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镇隶属于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梅县区西南部,总面积122.9平方公里。镇政府设水车圩,距
梅城镇30公里。辖18个村和1个圩镇居委,常住人口10229人(2020年)。
2011年,水车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工农业
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3%,其中:工业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9.24%。农村人均纯收人6155元,比上年增长9.02%。完成工商税收达356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历史沿革
1950年属梅南区,1952年划归荷泗大区,1956年成立水车乡,1958年属梅南人民公社,1959年6月建立水车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设区,1987年改为镇。下辖坑尾、小桑、新湖、双湖、淮洞、下、
龙骨水车、安和、安美、白沙、鹅峰、小立、
梧塘镇、灯塔、先锋、水声、
石岭镇、
泮坑村等18个
村民委员会和1个圩镇居委会,有村民小组198个。2006年,全镇共有5180户,总人口2.2万人,其中侨眷占55%,是
梅州市梅县区著名的侨乡和革命老区之一。2020年,水车镇常住人口10229人。
行政区划
441421109001121圩镇社区居委会
441421109200220石岭村村委会
441421109201220坑尾村村委会
441421109202220小桑村村委会
441421109203220新湖村村委会
441421109204220双湖村村委会
441421109205220淮洞村村委会
441421109206220寨下村委会
441421109208220安美村委会
441421109209122安和村委会
441421109210220白沙村委会
经济
2002年,全镇农村社会
总产值1.52亿元,比增3.4%;其中工业产值3735万元,农业产值7128万元,分别比增4.5%和2.2%;镇级机动财力34.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6万元,其中年收入8-10万元以上的1个,5-8万元的1个,3-5万元的9个。农村人均纯收入4001元,比上年增加53元。
农业:水车镇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
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以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粮食总产7415吨,亩产475公斤;水果种植面积1.53万亩;其中
梅州金柚8175亩,水果总产1.26万吨,产值1246万只;水产养殖面积3421亩,水产品产量1704吨。全镇有种养相结合的小庄园2370户,占总农户53%。初步建立起水果、水产、禽畜、蔬菜四大商品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8831亩,产量达8231吨,比上年增加257吨,增长3.2%,农村人均蔬菜收入490元。
2010年经济
全镇社会生产总值从20800万元,提高到33000万元,增长了58.65%;工业
总产值由7250万元提高到14200万元,增长了95.86%;农业生产总值由8350万元提高到11900万元,增长了42.5%;劳务收入由978万元提高到6900万元;增长了605%;农民人均收入由4335元提高到5646元,增加了1311元。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0年广借外力,广筹资金,投入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2010年共投入建设资金达2195.5万元,深入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建设。一是抓好水泥硬底化村道建设,全镇各村公路水泥硬化46.4公里,重点是筹资对县道荷水公路(X023线
龙骨水车段3.7公里)全面实施硬底化。全镇实现“村村通
水泥路”,全镇农村道路建设翻天覆地改观,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三面光圳道建设,主要工程有:安和村、小桑村、梧塘村、灯塔村、水声村、先锋村、水车村、
磜下村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三面光水圳共33.9千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三是重新修建礤下桥和
泮坑村、小桑、
石岭镇、鹅峰等村的
水毁乡村公路;四是修缮镇府办公场所和镇干部住房,筹资装修水管所办公楼、改建
计划生育服务所,较好地改善了镇机关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五是抓好圩镇建设,主要是抓好市场桥头引桥工程维修和圩镇环境改造整治;六是抓好大窝水库移民安居工程;七是抓好圩镇及白沙、梧塘、小立村饮水改造工程,让广大群众喝上了干净自来水;八是抓好薄弱学校改造和改善卫生院条件,新建翔仪纪念堂、翔仪广场,新建卫生院住院大楼;九是抓好农网改造工程;十是抓好敬老院等公益福利性事业建设。
2006年至2010年,
招商引资总额4839万元,新引进工艺制品、天然矿泉水、畜牧水产生态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企业11家。积极抓好传统工艺编织业的发展,引导、扶持和鼓励现有工艺企业加强管理、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滚动发展,全力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做强做大。2010年实现工艺产值8900万元,对比2005年增长97%。其次,该镇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把水车镇列入“南部园区经济板块”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规划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突出抓好专业村建设。至2010年全镇共发展蔬菜、紫胶、养鸡、养猪、养鱼等特色种养专业村9个、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流通服务队4家。二是突出抓好水产养殖项目建设。切实以该镇被评为“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
