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瑛
康德瑛
康德瑛是幼儿教师,曾经被评为北京市幼教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康德瑛简介
1955年毕业于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
1955年至1974年在北京六一幼儿院任教养员
1974年至1981年在华嘉幼儿园任教养员
1981年至1988年在北海幼儿园任教养员、副园长
1988年至1992年在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幼儿教研室任主任
康德瑛老师所获荣誉称号
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幼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0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1982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把爱献给孩子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播撒着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的同时,也同样收获着来自幼儿世界里纯洁而善良的爱心啊!——康德瑛
一、童年的记忆
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早园地是他所在的家庭,家庭这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对人整十一生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的童年是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的。爸爸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交通大学任教。爸爸为人正直,举止端庄,平常说话不多,但只要说起话来又是那么斯斯文文,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妈妈是位家庭妇女,她精明能干,把我们家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是我们的好管家。妈妈对全家每个成员,包括我那智力残疾的叔叔,都无微不至,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妈妈那深情的母爱渗透在我们六个孩子的心里。妈妈为人善良,一向热心助人,在邻里之间被称为“热心肠的人”。
童年的每一个回忆,都是开向那充满快乐和幸福的孩提生活的窗口。当然,童年的记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然而使我终生难忘的事情却是枣
(一)过电影
在我年幼的时候,一天当中最盼望的是“过电影”的那一时刻。每当吃完晚饭,爸爸就把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叫到他跟前,每个孩子都要汇报一天所做过的事情。那时我还小,说不了多少话,主要是听哥哥、姐姐们的汇报。随着我们的叙述,爸爸的表情不断地变化着,有时高兴,频频点头,有时沉闷,紧锁眉头。每人讲完后,爸爸都要给予评价,从怎样站立,怎样走路,怎样说话到怎样为人处事……都一一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使人满意;并且告诉我们明天应该怎样努力,最后总要叮嘱几句,诸如“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要做正直的人,做有出息的人”等等。每当“训话”结束后,爸爸还要发给每人一份“礼物”。有时是一块糖,有时是几粒花生,有时则是几颗桌子……当然,后者更是我所高兴和盼望的。但爸爸订了个规矩,听他“训话”时人要站直,要规规矩矩地听,虽然我不能完全听懂爸爸讲的话,但他那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至今仍历历在目。家庭日复一日的熏陶使我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使我从小养成了每天总结一日活动的习惯。这种“过电影”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过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记得1955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幼儿园的工作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一天工作结束了,躺在宿舍的床上“过电影”,把一天的工作一幕一幕地映过,边放映边分析、总结。好的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或问题则要找出改进措施,“电影”在脑海里降下帷幕,我才能安然入睡。“过电影”使我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天都能在自我反省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从而使我逐渐走向成熟。
(二)壁橱
我对幼年时家的回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很大的壁橱。那里摆放着许多古装、平装、精装的书,那是爸爸最喜欢去的地方。不管天有多么晚,父亲都要从壁橱里拿本书来读,还不时地用红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我非常好奇,那书里一定有许多神奇有趣的故事。有一天趁父亲上班去了,我爬到椅子上从壁橱里拿了一本书,一本爸爸用心血写成的书,学着爸爸的样子不停地叨念,并用红笔在书上画呀、点呀,虽然我一个字不识,但觉得挺神气,感到 我也会“念书”了。长大了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番事业,也要自己写书。正是在爸爸的影响下,我很喜欢看书,有时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记得上中学时,一个星期日,我一口气把苏联小说《古丽娜的道路》看完。虽然觉得眼球有些发胀,但我特别兴奋,古丽妞所走的道路深深地影响了我,也是从那时起,喜欢读书和学习的种子便深深地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扎下了根。
