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坐落于
国子监街3号,是全国首家以民间雕刻为主题的
民办博物馆。馆主李松堂先生行走于北京拆迁街巷胡同,抢救出许多有价值的物件,故被称为“捡来的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2001年10月,2002年2月2日对外开放,旧址位于琉璃厂东街14号,2008年7月12日迁到现址。李松堂先生收藏曾被北京拆除的民居上的雕刻,门当、屋脊、瓦沿、影壁、门及其他民间建筑构件、装饰件和室内摆设、家具等等数千件。
博物馆背景
随着城市的改造,北京的城墙、我们祖辈世代居住的无以
计数的明清民居被拆除了,那些近千年来镶嵌在民居墙壁、门楼,活跃着
中原地区祖辈几千年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的民间艺术的独特建筑构件曾经被当成城市垃圾被清除。今天,它们理应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因为李松堂先生半个世纪以来抢救、保护的数千件精美的民居雕刻构建,并成立此博物馆,以延续我们民族的美好记忆。
四合院简介
国子监街3号是
乾隆进士徐廷芳的老宅,砖雕满院,古朴厚重。清末
戊戌变法时,六君子曾在这里密谈,因此被抄过。大门为蛮子门,
雍正年间一品文官团鹤祥云图案的台阶石,一对清光绪年间“丹凤朝阳”蹲腿压面石雕,东戗檐为乾隆年间“空城计”砖雕,西戗檐为乾隆年间“萧何月下追韩信”砖雕,两套砖雕是乾隆年间镂空
透雕的精品,门面四组清光绪年间木雕雀替,尤其是西房檐下的“双喜双寿”垂花镂空木雕,东房檐的“麒麟送子”精美绝伦,青白石大明鼓形
麒麟门墩,大门上的楹联是“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门当为明朝万历镂空双狮透雕,
乾隆26年的门楼脊背二龙戏珠衬托处宅院的古色古香,四合院内共有明清建筑雕刻构建就有数千件。
门洞有明清文字砖雕“循规蹈矩”、“克家振声”、“东海升红”、“松竹梅”,有
曲阜孔庙的石刻楹联一对“春祀秋偿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最为难得的是,大明万历年间带款的一对“钟馗捉鬼”
门神砖雕,1.6米宽、2.1米长的栩栩如生,完整无缺。第一进院,
芭蕉纹柱础一套及房檐垂花头坨头为明清雕刻,屋顶
菱角米檐、脊背、脊兽均为清中晚期砖雕,
木棉莲雀替镂空
透雕,精美的木雕影壁,油漆彩画的垂花门,被《
中华民居》杂志评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二道门。第二进院,东西厢房清晚期
谭嗣同亲笔书写的“气象维新”石雕匾额、一对石雕财神、石雕“刀马旦”人物窗。北房前廊清光绪年间门楣木雕有上百个人物,神态各异,石栏杆雕刻有“牡丹祥兽”,栏杆柱头上的
石狮、智猴、石瓜给主人带来吉祥,整块石头雕凿出来的鱼缸,配上石雕“荷花锦鲤”,预示着宅院连年有余,
咸丰年款的石雕井台“古泉”二字刚劲俊美,北房前檐为明朝绿色琉璃瓦,正脊几十块
乾隆的龙吻牡丹,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砖雕上的牡丹花瓣一片都没有损坏,北房东西两侧“先天卦位图”、“后天卦位图”,苍劲古朴,为元朝保留下来的侧影壁砖雕。墙壁上“福寿康宁”、“竹声震风”、“马上封侯”等文字雕刻。北房的西南角上,建造的明清角楼更具有北京民居的特色,告诉人们这个宅院是书香门第。
馆藏文物
藏品数量(件套) 318
珍贵文物(件套)210
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展品主要分为石雕、砖雕、木雕3个部分,包括春秋时代双鱼图案的瓦;秦砖、汉瓦;元、明、清时期的门墩、
上马石、
拴马桩石雕、石雕门楼、木雕门楼、屏风、
佛龛、藻井龙、彩绘斗拱等等。馆内摆放的几对门墩是李松堂先生收藏的400多对门墩中的珍品,其中一对是北京作为大都时候宰相府的门礅,图案为
赵孟頫绘制的“胡人饮兽”、“胡人驯兽”,堪称门墩中之国宝,尤其珍贵。其中多有国家博物馆未曾收藏者。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一块名为“皇帝巡游图”的
清代石雕梁。
馆主简介
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馆主李松堂,原名李伟,1949年生,北京人。在李松堂的名片上一面是写着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李松堂馆长,另一面写着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李伟院长。一张名片,两个名字,两种身份。他自己解释两者一点也不矛盾,其实就是干一件事情。办博物馆和
临终关怀医院,都是尝试临终关怀,博物馆是关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医院关怀这些临终的老人。他将门墩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医院各处,这让在此居住的老人,尤其是曾在四合院生活过的老人们非常感动,让他们有落叶归根的感觉,有的老人走不动了,也要坐轮椅让人推着每天摸摸那些门墩。
成长的启迪
李伟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中长大,爷爷是有名的老中医,家人都喜爱收藏玉器、古钱币,受家庭影响他很早开始集邮、集币。1994年
