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1198—1250)字忠泰,号东斋。三泽(今尚湖镇山宅)人。早年与弟陈荣夫师从饶双峰。宋绍定二年(1229年)
进士,授
冯时行县令,历官两浙都运使,又迁六部架阁,终官兵部侍郎。
开庆年间在
都昌县创办东斋书院。
陈大猷学问渊博,对理学的研究颇有成就,为金溪学派一代硕儒。尝用朱子释经法、
吕不韦读诗记例,采辑群言阐述己意;效朱烹注四书例,编著《或问》,对诸派之学说作取舍,又著《尚书集传》。其学术思想对宋代学者影响深远。
陈大猷为官清廉,注重教化,曾于故乡设山泽书院;任
缙云县县令时曾以自己俸金换得
地基,在美化乡创设美化书院,纯化风俗,培育人才。其子陈存德宦名谦亨,登
淳祐二年
进士,有“父子继登,文学为优”之誉。
陈大猷(1188~1275)字子谟,又字允升,号东斋,为宋时根溪陈氏宗辅公第二子。史载为“吴宁惠化里人”(
东阳市根溪人,现属
磐安县安文镇根溪)。
绍定己丑(1229)登进士第。时,
礼部侍郎直学士德秀,见文“异而目之”,捷举为翰林院
大学士。庚寅(1230)出任
江州剌史。任上“操断举措,决事如神,狱常定在四五”。不久,加盐运司副使,兼管
四川省军事。公以当地“盗贼蠢起,轻而易乱”的特点,“用重典以威奸暴,铺大和以惠众寡”殴除物害,消除隐患,以使一方平安。秩满后,奉召回京。帝欲出兵,报“
宣和靖康之变之仇”,问公如何。公对曰:“
河南省一带地八陵俱在,国家固不可一日而忘,何恐此举之后,圣虑愈烦耳。”人称此话“言微意深哉”。
端平初(1234)丁母忧,回吴宁瑞山乡惠化里(安文)隐居。当地郡公诸卿纷纷前来交往,公对行贿者一律谢绝。
淳祐二年(1242)征诏,公曰:“君命也,安敢逃乎?”入京,拜吏部左侍郎。在位“不以隐忠固位,不以许直洁名,上疏数十万言,使党禁尽开,正字乃明于世”,史学家评之:前有德秀,后则公之力不浅。十二年(1252),闽浙大水,严、、婺、信、台、处、建、剑、郡,凡九郡受灾严重。公与参知政事
徐清叟引用
刘奭时
关中大水的故事以奏。帝曰:“闻卿治外,视民如子,昨读上书,可见忠诚,朕甚喜之。”遂下旨遣使分行赈恤。
宝祐元年(1253),以吏部左侍郎升六部中转登驾阁尚书,居相位。
景定四年(1263),蒙古提出要置摧场于
襄阳市城外。
淮南西路招抚使
吕文德建议请许。众公卿以为无须他虑,公独主张“戒之诈,必不可许”。后蒙古果然纵兵大掠而去。帝对公嘉叹有之,加封公为太子太傅仪同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食邑二千三百户。庆宗即位,咸淳中时有廷争,公从容以讽,圣听纳用。谓公曰:“卿辅我先帝,真宰相也。今边境日蹙,而江东无宁岁矣,卿勿以老故而弃朕焉。”因是公打消归老之念,竭诚尽力忧劳庶政。竟于德元年(1275)十一月十二日
于正寝。遗体运回瑞山乡葬于九平寺后,享年八十八岁。公
曾祖父希宥封州
司马,曾祖妣吴氏封夫人;祖仔瑞封大理寺少卿,祖妣王氏封
韩国夫人;父亲宗辅为
刑部郎中升观文殿
大学士,母
孔姓封
鲁国夫人;公娶
吕姓,封
秦国夫人,继娶马氏封楚国夫人;长子继周封为
监察御史,幼子谦亨封
兵部侍郎。宋德祐丙子两淮制置大使加参知政事右丞
李庭芝撰有《架阁尚书赠太子太傅同平章军国事太师东斋陈公墓志铭》,
咸淳辛未,有宁武州司户
参军熊禾撰《尚书东斋公行略》,文载《根溪陈氏宗谱》。
