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新安江书画院秘书长
陈峰,祖籍义乌市,1962年10月生于建德市梅城。1979年师从马鹏先生(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80年代末移居加拿大),1982年被施南池先生(上海市著名书画家、诗人)收为入室弟子,并同时得到余任天、朱恒、洪世清等老师的指点。出版有《陈峰画集》、《陈峰山水画集》。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建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安江书画院秘书长。
艺术简介
陈峰的艺术风格
师承萧门 心语富春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传承和创新,没有传承,谈何创新!试想,历史上如果没有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碑帖,今天,到哪里去找书法家?正所谓无本之木必枯、无源之水必竭。然而,每个画家的心路和历程是各不相同的。
陈峰生长在古郡严州,宁静而秀丽的富春江孕育了他的绘画热情。登上乌龙山,远眺严州古城内外,兰江、富春江、新安江汇集于此,形成三江口,商旅轮渡不绝。兰江两岸,隐约缥渺,新安江一泻至此,显得安静平和,南北双塔对峙千秋,令人怀古、遐想。而富春江山色葱茏,植被茂厚,七里泷滩多水急,幽深而迷幻,相传五子胥由楚入吴,经胥岭、渡富春江,此渡口如今已改称子胥渡……传说与富春江山水之美,怡养了少年陈峰文静内向的个性,使他偏爱富春江,不论是春、是秋,或是冬夏,在河边行走,或是林中漫步,使其感到充实,欣慰,他的心默默地在和富春山水对语,故乡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他的绘画细胞
马鹏的出现,开启了他一生的航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鹏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副院长,是国内久负盛名的版画家,七十年代末,他来富春江七里泷林区体验生活,与陈峰相识,使陈峰如鱼得水,大自然赋于这位少年的热情,终于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示。他手摹心追,勤奋备至,受马先生启蒙,使他的起点比常人高。而马鹏现今已是加拿大的功勋艺术家,在他一生中,得少年陈峰为伴,成为忘年交,度过了富春江边最为难忘的日日夜夜。常引以为念,深感慰解。他与人说:一生难得有此君。
溯钱塘,经富春江、新安江上黄山,广州汉密哈顿是历代画家的首选之路。然而,遍游各地名山之后,每位画家的心路却各不相同。沪上著名画家施南池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吟诗、作画、著文无一不精,他对于富春江新安江山水情有独钟,退休后数十年,几乎有一半时间行吟于富春江畔。他来建德市最初认识的是陈峰,见陈峰温文尔雅,为人真诚,收他为入室弟子,传为佳话。并授以平生所学。
施先生是著名画家萧俊贤(《清代画史》称萧俊贤山水“出宋入元,以造化为师”被称为“萧派山水画”;日人大村西崖所著《中国美术史》称之为“民国以来一大家”)的高足,二十六岁时经画家谢公展引见,拜萧俊贤为师,常侍萧先生左右,苦学不辍,深得萧先生赏识。其山水画苍古浑厚、淡远秀逸,其兰竹随手而就,飘逸洒脱。施先生课徒,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皆有法度。陈峰勤于耕耘,数十年来,反复揣摩。他的画,已得到萧派绘画的精髓,其笔情理念,正是从他对富春江山水的感悟而来,淡而弥厚、清而弥永,他画画,实际上是在和富春山水对语。
2012年8月28日
陈峰艺术的自我定义
我认为,除了与以前的停滞不前的文化生活相比而显得非常富有活力之外,从艺术的内在思想的质量以及对新形式语言的探索来看,整个前卫艺术探索时期中相当数量作品本身却含有不确定价值趣味的混乱的低级相对主义色彩的文化特征。其中的现象和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我总体上倾向于下面的批判:有许多作者基于被物化了的“现实的”“深刻”悟性--诚如前卫艺术家中较有理论涵养的丁方先生所言:“20世纪的残酷现实使得太多的人体验,亲尝种种隐藏在理想,正义后的血腥和欺骗......”他们在精神中所得出的世界是相对的,破碎的,或者是不确实的,无根性的,偶然的,因而又是荒诞的。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牢固的但混乱的观念。它可以在人类思想史上隐隐地追寻到一个非常遥远的“场所”。只要回顾历史上相关的巨大社会动乱之后的相应时期的某些思想与价值观念的特征即可。然而,不可否认,这却是短视的,极其有害的,因为它自身包含有它的认识论意义上的最终“归宿”,并导致了人性的败坏。在那场由共蚕党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文化与人类精神的没法用任何词汇形容的灾难],人们的精神以及多样性的趣味遭到沉重的毁灭性的打击。文化的几乎一切基础都不复存在。这场灾难的影响是深远的,它造就了新的人性类型--那种既不是传统中国的“礼义仁智信”,也不是西方的公正仁慈与博爱,更不是那些当权的领袖们所想象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新人”。文化大革命以后,产生了一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没有文明的继承概念、什么都可以毫无障碍地组合、没有任何内心世界的观念,等等,总之,是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支离破碎的艺术家头脑。在这些艺术家---他们总是“别样”看世界--看来,艺术是世界的一个“碎片”而已,因而在本质里在劫难逃--肆意奸辱之又何妨?!他们象拨弄一个玩具一样,把美、善良以及别人的信念拨来拨去。我曾听到一个新潮美术家声称,他是在碎片的夹缝了赌博!这样,在一种混乱的精神驱使下,在对艺术的本性缺乏起码的认知的状态中,艺术家把这一切在取消任何艺术的价值判断之后,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塞入了他们的作品。有些作品应该说做得相当隐蔽,有的还穿上了美丽悦目的外衣。
艺术作品相对于艺术家而言,在信念与理解方面看来从来不是不确定的或模糊不清的。它显示了某种恒古以来永驻艺术家精神世界里的“支点”。在形式语言方面,艺术作品又是以如此明确的方式展现于人的感受的丰富性里。至于一个人真的感到或产生不确定性,模糊感,那么这个人还需受教育,自我改造以便首先形成自我完善的世界,包括语言的锤炼。纵观这一时期的作品,他们大部分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信仰的贬值,精神混乱以及美的沦丧或故弄玄虚。应该说,这正是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之浩劫之后,在面对西方辉煌艺术成就的无序而猛烈冲击时,中国文化界必然产生的悲惨的精神空白的结果。从艺术的形式语言方面看,在这一时期,急功近利的中国艺术家用了几年的时间狂热而迅速地走了一遍西方百年艺术史。堪称另一种“泡沫经济”式的文化。
作品赏析
陈峰作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艺术简介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