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思豪,1955年生,MBA,高级经济师。1956年拜我国著名书法家
李天马先生为师。1982年加入
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1994年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1999年为上海书画研究院兼职业师。现为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海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许思豪在1984年在全国《文汇》书法竞赛中获奖。之後作品多次在上海、中韩书法交流展上展出。2000年,主编出版《李天马书法集》。2007年2月,专著《
金文拾贝》出版。2009年2月,专著《草书纵横》出版。许思豪曾担任上海玉石雕刻厂副厂长,
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总经理,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宝茧玉石会副会长。现任
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上海
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董事长,
上海新世界集团副总裁,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周智高对《章草传薪》评价:“章草自唐宋之后,逐渐沉寂。‘概自
北宋后,
章草始日亡’,确实指出了章草尴尬的历史处境。就当前的书坛而论,研习章草的人并不多。以章草为书体的创作也日趋见少。章草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章草传薪》作者
许思豪先生是我们上海书协理事、上海书协篆隶专委会副主任,这本专著是他多年来研究章草的丰硕成果。其成果之一是用章草书写了古今诗词一百首,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章草作品,凝结着对章草优秀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其融古出新的章草风格。其成果之二是洋洋数万字的‘
章草手记’。这些‘章草手记’凝结着作者对章草的研究心得。在‘章草手记’中,作者对章草的笔法、结构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提炼和概括,将章草的书法实践提高到书法理论的层次;作者对章草历史流传的著名的汉简木、碑帖墨迹作出了精辟的分析点评,对章草的优秀传统作出了系统和概要的介绍;作者对历史上在章草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书法家作了简介,使我们对章草传承的历史脉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还对章草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章草的运笔’‘章草的运墨’‘章草的创新’‘章草的境界’等等,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作出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这些‘
章草手记’还与创作的章草作品放在一起,使我们不仅看到了章草的创作,还可以通过阅读‘章草手记’去体会作者的内心思考和创作背景。‘手记’既是作品旁白,又为作品增色,不失为本书的可圈可点之处,堪称是书法实践与书法理论研究的巧妙结合。这样的章草专著正弥补了当前书坛的空白。还值得一提的是《章草传薪》与作者前几年出版的《
金文拾贝》和《草书纵横》是姐妹篇。这三本专著所写的都是古今诗词一百首,诗词的内容也一样。正可以参考金文(钟鼎文)、今草与
章草的不同书体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当前的
上海市书坛,十分需要有一批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果,十分需要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作品,十分需要创造出能够潜心学习、相互交流、继承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作品是硬道理,唯有好作品才有历史流传的价值。历史是最公正、最无私、最无情的鉴定师。在历史鉴定师那里,所有的头衔、炒作和吹捧都无法侥幸,都不可能开到后门。《章草传薪》的出版,是对我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有益尝试,也是上海书法界章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突破。”
王琪森对《章草传薪》评价:“章草,上承秦之古隶,下开汉之今草。
张怀瓘在《
书断》中曾说:‘
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因此,章草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汲古来新的里程碑意义。然而,从书体性质来看,章草系久远高古年代的书体。从书写特征来评判,章草是介于古隶与草化之间的变体。这就为书写及研究上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许思豪不仅以深厚的功力、精到的笔墨用章
草书写了古今诗词百首,而且以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考证,系统地梳理了章草的发展脉络及古今流变。可谓是书论相通、艺理相畅,是一部章草书法与研究的上乘之作。”“许思豪对
章草三大名帖《急就章》《
出师颂》《
月仪帖》用功精勤,心摹手追。正是这种系统的训练和精深的效法中,许思豪才探幽析微,登堂入奥;笔底腾踔,指上波,使他的章草书写获得了书坛的推崇。”“《草诀歌》中曾明确地指出:‘目未寓章草,落笔名荒唐。’章草,具有独特的笔墨表现系统和严谨的线条结构形态。亦即章草的书法图像,有着相当精要的方式和自身的程序。正是经过了数十年时间的积淀和无数次笔墨的探寻,
许思豪对章草运笔的认知、结构的熟谙及气势的挥洒,已了然于胸,驰骋于笔。综观这百首诗词的书写,运笔圆润儒雅,点画婉约丰丽,线条遒劲朴茂,提按使转从容不迫,疾涩变化纯任自然,充分展示了
章草笔法‘圆转如篆,点捺如隶’的特征。可见其线条意识是相当自觉地把控,笔法理念又是相当的开放变通。在结构上,许思豪以遵循章草横向展开,波磔摇曳为前提,然后充分利用其草法连绵、笔势贯通的特点,拓展其结构空间和间架造型,使之疏密有致而博约
大众朗逸,静中有动而动中有变,颇有化机与天趣。然而,笔法与结构最终还是以内涵气韵的传导为要义,亦即书境的营造与展示。对此,许思豪是深思力行而心向往之的。其气韵神采平和雅致,格调形质淡定浑穆,既没有博人眼球的超强势,又没有故作姿态的拗造型,而是心闲手敏,意胜于法,弥散出浓郁的书卷气,可谓是格古而意新,韵胜而度高。”“
王羲之当年就倡导‘书须存思’。书法者,亦应是思考者。
许思豪在这方面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审美思考探索。他在史认的层次上从经典入手,全面研究了
章草的源流,以体会《
急就篇》为索源之起点,辨析了该帖的流传经过,从‘松红本’到明拓残本。其后是解读《
月仪帖》《
出师颂》《汉简》等,颇有艺理的阐发和学术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古到今,再论析当代章草大家
王蘧常、
李天马、
郑诵先的笔墨特征与风格建树。在技法认知上,他结合自己的书学实践,对章草的运笔、运墨、创新及境界作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归纳,力戒‘奴书’而‘融古出新’,立论精辟而义理自树,这亦是
许思豪‘章草传薪’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