二、起步
我喜欢我家的小南屋,它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回忆。在这里,我第一次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那时,我刚上小学,我的一位追求进步的表哥,曾经住在我家的南屋。晚上,我和哥哥、姐姐、弟弟躲进漆黑的南屋,听表哥讲解放区的事,我非常敬佩表哥,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949年10月1日,我跟同学举着五角形红灯,到天安门广场参加震惊世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我站在插满红旗的30万人的海洋里,亲眼看见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亲耳听见惊天动地的28响礼炮的轰鸣声和毛主席那洪亮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接受毛主席的捡阅。我随着狂欢人群的歌声跳跃着,体会着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和幸福,我下决心,要跟着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把受尽凌辱的国家建设好。
(-)进幼师班
1952年,我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选择。刚刚解放的国家,百废待兴,急切需要教师为祖国建设培植人才。党号召青年人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曾幻想长大要当一名文艺工作者的我,在祖国发出召唤的时刻,想到的是作为新中国的青年人,我的心应该和国家的需要和前途紧紧地连在一起,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我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去当一名祖国需要的人民教师。我向学校申请上了北京师范。因为我活泼、爱唱、爱跳,热情而富有朝气的性格,很适合学幼师。于是抱着做一个“红色教养员”的希望,被学校保送进了北京师范,上了幼师班。那时候,青春的心灵纯洁得如一轮皎洁的明月,不染一丝儿纤尘,我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读书和学习上,决心把青春和汗水献给活泼可爱的孩子……
(二)我敬佩的老师
我在北师的时候,她是一个温暖的充满活力的集体,校园内有碧绿苍翠的松墙,曲曲弯弯的小道,粗壮的古树,长长的筒子楼,秀丽的月牙地,整齐的教室,清洁的宿舍,一字排开的琴房,宽敞明亮的健身房……这一切给我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回忆。特别是曹试甘老师的言传身教,更使我终身难忘。先从一段动人的小故事说起吧。
我们学校礼堂西边有一间小木房,它的主人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曹试甘先生。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营老师的宿舍时,惊奇地发现:床下、桌下、钢琴旁堆满了小木棍。我好奇地问:“曹老师,您屋里这么多的木棍都是生火炉子的吧?”曹老师笑了,给我们讲了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假日我在学校忙得很晚,回家的时候,天已经漆黑了。我推车到了传达室,想捡个木柴棍儿点灯。我捡起一块木柴,不慎落到地上,当时听到木棍落地的声音,居然像标准音‘中央C’,我立刻把木棍拿回宿舍与钢琴对音,结果正是标准音‘C’。这意外的发现使我欣喜万分,我跑回传达室,想再找几根棍儿,没想到一扒拉那堆劈柴,竟听到悦耳的音乐,好像乐队在轻轻地演奏。我如获至宝,就又捡了许多。我发现每块劈柴都可以发出各自不同的音。我连夜对木棍进行加工,劈、锯、刨……终于做出了《国歌》的九个音阶,并将它们按音阶的高低顺序排好,用麻绳穿成一串,做成了‘手提木琴’。我揉了操疲倦的眼睛,抬头向窗口望去,这时朝晖已映照窗根……。”听着曹老师的讲述,我被他那热烈的事业心,执着的追求,刻苦的钻研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发誓也要像老师那样刻苦钻研,做出一番成绩。三年后我当了老师,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曹老师严谨治学的精神总是给我力量和鼓舞,使我振奋,催我进取。
曹试甘老师的治学精神对我影响很大,它伴随着我走过了37年的幼教历程。
(三)马特洛索夫班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已入暮年的我,记忆的脑海里纵情流淌的依然是那充满着希望、梦想和热情的青春岁月。尽管有许多记忆已不太清晰,然而为英雄的事迹所鼓舞的青春,却如同昨日,历历在目……
那是在1955年5月1日的晚上,焰火晚会已经结束,狂欢的人群渐渐散去,但天安门的华灯依然把广场照得通明。我们46位年轻的姑娘坐在金水桥畔,望着雄伟的天安门,一遍又一遍满怀豪情地唱着班歌:“我们都有远大的理想,为教育出千万个英雄而奋斗!”姑娘们思潮起伏,追怀过去,畅想未来。我们深切地留恋着即将结束的学生时代,更舍不得离开这个班集体,这个从入学起就以苏联英雄命名的“马特洛索夫班”的集体。