宋陈大猷著《尚书集传》十二卷,《或问》①二卷。〔眉批:大猷登
绍定 二年(一二二九)
进士,是
南宋后期人。〕其《或问》刻于《
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序云:宋东阳陈大猷作《尚书集传》,用
朱熹释经法、
吕姓《
读书记》例,采辑群言,附 以己意成编。宋季其书盛行,学者多宗之。《集传》而外,复成《或问》二卷,明《集传》 去取之意,亦犹紫阳《论、孟集注》别为《或问》②之旨也。《集传》未及见,而《或问》 偶有传本。尝取而读之,其中变难往说,著其从违,使治经者有所依归,无歧途之惑,其 便于学者甚巨。惜全编不可得见。
《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或问》云:“今《集传》已佚,存者惟此两卷。”
邵懿辰《四库目录标注》云:
平湖钱天树云:“小重山馆胡氏得郡城陈氏所藏陈大猷《书集传》 十二卷,是元本,惜缺页甚多,校颇难,欲重刻而未果”书末附录载邵氏咸丰庚申(一八六○)致蒋寅书,其一云:“弟屡阅通志堂所刻《或问》,识见甚高,笔力又好,渴想见其全书。今吾兄幸得遇之,岂可轻轻放过。”其二云:“陈大猷《书传》??如并非《或问》,则是世间绝无仅有之惊人秘,万不可当面错过。”其三云:“陈大猷《书传》遂为他人所得,可惜之至。但仍恳查访何人所得,或可辗转觅借否耶?”想见其如饥如渴之忱。顷览新出《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则“《书 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宋陈大猷撰,元刻本,十二册”赫然在焉,为之狂喜;惜一时事冗,犹不能往观耳。〔眉批:已去看过,知不但缺页多,烂版亦多,确难重刻。〕
别有一都昌陈大猷,号东斋,师饶双峰,著《书传会通》,为元
陈澔之父,其时代后于东阳陈大猷。元董鼎《
尚书辑录纂注》(通志堂本)录陈大猷说,盖非著《书传会通》之东斋陈大猷。盖东斋受业
饶鲁,鲁受业黄斡,干受业
朱熹。而东阳陈大猷之《或问》,称熹但曰“朱氏”、“晦庵氏”,持论颇示异同。其论《尧典》 “敬”字一条,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此为
杨简取《
孔丛子》语为宗旨者,杨与朱若敌国,故两陈大猷为两学派(以上摘录《提要》)。又《乐意 轩目》所云宋本,或即此元本之误,以同为十二册。如缺页多,则即胡氏藏 本。将来如可抄出,可用董鼎引文作校。
根据《山泽陈氏宗谱》为磐安三泽人,根据《根溪陈氏宗谱》及《安文陈氏宗谱》为
磐安县安文根溪人。
根据
永康市县志,三泽(今
尚湖镇山宅)人,陈忠泰,字大猷,
绍兴市二年壬子科,1132年进士及第,陈谦亨,1241年进士,可见争议明显,父子俩年纪相差109岁。
其父宗辅公(1152~1226)讳天机,字
尹吉甫,号
鄢陵县,宗辅为谱名,宋代东阳根溪人(现磐安根溪人)。登
赵扩朝庆元丙辰(1196)
进士,授湖广
襄阳府宜城
县尉,累
刑部郎中提刑,迁升观文殿
大学士。卒葬安文根溪伏虎山,因形似伏虎形,称伏虎墓。安文谱有子六(根溪谱有子五):大蔡(根溪谱无此人)、大功、大猷、大礼、大康、大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