广东省水产专业镇”为动力,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梅州市区域水产试验场、白沙鱼苗孵化场和水声正佳生态水产养殖场已成为该镇水产龙头企业。此外,切实抓好茶山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好“旅游旺镇”牌。不断完善茶山村周边环境和道路建设,引进茶山村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制订乡规民约,制止茶山村周边乱搭乱建行为。积极向上级申报文化建设项目,目前
茶山村获得了“梅州市十大最美乡村”和国家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和省文化局(厅)、
中国文艺网、国家民协等部门评定的“
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
乡镇企业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并采取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办法,大力发展工艺编织业等
民营企业。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6018万元,比上年增长3.9%,
总产值6720万元,比增4.2%,实现税收76万元,比增11.8%,利润583万元,比减45%。
工艺生产
该镇现有工艺企业7家,其中拥有私营出口权企业1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2家,有大小加工作坊17家,品种有藤、竹、木、草芒、铁、丝、绸等七大类共1万多种样品,产品远销欧、美、柬、日本等地,有25%的农户从事这一行业的生产。2006年工艺产值达4500万元,税收达570多万元。今春
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订货额达5000多万元。2006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引进一家投资100万元,预计可年创税收50万元的“
梅州市梅县区海悦工艺品有限公司”。
专业村建设
该镇共有工艺编织专业村、水产养殖专业村、蔬菜种植专业村和山地养鸡专业村等7个专业村。其中小立村是生葛种植专业村,种植面积200多亩,预计产值可达80多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近千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茶山古村落,地处梅州市梅县区南部,距
梅州市区20多公里,县道荷水畲公路贯通全村,交通便利。
文化
历史文化
该村落起源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期。
中国传统村落特色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一是村中现存三十四座传统民居,从时间上说,绍德堂为
明代建筑,距今近五百年历史,村中三百年以上历史的建筑有三座(萼辉楼、创毅
公祠、伯荣楼),二百年以上历史建筑五座,其余大部分历史也均在百年以上。从建筑特点上说,建筑群保存完整,历史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客家传统人文生态环境,传统建筑单体普遍保存较好,客家地域特色明显,建筑型制丰富,殿堂式、杠式、锁头式都有,其中自由式、庭院式更是
客家地区少见的珍品,
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具有较高研究与观赏价值。
第二方面是历史人文底蕴雄厚,该村落历代名人辈出,体现崇文重教的书屋就有四个(其中女子学校一所)、学校一所,还有古井十五座、古炮楼一座、古树多株。可以说,每一座建筑都有一个精彩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顽强拼搏、爱国爱乡的精神。该村近、现代往东南亚等国经商侨居的极多,在
军政、文教、工商等领域业绩卓著,声名远播者比比皆是。
代表人物
据资料记载,自始祖君梅公至废除
科举制度期间共有
进士、
贡生、监生以上学位者48人,后明前清进士黄为发、
清代巨商黄伯宁、清朝官员黄腾、黄毓秀等;近、现代人物有黄钧选、黄甘英、黄琪翔、郭秀仪等部级4人、教授5人、将军4人,其他杰出人物10多人。
政治
现任领导
丘孝良: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负责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陈永征:党委副书记、镇长,负责政府全面工作;
王辉有: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
计划生育、党政办公室;
古献奇:常务副镇长、党委委员,分管财贸、企业、生协、安全、
招商引资、
安全生产、环保、人才所、劳动保障、科技;
吴云昌:副镇长,分管农业、林业、水利、村帐镇管;
曾祥艳:副镇长,分管民政、交通公路、开发公司、圩镇、市场管理、扶贫、
农村医疗保险、政务公开;
温永强:党委委员,分管组织、人事、国土村建;
李青: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武装、
民兵应急分队、旅游,协管计育;
张启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分管计育、医疗卫生、
纪检监察;
余小明: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宣传、人大,协管开发公司、交通公路;
叶伟池:党委委员,分管物价、教育;
廖经武:党委委员,分管政法、侨务、统战。包括司法、派出所、综治、维稳;
胡梅清:党委委员,分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