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鸿志,现任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他在
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领域有着超过三十年的经验。郎鸿志的科研成果突出,1996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并获全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
郎鸿志,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多年。由于其科研工作的成绩突出,1996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郎鸿志教授于1982年和2003年两年在日本
冈山大学医学部和
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研究
脑血管病。2006年与日本东京慈惠大学从事超声溶栓研究的古幡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古幡教授在超声溶栓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郎教授与古幡教授在超声溶栓的基础研究实验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古幡教授对郎教授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绩表示赞赏。由于郎教授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中的研究成果和对经颅超声科研工作的贡献,1998年由
河南省卫生厅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郎鸿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国际上首先开始了经颅超声治疗
脑血管病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经颅超声治疗的安全剂量(中科院医学情报所的查新资料证明)。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的治疗,在1976年《
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了“经颅超声治疗脑血管病1005例报告”,这是国际上使用经颅超声治疗脑血管病、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的第一个报告(中科院医学情报所的查新资料)。继之1980年郎教授编著出版了《脑血管病的超声疗法》一书,此书是国际上最早的关于“经颅超声治疗脑血管病的”的专著。1983年又在日本
川崎医科大学、川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脑血管障害の头部超音波治疗”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和好评,为此,川崎医科大学特邀郎教授为其学会会员。郎教授不仅在临床上使用经颅超声治疗仪抢救和治疗了大量的脑血管疾病人,而且在经颅超声治疗的机理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超声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观察”“超声治疗对
脑梗死血管的再通观察”“超声溶解血栓的体外实验”等。
4、1974年在《天津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经颅超声治疗脑血栓形成17例报告》,这是国际上使用经颅超声治疗
脑血管病的最早的报告(有资料查新报告)
5、1976年在《
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了《超声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及后遗症1005例疗效分析》的文章。
6、1976年在《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
脑梗死时正常脑组织与坏死脑组织之间存在“过渡带”的
细胞处于高度抑制状态,当“过渡带”的细胞供血改善时,高度抑制的细胞兴奋,神经功能得以恢复;而当供血减少时高度抑制的
细胞死亡。郎氏“过渡带“概念的提出比1981年
丹麦学者Astrup提出的“半暗带”的概念早在五年。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脑梗塞得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9、1983年在
日本《川崎医学志》上发表了“血管病障害の头部超音波治疗”文章,并被邀为日本川崎医学会会员。
12、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
15、2007年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上》发表了“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超早期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