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炉炼钢法,又称为西门子-马丁过程,是一种传统的炼钢工艺。该工艺在19世纪中期由
法国工程师马丁基于
西门子股份公司发明的火焰炉发展而来,一度优于
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广泛应用于钢铁生产。然而,由于冶炼时间长、燃料耗损大、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高,该方法在1990年代基本被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和
电弧炉炼钢法取代。现代工业中,平炉炼钢法的应用已大幅减少,且存在被拆除改建为顶吹或底吹转炉的趋势。
介绍
1864年,在西门子指导下,马丁改造了炉体,用废气预热的蓄热炉将空气和燃料进行预热以提高炉温,将
生铁和废钢炼成了优质钢。1868年,
西门子股份公司进一步用此法将生铁和铁矿石炼成了钢。此外,若在用此法
冶炼的同时加入少量碱性物质,还可解决脱磷问题,适合在欧洲推广。由于其炉体形状低平,又有一个比较平展的熔池,故常被称为“
平炉”,亦称“西门子—
马丁炉”或“马丁炉”。此法冶炼时间较长,每炉约需24小时,但因熔池大,每炉可产上百吨钢水,故产量高。此外,它所用原料既可用生铁、铁水,也可用废钢、
铁屑、
熟铁和
矿石,便于废钢铁的回收,加之炼出的钢均匀,质量稳定,可生产优质钢,所以,以平炉为主,转炉为辅的炼钢体系在世界各地迅速得到发展,并且沿用。
炼钢工艺
平炉炼钢法熔炼过程分为:补炉、装料(包括加热和兑铁水)、熔化、精炼、脱氧和出钢。在实际操作中,各期往往
隔行扫描进行,不能截然分开。
1、补炉期
通常从上炉出完钢至下炉加入第一槽料的一段时间,称为补炉期。补炉期主要对渣线以下、出钢口、炉坡等处进行修补。补炉操作必须做到高温、
正压、快速、准确,以保证炉料
烧结好。炉子的其它部分穿插在熔化末期和精炼、出钢过程中修补。常用的补炉料有
镁砂、镁砂粉、熟
白云石、氧化铁皮等。
2、装料期
从装入冷料到兑完铁水,这段时间称为装料期。装料之前必须进行配料计算,确定
矿石和
生石灰加入量,以保证得到合适的熔毕碳和熔毕炉渣碱度。熔毕碳是指炉料完全熔化后金属的含碳量。它通常应比所炼钢种平均含碳量高出0.25~0.80%,以保证精炼期能顺利进行各项操作。
平炉装料期约占总熔炼时间的20~30%。
炉料包括散状料(矿石、石灰到 、
碳酸钙等)和金属料(轻、重废钢及铁水或
生铁块等)。炉料应按一定次序依次从几个炉门装入炉内,非金属。料导热性差,必须高温快装,铺平散开,分层烧透;金属料导热性好,要高温快装不必分层加热;若冷装生铁块则加在最上层;若热装铁水,则需待冷料装完并加热到表面开始熔化时,再将铁水兑入。
3、熔化期
从兑完铁水到炉料全部熔化完毕,这段时间称为熔化期,约占总熔炼时间的30~50%。为缩短熔化期,应向
平炉供给最大热量,并采用吹氧强化措施。
熔化期的重要操作是及时放出初期渣和提前造渣,以达到去除磷、硫并获得合适熔毕碳的目的,同时为精炼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当炉料全部熔清后,
取样分析C、P、S等含量,以确定精炼期操作。当温度和炉渣均达到规定要求时,熔化期结束进入精炼期。
4、精炼期
自熔毕到脱氧(炉内脱氧)或出钢(炉外脱氧),这段时间称为精炼期。精炼期主要任务是:调整钢液成分,使C、P、S含量达到脱氧前要求;充分去除钢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将钢液加热到出钢要求的温度。精炼期是炼好一炉钢的关键阶段,通常又将其分为