北师是个熔炉,政治空气很浓厚,青年团和学生会的工作尤为活跃,经常开展学英雄的读书活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本)》、《普通一兵》、《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成为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齐心合力为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班集体而努力。我们曾自己制作了精美别致的书签式班徽。书签上有红色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像,书签下端有英雄的名言。每当我们翻开书时,总会看到这鼓舞士气的班徽,每当我们迈进教室,便会看见墙上那些醒目的金字枣闪耀着光辉的英雄名言:“人活着,应该让人们因为有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全班同学时时以英雄的名言敦促自己。在学习上,努力争取优异成绩,在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中也不甘落后,就连打苍蝇也要争第一。我们接受着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人生观、专业素养等多方面的教育。我们可爱的母校,把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素质,从感性到理性,潜移默化地注入到我们的心田。温暖的班集体像四氧化三铁一样吸引着全班每一个同学,成了我们46个同学的“家”。
北师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吹、拉、弹、唱、跳无一不开展。下课后,大家一起拥出教室,随着校园里播放的集体舞曲翩翩起舞。大家唱呀,跳呀,笑呀,尽情地享受着快乐的青春,享受着人生最美丽的花季。我自幼爱唱、爱跳、喜爱表演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露,兴趣也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时至今日我仍怀念那些亲如姐妹的同窗,怀念我们团结向上的马特洛索夫班,怀念那鲜花一股灿烂的岁月。正是在那时,学校的教育造就了我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并为我的人生和事业的追求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向生活
1955年对我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怀的岁月。18岁的我告别了学校的学习生活,投入了事业的怀抱,在幼儿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开始了长征
报到的那一天,我是多么兴奋啊!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弯腰挤进自带燃料的小车……这时,北师那碧绿的松墙,粗壮的古树和整齐的教室渐渐远去,我忽然感到自己那浅蓝色的梦似乎也消失在那银白杨掩映的曲曲弯弯的小路深处,而映入我眼帘的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山包、野地、荒草、坟墓……令我激动和不安的是:18岁,我开始独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了。
(-)乡村女教师
映入我眼帘的山包、野地、荒草、坟墓让我兴奋。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瓦尔瓦拉自愿到艰苦险恶的穷乡僻壤办学,把一批又一批劳动人民的孩子造就成工程师、军官等祖国需要的人才,那是多么崇高的事业呀!正是在她的感召下,在毕业分配时,我向学校提出申请:要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培育那些因战争而失去双亲的孤儿。学校批准了我的请求,把我分配到成立于战争年代,具有优秀革命传统,座落在玉泉山脚下的六一幼儿院。像每个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一样,我怀着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决心为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未来,为了可爱的孩子们,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我终于来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我要从这里走向生活,成为一个教师,一个乡村女教师了。路旁的高粱穗儿被风儿吹动得摇摇晃晃,好像在向我招手,欢迎我这个幼教战线的新兵,欢迎我这个未来的乡村女教师。我走进幼儿院的大门,眼前的一切更让我激动不已,整齐、漂亮的校舍周围,绿树成荫,鲜花满园,还有紫藤架,游戏场、游泳池、果园……我想,这里的环境可比瓦尔瓦拉当年的环境要好许多倍,她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干出那样辉煌的事业,我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更要把全部的爱心、全部的智慧和汗水献给祖国的下一代,献给天真可爱的孩子。我要教孩子们爱祖国、爱劳动,培养他们勇敢、诚实,让他们一个个聪明能干。我要带他们到游戏场锻炼,带他们到田地看农民辛勤耕种。一个年轻的女教师身边围着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那是多么富有诗情的画面呀!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我沉浸在幸福中。
(二)理想与现实
老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我盼望已久的幼儿教育生涯开始了。从第一次走进我们班的活动室起,我就爱上了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整天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做游戏。我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画画。我带他们观看农民劳动,带他们在月光下散步。工作是那么轻松,心情是那么愉快。尽管当时六一幼儿院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但对我来说,并不想家。年轻的我对未来事业充满了种种美好撞憬。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历史是要人自己写的。我决心在自己工作的每一页历史上,写满奉献给孩子们的收获……