故宫举办的第一个私人展览就是他的古钱币展。目前李伟收藏有门墩400多对,最早的收藏品是他8岁时挨了一巴掌换回来的。门墩是伴随李伟长大的好朋友,8岁时赶上他家住的地方拆迁,看着工人把别人家的门墩劈里啪啦地用铁锤砸碎运走。李伟一个劲儿地央求爸爸一定要带上院门口的门墩,带着上百斤重的石头搬家在大人眼里不过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爸爸坚决不同意儿子的要求,于是他又哭又闹求爸爸把门墩带上,忙着收拾东西的父亲急了,给了他一巴掌,那是他长这么大头一次挨打。挨了打的小李伟又去求奶奶,由奶奶出面这个门墩终于得以保留,这也成了李伟第一件收藏品。“当时我并不懂要保存文物,只是觉得跟这些石头有感情。”李伟说。
拆迁工地寻宝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北京四合院的逐渐消失,那种单纯的喜爱成了一种四合院情结,对门墩的深深热爱。上世纪80年代初,李伟开始系统地收集门墩等建筑构件,遭到了朋友的一致反对,都认为这是一项没有经济回报的投资。可李伟认为他没能力完整地保存四合院,但可以保存它的建筑构件,那一砖一石都是历史的见证。就这样,李伟开始出没于各种拆迁工地,只要看到哪里墙上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他就会马上赶到那里去淘“宝”,还被不少人误会为投机倒把的文物贩子。
护宝故事
半生呵护“玉壶春”首次办起门墩展
去年年底的
煤市街拆迁中,还凭借他的细心保住了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石雕牌楼。李伟小时候经常到煤市街的“玉壶春”南式点心铺买点心,在记忆中那座老店的石牌楼雕刻相当精美,传说“玉壶春”三个字还是
乾隆御笔。四十几年后,再来到这条街上时,早已辨不出当年的模样,来回走了几遍都没找到当年老店的旧址,他不死心,终于在一处老房子门前发现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檐,而门脸的形状也隐约像牌楼,不过上面都用
生石灰糊住,看不见任何字迹。拆迁工人告诉他马上有推土机过来把这房子推倒,他嘱咐工人千万不能推倒,并出2000元让工人一定要一块砖一块砖地慢慢拆,因为后面可能藏着珍贵的文物。这样他也不放心,每天天不亮就来监督,当刮去厚厚黄土和石灰后,“玉壶春”三字露出真容,李伟欣喜万分。现在这个牌楼已经被保护起来,不再拆除了。2000年
石刻博物馆与李伟联手举办了首届门墩精品展,李伟挑出个人珍藏,共拉了17卡车、217件藏品。在这次中国首届门墩展上,李伟的门墩精品,令世人大开眼界。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收藏门墩的日本人岩本先生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的中国门墩,直呼李伟是老师。
为求石雕梁买下大宅院
除了对北京四合院感兴趣,李伟对中国各地的民居古建也十分喜爱,安徽宅院、山西民居等都成了他的“保护对象”。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出去寻找那些民宅雕刻。十几年前出差到
江西省,他听说深山里有百年古村落,于是翻了几座山来到山沟里,果然发现有一座大宅院建造考究,可是已成为大杂院,第一进院子竟然成了饲养牲口的地方,李伟提出想买门楼的石雕,可是主人不卖,却要他将整个院子包括院中的几间瓦房一起买下,并开出了十万元的高价,要知道当地买一座普通院子只需两万元。想到江西门楼在民间几乎绝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伟最终还是一咬牙用6万多元买下了整个院子。然后,他请人小心地将门楼拆下,用马车花20多天时间才运出山里。现在这座门楼上的精美石雕成了他的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李伟介绍这块长2.25米、宽0.35米的皇帝巡游石雕梁,这块石雕上有6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工匠从3个方面打出空隙进行雕刻,就连并排两匹马的四个蹄子都被清楚地表现出来。完整记录了一次皇帝出巡的壮观场面。亭、台、楼、阁上的吹鼓手,演奏的乐曲好像随即可闻。这里有伞盖、有刀枪、有司仪也有武官大臣。
麒麟、瑞兽、
喜鹊、画眉也尽在其中。
门墩探秘
【九世同居】“狮”和“世”谐音,雕九只狮子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
【
白猿偷桃】与白猿偷
蟠桃救母的传说有关,是祝愿老年人寿长万年的象征。
【连年有余】“鱼”和“余”、“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
【化鱼为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
鲤鱼跳龙门,象征仕途高升。
【飘带】飘带作为门墩雕饰图案使用很广泛,表示“好事连绵不断”。
【三阳开泰】雕三只
绵羊,表示三阳已生,否极泰来,情况由坏变好。
【岁岁平安】刻一只插有结穗植物(如稻、)的花瓶,再雕上一只鹌鹑。“穗”与“岁”、“瓶”与“平”、“鹌”与“安”谐音,表示“岁岁平安”。
【封侯挂印】雕一只猴子攀援在
槭树枝上,想摘取挂在枝头的官印,树旁
蜜蜂属翻飞。利用谐音,取意“封侯挂印”,象征升迁,官运亨通。
【
并蒂同心】雕藕节处生莲叶与荷花,表示夫妻恩爱的良好祝愿。
【瓜绵绵】瓜,因其藤蔓不绝,绵延滋生。故,雕瓜的图案就成了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图案。
参观信息
开放日期:全天开放
开放时间:9:00-18:00
票 价:50元
地铁2号线或5号线
雍和宫站下车,步行至雍和宫对面牌楼下即到。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13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