矿石沸腾期和纯沸腾期。
炉料熔毕后,当熔池加热至规定温度即可加矿进行精炼,同时提高炉渣碱度。利用
一水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沸腾作用,促进P、S的去除,排除钢中气体并均匀钢液温度和成分。这阶段称为矿石沸腾。
最后一批矿石或渣料加完至脱氧前,保持熔池均匀沸腾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并加热熔池使其达到规定的出钢温度。这阶段称为纯沸腾。
5、脱氧和出钢
纯沸腾结束,钢水温度和成分符合钢种规格要求时,即可进行脱氧和出钢。脱氧可在炉内或钢包内进行。
平炉构造
1、熔池
熔池由炉门坎水平面以下的炉坡和炉底所组成,为浅碟形。熔池底部中央至后墙设有出钢口,与后墙外的出钢槽相连。
平炉熔炼室两端各连有一个炉头。炉头与熔炼室以火焰喷出口为界,并包括一部分上升道,是平炉构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3、沉渣室
沉渣室在上升道下面与蓄热室相连。其作用是排气时沉积废气中的渣尘,以免堵塞格子砖,影响
热交换。废气自上升道进入沉渣室时,由于
气流方向改变,体积扩大,使流速下降,因而使其夹带的大部分粗粒渣尘沉积下来。
4、蓄热室
高温废气通过蓄热室时,将其大部分热量传给格子砖,使其加热;换向后,格子砖又将热量传给通入的冷空气或煤气,使其升温。这样不断循环地工作。
5、换向装置
平炉是利用蓄热原理进行工作的,必须定时更换火焰方向,故需有换向设备。
煤气、空气分别引入各自的蓄热室,并将废气送入总烟道,再由烟囱排空。烟囱靠自然抽力排烟,故平炉烟囱较高。
平炉改造
用氧强化
(1)用氧强化燃料燃烧。如火焰富氧,使用炉顶氧-燃
喷枪等。此类方法提高了火焰温度,强化了炉内
热交换,但
冶炼过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2)直接向熔池吹氧。一般有三种方法:炉门吹氧(从炉门插入
吹氧管)、顶吹氧和埋入式深吹氧(
氧枪埋入熔池下的后墙面),最常用的是顶吹氧法。向熔池直接吹氧后,
氧气代替了大量
矿石,使
一水碳酸钠反应的热效应从原来的吸热变为
放热反应:
加冷时: △H=+4.4×105KJ。
吹氧脱碳:O2十2C=2CO △H =-2.2×107kJ。
因此,吹氧后加速了炉料的熔化和杂质的氧化;脱碳速度成倍增加;熔池升温迅速,升温速度可达2-2.5℃/min;同时,显著地改善了熔池反应的
动力学条件,利于磷、硫的去除,缩短了
冶炼时间。特别是顶吹氧法,采用
水冷喷枪,提供了大幅度提高供氧强度的可能性,已成为
平炉用氧强化的主要方法。我国从1979年全面推广平炉顶吹氧工艺,取得了增产节能的明显效果。
双床平炉
双床平炉于1964年起先后在
加拿大、原
捷克斯洛伐克、
南非、原苏联、
波兰等园投入生产。我国
鞍山钢铁集团也曾于1966年将一座平炉改建为双床平炉,熔炼时间平均为2时26分,小时产钢量超过100吨。
双床平炉有两个炉床,两床之间在熔池上部有通道连接,
气流可经通道流通,每床各有一出钢口,可从炉前放渣。两个炉床的炉顶各设
氧枪、氧-燃
喷枪、喷吹固体微粒的喷枪。当A炉床吹氧精炼时,B床则利用精炼床排出的高温废气进行装料和加热,并可用氧-燃喷枪补充供给燃料。A床出钢补炉时,B床兑铁水,然后废气改由B床流向A床,加热A床炉料,如此交替进行。
双床
平炉与一般平炉相比,
生产率高;省去了蓄热室,并将沉渣室改为活动渣车,使平炉结构大大简化;炉龄长,
耐火材料消耗低;燃料消耗低、
热效率高;基建费用低。但生产组织复杂,氧耗大,铁损高,开、堵出钢口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