但是,就在我上班没多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天,我和保育员一起安排孩子们午睡。在卧室,孩子们陆续地躺安稳了。这时,保育员走出卧室去活动室收拾碗筷。卧室内的空气开始有些浮躁,有的孩子在床上不安地翻动,不久又出现了孩子们相互细语声,而且声音愈来愈大,紧接着孩子们竟从床上爬起来,有的嚷,有的唱,有的跳。眼看这幅情景,我蒙了,全身每一根神经都紧张了起来。这时,卧室的门打开了,保育员走了进来。孩子们竟马上一声不响地悄悄地躺下来。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像十五个醋瓶翻倒,真不是滋味。好容易下了班,我跑回宿舍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我真弄不明白,难道刚从幼师毕业满肚子“幼教理论”和“教法”的老师,竟不会安排好孩子的午睡?那些每天缠着我的孩子们怎么不那么可爱了,平时和我又唱又跳的孩子,怎么都不听话了……我感到很委屈。困难接踵而来,让我最苦恼的是总有一些个性很强的孩子像专门捣乱似的,不接受我的教育。有时我认真准备好的一节课让一些淘气的孩子搅乱了,精心设计的一些有趣的游戏也让他们弄散了……我还发现平时愈是和我要好的小朋友,愈不听话。渐渐地我怕走进活动室,总是小心谨慎地上班,生怕又捅了哪个“马蜂窝”收拾不了残局。我的情绪开始波动,心里很苦恼,一个问题经常在我心中总得不到答案:难道我不适合做教养员?正当我思想上徘徊的时候,迎面走来了我的恩师枣姚淑平老师。
(三)引路人
花木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在我成长的路上,有幸遇到了许多这样热情帮助我的老师和引路人。其中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姚淑平老师和方明老师。
我的恩师枣姚淑平
我庆幸自己在刚刚踏上幼教这块圣洁的土地时,遇见了一位不平常的女性,一位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著名幼教专家枣姚淑平老师。正当我在工作中访惶徘徊的时候,姚老师把我找到她的办公室。她亲切和蔼地问我:工作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我如实地做了汇报。她认真听完后没有告诉我应该如何带班,如何对待困难,却给我讲了六一幼儿院的院史,她告诉我六一幼儿院的老师们是怎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教育烈土们的孩子的。他们抱着一颗不仅要保护孩子生命和健康,更要培育具有优良品德的革命后代的革命信念,勤奋忘我地工作着。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保教人员不顾个人安全用自己的生命掩护孩子,虽然经过三千里的行军,但孩子们安然无恙……听着排老师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看着那些催人泪下的回忆录,我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那就是:“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爱孩子”。有了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有了爱,就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而这种爱要倾注在全部事业中,倾注在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我感到自愧,深深地感到干一番事业,仅仅是靠幻想和愿望不行,更需要艰苦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我学着她们的样子,把“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的精神,做为我的行动指南。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在生活上做孩子的慈母,爱每一朵小花,每一片绿叶;在游戏中做孩子的同伴,打开那一扇扇萌发着智慧的心灵之窗;在教育上做孩子的严师,不放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教育孩子,我开始观察、研究孩子,渐渐地摸索出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不同特点、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特点,并摸索着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我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孩子懂事了,进步了,我也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感到了工作的乐趣。
姚老师对我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恩师的意义,也许并不仅仅限于专业上的教诲和引导。专业之外的一次随意的谈话,也可能让人终身受益,而那不经意间流露的人格和精神勉力,在我的内心里树立了一个永久学习的典范。尽管敬爱的姚淑平老师已别人世,但她的感人事迹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也将永远在我们的事业里闪烁光芒!
方明老师给我引路
(四)好伴侣
人们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要说:“成家的女人如果能干出一番事业,背后肯定有一个了不起的男人。”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有一个非常理解我、支持我的丈夫。
爱人老孙给了我许多的支持和帮助,他启程赴苏联学习的前夕,道别时我们一起畅谈各自对未来的憧憬。到苏联后,他特地跑到莫斯科国立大学旁边的幼儿园,观看幼儿教师的活动,并且和苏联幼儿园的孩子们照了像。他还把一些苏联幼儿教育的资料、文章,翻译成中文寄给我。记得他在信中写道:“当我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想起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美好,仿佛看到你正和孩子们在一起……”
对于在幼教事业上刚刚起步的我来说,得到远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是多么亲切,多么重要啊!
