《埙谱》所使用的谱 字之形成;第二节中,《埙谱》中的节拍记号,与工尺谱的 节拍记号,两者进行了比较对照,证明了《埙谱》的节拍 记号,均来自于工尺谱;第三、四节中,《埙谱》使用的颤 音符号、重复音记号,无论观其形或示其意,与工尺谱完 全没有差异,因此也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连。另外,为 何重复音记号只用于《普庵咒》之中,也提出了笔者的见 解。在第五节中,有关埙曲的调,依据书中的提示,再与 工尺谱的调名进行对照分析,证明了所用的调名,同样 也是来自于工尺谱。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埙谱》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 析,提出了笔者之见,并且,将有代表性的埙曲译成了五 线谱,以供埙谱研究者参考。《棠湖埙谱》由已故杨大钧先生收藏,本文中的谱例,均来 自于手中的复印本。 ②③④⑤分别杨荫浏著:《工尺谱浅说》第7.3、2、4页音乐 出版社,1962年版。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出版物
民国时期,国民大总统徐世昌为《棠湖埙谱》作序,出资影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埙谱简介
埙谱中的曲
出版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