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原名,出身于北京宣武门外牛街一个寒苦的
回族家庭。少年时拜清
满族头等扑护德二爷(名世庭)门下,潜心学习掼跤。嗣后,又师承北平国术研究会会首白锦兼学炮拳,两种技艺相辅相成,沈三亦如虎添翼,成为当时北京跤坛上无出其右的魁首,赫赫有名的头面人物。
个人经历
当时,前门外珠市口大街开明戏院迤西半里地,有一家坐北朝南的戏园,名曰“第一舞台”。北京的
京剧与
梆子等大小戏班,在这里轮番演出。1921年底,这家戏园大门外,忽然贴出了一张引人注目的海报:“
俄罗斯大力士彼得洛夫,威震中华,天下无匹,莅临献艺,为期三天。”门楣的上方,悬挂着洋力士的半裸体广告画,肌肉隆隆,傲视一切,显示出一副无与匹敌的样子。
海报与广告画的诱惑力,再加上无聊的帮闲文人在几家报纸上大肆吹嘘,于是乎象“彼得洛夫力能扛鼎,斗死
犀牛”等不经之谈,传遍了六街九,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艺高胆大、血气方刚而又富有民族正义感的 沈三,耳闻有关彼得洛夫传言之后,一股义愤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观察这位洋力士的功底,他破费了大洋一元的门票钱,买了前排的一个雅座。
彼得洛夫的表演,是在洋鼓洋号伴奏下缓缓进行的。他先用双手托起一个黑乎乎的大铁球,在台上绕行了三圈儿,而后又举起一副白花花的杠铃,连续做了几个下蹲动作。仅这两下子,便把台下一帮观众唬得目瞪口呆,自以为大饱了眼福。殊不知武林中有这样一条谚语:“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 沈三的眼中,彼得洛夫不过是一只有拙力的笨熊。凭着中国武术的灵巧敏捷与变幻莫测的招数,挫败这个不可一世的洋人大力士,易如反掌。
当彼得洛夫和他的助手们正欣欣然陶醉的时候,万没有料到一个具有中华民族血性与尚武精神的硬汉子,即将在翌日要将他扑倒在中国观众的面前。
北京的12月,朔风凛冽,天寒地冻。然而,第一舞台里却是人声鼎沸,热气腾腾。彼得洛夫为期三天的带有挑衅意味的演出,已经是最后一场。台下的观众显然比前两天增加了许多,那些不惜破费5块大洋买“飞票”进来的看客,因为连“加座”都找不到,只好在戏园的三面“贴大墙”。
沈三和几位前来助阵的知己朋友,早已夹杂在前三排的人群中,伺机而动。
舞台上,彼得洛夫洋洋得意地晃动着茸茸的身躯,酱
红色的横肉随着音乐的节拍不时地颤颤悠悠,仿佛一只贪婪而凶狠的
棕熊,在寻觅着什么捕获物。他稍微做了一些准备活动之后,便首先卷弯了一根钢条,待一阵掌声响过,又单臂举起一个沉甸甸的“石锁”,得到比刚才更热烈的掌声。彼得洛夫踌躇满志,转身对坐在台上的矮瘦的翻译嘟噜了几句。只见那翻译如同领了圣旨一般。立即冲着台下阴阳怪气地嚷道:“彼得洛夫先生刚才说,石锁本是
中原地区武术家练功的玩艺儿,台下哪位武林高手如不服气,欢迎上台来试试!”
台下千余名观众屏气凝神,面面相觑。沈三再也按捺不住心头怒火,脱去
旗袍,露出“褡裢”,一个箭步蹿到台上,愤愤然说道:“我堂堂中华,素有武德十戒。彼得洛夫狂妄虚夸,自诩天下第一,斗狠逞强,横行不轨,且高抬票价,大有奸商铜臭之气。如此犯我武林戒律,理应除之!”言讫,顺手操起石锁提梁,轻轻一抖腕子,飕地一声抛至空中,刹那间以“
苏秦背剑”之势接住了石锁。满堂喝彩之声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聋。再看那彼得洛夫,先是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继而恼羞成怒,象只恶熊拼命地向 沈三扑来。
沈三毫无惧色,纵跳矫捷,弹指间绕到对方身后,飞起一脚,正踢中对方腰下“命门”处。彼得洛夫踉踉跄跄,半天才回身来。沈三看出了破绽,猛然进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左拳佯击敌手面颊,发右拳猛击其胸口。左右两拳,犹如二龙出水,既刁又狠。沈三趁着敌手招架已乱之时,猝然将右腿插其档中,来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跪腿得合”,彼得洛夫再也站不住,恰似塌了一面山墙,扑通一声跌倒在台上。自恃力大无穷、天下无匹的彼得洛夫,终于在一片喧嚣中悻悻离去。沈三挫败了
俄罗斯大力士,维护了民族尊严,从此益发名声大震。当年的《
晨报》与《群强报》由于报道了这则消息,居然创造了销售一空的历史纪录。
后于1945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