老孙回国后,他可称得上是我的第一个“观众”,第一个“读者”。我在他面前试讲,演示我的教学活动。我写好的每一篇文章,总要给他看看,而他也总是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一次,在我要完成一部书稿的紧张日子里,正值他做青光眼手术,我到医院陪床,他仍然要我把正在完成的书稿念给他听,忍着病痛提出了修改意见。老孙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喜欢音乐、绘画,他的这些特长在我的工作中也派上了用场,有时,他看我画教具忙不过来就帮助我画……
平时,我常向老孙叨念,想多看点东西,但是手里的资料却极为有限。老孙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他订阅了多种报纸、杂志,不仅翻阅和自己工作有关的资料,还留心有关教育特别是幼教的文章和报导。每当看到这些材料,他总是替我保存好或用红笔标出。这使我获取了有关幼教的大量的信息。当我表示谢意时,他开玩笑地说:“我是咱们家的秘书。”
结婚后的前20年,我仍住在西郊六一幼儿院,家在城里,每星期回去一次。公公婆婆已经年迈,繁重的家务劳动由老孙承担了下来。诸如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辅导孩子功课,带孩子看病……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对我说:“别的孩子想家都哭喊妈妈,你的孩子想家怎么哭喊爸爸呀……”
老孙也是个忙人,有时出差,有时出国,社会活动也多,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工作更是紧张,但他仍然尽量挤出时间在事业上支持我、帮助我。是啊!我们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所以说它是幸福的,那是因为在这个家庭里充满了爱和责任感,充满了相互之间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四、爱的力量
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爱”。这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爱的力量,爱的温暖能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能感化幼小的心灵。
(-)爱心体现在关怀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上
延安保育院的优良传统一直在我心里,“保教结合,科学育儿”成为我每日工作的指导原则。我深深地感受到:热爱孩子绝不是理论的说教,而是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它不仅仅体现在教师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教育活动中,而且还体现在科学安排幼儿生活的每个细小的环节上。每天要照顾孩子吃饭、盥洗、大小便、睡眠、洗澡,特别是孩子每次洗澡之前,我们都要把每件衣服认真地进行检查,为孩子钉好脱落的钮扣。早上孩子起床前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检查孩子的衣服是否合适,把孩子的活动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明明亮亮,还要检查孩子户外活动的场地是否安全……这一切看似小事,但它却与孩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做好这些工作,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这使我懂得做个教养员不仅要懂三学、六法,更要时时刻刻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放在心上,而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之中又处处渗透着教育因素,对孩子的熏陶感染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在饮食方面,我注意观察每一个幼儿的饮食特点,帮助他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天气变化了,我帮助孩子增减衣服,关心每一个孩子,我为孩子叠好每一个手帕,洗干净每一件弄脏了的衣服,摆好每一双拖鞋,为他们轻轻揩掉流着的口水和鼻涕,甚至孩子们每天大便,我都注意到为他们准备好干净的卫生纸……
(二)用智慧和爱心去读好幼儿这本书
我深深地感到,孩子的世界是最纯真、最透明、最敏感的,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即使是目光扫一下,也会使孩子们产生深刻的感受,他们的心灵,会像接受电波一样,立刻引起共鸣反响。对孩子绝不能表露出有丝毫轻视和厌恶之情,因为它只会把孩子从你身边推开,离你越来越远,形成隔阂甚至对抗,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沙兰是一个刚转到我们园的孩子,她很老实,内向。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既不说话,也不和小朋友做游戏。和她说话,她总是睁大着惊恐的眼睛,向后躲着。从她进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尝试着主动接近她,引导帮助她大胆地参与小朋友们的活动。然而她还是怀疑地躲避着。对此我走访了她的家长,她的妈妈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曾受到过一次伤害,有一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就生病了,反复说的是一句话:‘就你傻,老实,傻丫头’。从此,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什么都怕,特别是见了陌生人,就像小家鼠似的,一句话也不敢说。”我心里一惊,教师的一句批评,对成年人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孩子那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却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看到孩子又怯生生地缩在角落里,一副可怜的样子,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给沙兰幼小的心灵以温暖和慈爱,让她和其他孩子一样跳起来,和其他孩子一样笑起来,快乐幸福的童年应当属于每一个孩子。
