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法,男,1961年9月生,分别于1988年、1993年和1997年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泰山区学者,首届“
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液态金属团簇结构演变与调控理论、纳米晶种合金的研制与组织调控、超级耐热高强铝合金及其制品的创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山东省技术发明
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位)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
二等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并产业化1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他引2500余次,出版专著两部。
1981年6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原
山东工业大学)学习,并分别于1988年、1993年和1997年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前瞻性专题,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等项目20余项。
发明并研制了Al–P系(Al-P/Al-
硅P/Al-Mg-P/Al-
锆P/Al-RE-P)、Al–B–C(N)系和Al–Ti–C–B(N)三系列20余种纳米晶种合金,以及耐热高强、耐热耐磨和耐热高导三系列铝合金材料。纳米晶种合金系列及其相关产品已在全国24个省100多家铝合金和镁合金加工企业应用,并大批量出口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法国、
土耳其、
俄罗斯、
韩国、
日本、
印度和东南亚等15个国家。获得广泛应用的意义在于,纳米晶种合金改善了基础性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和可靠性,推动了
交通运输、船舶等制造业轻量化的发展,促进了铝材深加工的转型升级,提升了铝合金
加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本发明还改善了轻合金制品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促进了绿色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