从此,我特别注意观察沙兰,了解她喜欢的事情和使她感到恐惧的事情。我很快发现了沙兰害怕大的声音,害怕具有竞争性的活动,而她所喜欢的是绘画,并且她的画立意非常奇特,调色布局也很协调。于是每次和她讲话,我都蹲下身子,用非常轻柔的声音。一次,她自己画了一所小房子,坐落在长满小草和野花的森林中。我走过去,亲了亲她的小脸,说:“沙兰真聪明,画得好极了。”沙兰一开始有点紧张,但看到我对她微笑时,她终于笑了。忽然她说:“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小脸。“老师,聪明了就不会傻,是吗?”“你很聪明,一点也不傻。”“以前老师说我傻。”我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害怕,对什么都退缩的原因了,一个幼小的孩子,背着“傻”的包袱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可能会有活动的兴趣呢?我拉起她的小手认真地说:“你一点也不傻,以前老师说错了,你实际上很聪明,记住了吗?”她睁大了吃惊的小眼睛:“真的?”我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看着沙兰那纯真的眼睛,我的心不由一震,孩子也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呀!那一天,沙兰第一次在班里笑了。据她妈妈讲,沙兰第一次回家和妈妈说了好多好多的话,她说:“我不是傻孩子了,幼儿园里的老师喜欢我。”从此,沙兰变成了一个活泼爱笑的孩子。
(三)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发展
有一年,我接了一个大班,这个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他们往往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不善于完整地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甚至自己受了委曲都不会申辩。用什么办法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我冥思苦想,彻夜不眠。有一天在下班去买菜的路上,一家照相馆橱窗里陈列的照片吸引了我,照片上的人物年龄不同、性别各异。我下车仔细端详,一个发展言语的方法想出来了,“有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也要开个“照相馆”,让孩子们在参加“照相”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我高兴地蹬车回家,到了家才发现买菜的事早已忘了。我连夜开始为开“照相馆”做准备。当“照相馆”的场景、服装、道具……准备就绪后,“照相馆”开业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照相馆”,一下子进入情境之中,个个争着来“照相”,争着做“摄影师”。孩子们按着自己的意愿装扮自己,有的化装成舞蹈演员,有的化装成炊事员,有的化装成足球队员,有的化装成爷爷、奶奶、老师……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向“摄影师”表达着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摄影师”不仅用热情的语言接待每一位“顾客”,还用语言描述了每位“顾客”的外貌、职业、心态和设想着他的未来。在“照相馆”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非常活跃,他们练习了口语表达,还学着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后来孩子们不满足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场景了,小“摄影师”们把镜头转向坐得满满一屋子的参观者,走到参观者面前有礼貌地问:“阿姨!我可以给您照张相吗?”“爷爷,您想照相吗?”……得到允许后,他们又创造性地描述不同年龄、不同面孔、不同神情的摄影对象。我高兴地发现孩子们把老师教的表达方法运用自如了。在这种生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每个孩子都显得轻松、愉快。这种气氛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参观者。这次“照相馆”活动之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明显地提高了。
(四)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过得充实和快乐
对孩子的爱心不仅体现在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而且还体现在科学地组织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刻,都能够过得充实,获得快乐。我力求使幼儿在园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得到合适的教育,都能够感到爱的温暖,都能够受到智慧的启迪……
孩子们大多有着喜欢得到第一的天性,他们喜欢当第一个,并从竞争式的比赛中获得乐趣。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环节中,教师为了鼓励幼儿动作迅速,不磨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引导幼儿去比赛,去争当第一个。这种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午睡后,孩子们起床的时候,平时比较麻利、动作很快的几个孩子却慢慢悠悠地磨蹭了起来。教师鼓励他们争第一也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呢?
一次午睡起床,李力小朋友又缩在被子里,一动不动,在床上愣神儿。我走过去说:“李力,快穿衣服,让老师看看你能不能得第一。”可他懒懒地说:“我能得,可我不想得第一。”“为什么?”“没劲,穿好衣服还要等。”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们不愿意争是因为得到第一后没有活动可做,只能呆呆地等到最后一个孩子穿好衣服才能去活动,过于机械的要求,耽误了孩子们宝贵的游戏时间。我教育孩子的原则之一是:让孩子不虚度在园的每一天,让他们每一天都能有所收获。同样,让孩子在一天的每一个时刻,都能过得充实和快乐,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此,我适当地调整了规则要求。允许孩子们穿好衣服后自由活动一会儿。于是,用不着去督促,他们都争先恐后地穿好衣服去做他们喜欢的游戏。
五、把爱心建立在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基础之上
孩子们有着敏感而多情的心灵,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了解和尊重他们。不了解不尊重幼儿,教师的爱便失去了具体内容的依托,它将会变成一张空头支票。
(一)不能看不起他
有一年,我新接的大班上,有个叫许安的小男孩,是全园出名的随便乱拿别人东西的孩子。他拿别人东西的速度之快出人意料,而且还会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此,老师们伤透了脑筋。甚至他的父母也认为这孩子天性如此,不可救药。我不相信孩子的天性本恶,像对待一个好孩子一样教育他,尊重他,然而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有一次,我在整理抽屉时,顺手把一颗糖放在桌子上,我离开还不到两分钟,回来时糖已经不见了。我问许安,他摇摇头说不知道,然而他的表情已经清楚地把答案写在脸上了。我没有批评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轻地说了一句:“小孩子吃糖多了不好,虫子要龋病的”。他没有说话,但从那以后,他不再用一双敌意的眼睛看我了,对于老师,他开始打消了戒备心理。不过他依旧未经别人的许可,随意拿人家的东西。有一次午睡的时候,我把班上另一位老师落下的一双手套顺手放在他对面的床上,转身帮助一位小朋友整理被子,刚刚五分钟,手套就不见了。看看对面的许安,他躺在那儿一动不动,但是他藏在背后的手套也清清楚楚地露在外面。我说:“刚才老师放在这儿一双手套,你见了吗?”“没有,我没有。”他说。“那,也许是康老师记错了,不当心把手套放在了你的背后,让老师看看好吗?”手套终于找出来了。我说:“这是李老师的手套,没有手套,李老师把手冻坏了,就不能带小朋友们去做游戏了。”我很为许安的事情苦恼,他为什么拿人家的东西呢?从对他的观察中我发现他并不是那种占有欲望特别强的孩子,他随随便便拿人家的东西,也常常很随意地丢掉它们,对拿来的东西并不在意。再进一步观察,我发现了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幼儿园里,他几乎是无所事事。其他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做着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他却游来荡去。原来他拿别人的东西仅仅是满足于这一具有刺激和冒险性质的过程。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试着引起他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并教给他一些活动的技能技巧。终于在园里,他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他旺盛的生命力有了“用武之地”。从此,不要别人的提醒和监督,再不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了。孩子们大都有着充沛的精力和活动热情,引导他们释放出来,给孩子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孩子自然不会再去做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了。
(二)给孩子创造遵守要求的条件
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有一定的常规和制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孩子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创造遵守常规和要求的条件。使幼儿自觉遵守要求的妙诀在于给孩子创造服从要求的良好条件。
孩子们在起床的时候,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拖鞋,小脚丫踩到地板上,既容易着凉,也使小拖鞋失去了作用。为此我们一再要求起床时脚要踩到拖鞋上,然而效果并不太好。我忽然发现孩子起床坐起来时,小脚所踩到的大都是相对于床的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那么把拖鞋放在这个固定位置上,将会怎么样呢?我不厌其烦地做了尝试。果然孩子们起床后很容易地找到了小拖鞋。原来闹哄哄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我在孩子们睡下后,总是一双一双地把小拖鞋摆好,使孩子们一坐起来脚就能够到拖鞋。这时,我再要求孩子们下床时脚要踩到拖鞋上,不能赤着脚在地板上乱跑,孩子们很快做到了。起床时非常整齐有序,再没有在床下钻来钻去找不到拖鞋的现象了。
(三)让孩子明白常规要求是为了他们好
有一年我新接了一个全园有名的乱班,许多老师都为这个班的纪律和常规培养伤透过脑筋。特别是午睡的时候,这个班乱的更是不可开交,怎么办呢?我没有要求孩子们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而是在孩子们躺下的时候,走到平时比较能闹的孩子身边,问他们:“今天你们是喜欢自己睡呢,还是喜欢让老师看着睡?”他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我们喜欢自己睡!”孩子们齐声回答。“很好,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个小朋友睡得最快,睡得最好。”我高兴地对他们说。孩子们很快安静下来。“小朋友们好好睡,老师去给你们准备明天的玩具去。”我轻轻地退出了睡眠室。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坚持性和自我克制能力还很低。睡眠室刚刚安静下来还不到五分钟,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窃窃私语声。我又轻轻地返回到屋里,走到几个说话的孩子那儿,压低声音对他们说:“小朋友们睡得都很好,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听一听哪个小朋友睡得最好,哪个小朋友还没有睡着,待一会儿起床的时候告诉老师,好吗?”给予任务实际上是引导孩子自我克制和自我监督。这几个孩子自己首先停止了说话,不久,他们都安静地睡着了。让孩子们遵守规则要求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让他们明白常规要求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他们更好。
(四)释放生命的能量
孩子大都有着充沛的活动热情和巨大的生长能量,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它们释放出来,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越个别的孩子越有其特殊的需要,有其特殊的兴趣与爱好。他们并不是不服管教,而是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充沛的精力没有机会得到发挥。
我曾经带过一个名叫贾岩的小朋友,他非常倔强任性,和小朋友们经常发生冲突,还爱咬其他小朋友,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闹将”。教师和家长几乎用了所有的方法教育他都无济于事。有一次,他又把一个年龄比他大的孩子咬哭了。那个孩子哭着向我告状,贾岩不安地站立在一边。我没有马上批评贾岩,只是拉起那个小朋友的手,吃惊地说:“哎哟,胳膊都咬红了,该多疼呀,快给他揉一操吧。”贾岩乖乖地拉起那个小朋友的胳膊,给他揉了起来。我接着说:“如果咬破了,可就不得了啦,胳膊受了伤,就不能玩玩具、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那多难过呀!”听着听着,贾芝小朋友的眼里也噙起了泪珠,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他后悔了。对他的进一步观察我发现他也有许多优点,贾岩精力充沛,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特别强。于是我慢慢地启发他,引导他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上。慢慢地,这个全园有名的“闹将”再也不闹了,我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获得更新的进步。有一年冬天,一场大雪刚刚下过,贾岩玩得非常兴奋,他捧起一把雪放在窗台上,接着又捧起一把雪堆积在树下,然后又飞快地捧起一把雪放在教室里,如此反复了好几次,玩得非常开心。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作一个科学实验,想看一看哪一堆雪化得最快!”多好的孩子啊!我为他天真的童趣,为他探索的智慧感动了。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作为教师,在观察孩子、读着孩子这本书时,也是在读着书中的智慧,读着孩子们的智慧啊!
六、播种的收获
当看到三十多年来我所培养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我的心充满了欣慰和喜悦。当年播撒在孩子心底的种子,今天已经绽放出芳香的花蕾。每当我翻开孩子们一封封发自国内、国外的信件时,我都会感到无限的幸福。我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播撒爱心的职业而感到自豪。
我所教过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大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有的升入小学后代表小学生参加一些国际交流活动;有的在中学就担任校刊的编辑;大学毕业后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高等学府的教师,有的在驻外大使馆工作……
多年来我在幼教园地里的辛苦耕耘,已经得到了丰厚成回报,收获了累累硕果。我深刻地体会到,所有的成绩和收获都是用爱的奉献和勤奋刻苦的工作换来的。虽然我做了一些平凡的工作,社会却先后给予我“优秀园丁”、“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我十分清楚,成绩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正如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讲的,“世上什么事情都可能持久,唯有成功之日无法持久。”而对于以后,依然需要更大的努力。我感到无愧的是,没有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我曾为我的事业做出了努力。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生活的真正含义在于追求,为着理想去奋斗,去探索,是人生最为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康德瑛简介
把爱献给孩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