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庄村位于北京市
长沟镇,全村共有418户,人口1234人。村落占地面积569亩,耕地面积1590亩。2005年,坟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820元。
坟庄村从2007年开始硬化村内街道40条,近20000平方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栽植花草树木2000棵,垒砌花墙2000余米。建占地8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2座,为村内安装路灯300盏,安装
太阳能热水器276台,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300户。
明朝中期,现坟庄一带强盗、土匪猖,经常到附近的一些村庄去抢掠,由于这里地势偏僻且较为隐蔽,强盗们把抢来的东西拿到这里进行分赃,从此这个村就被人们叫做“分赃庄”了。到了
清代时期,村名们觉得这个名字叫起来不好听,为了掩饰强盗们犯下的恶行,便把这里改名为“汾庄”。民国初年又改名为“坟庄”,这村名的来历也是有根据的。据说村西曾经有一座坟墓,是和亲王
弘昼的坟,弘昼是清朝
雍正帝之子、
乾隆皇帝之弟,生于
康熙帝五十年(1711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59岁,他死后便埋葬于现坟庄一带。不幸的是在1937年,路过
密云区境内的八十三军将王爷坟盗发,为了炸开地宫顶部,扔了很多颗
手榴弹。而今,弘昼的坟墓只片未存。据传,当时不少看坟户也居住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久而久之,这里就被叫做坟庄了。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西田各庄的
小枣、黄土坎的
鸭梨、坟庄的核桃好剥皮”,由此看来坟庄的核桃早已是名声在外。这里的
核桃树最早生长于明朝中期,历史悠久,
清代曾是清宫贡品。为什么这里生长的核桃好吃呢?原因在于坟庄村地处
燕山脚下,
土层深厚,土壤属
石灰岩沙化而成,含氮、磷、钾、铁等元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核桃栽培,这里的核桃个儿大皮薄儿,手拿两个核桃轻轻一挤,就能把皮挤破,并且嚼起来香脆适口,过夏不生虫,不跑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坟庄村有核桃树30000多棵,占地1000亩。其中树龄在300年左右的核桃树有50余棵,150年以上的40棵,百年树龄以上的100多棵,年产核桃40000公斤,近两年远销
日本、
韩国等国家。
坟庄村村域面积4060亩,其中居住面积1250亩,耕地面积2307亩,二、三产业占地面积503亩。全村总户数594户,总人口1728人,全村共有党员64户,村民代表35人,
监事会5人,议事会5人,理财小组5人。全村劳动力1247人,就业人数936人,主要支柱产业以工商业为主。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100元。
坟庄村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支撑,农民收入是标志,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为4户村民发展设施种植,提供帮助。村内已建起温室大棚15栋,解决30余名妇女就业,每人年收入5千元。发展设施养殖业,2006年下半年建起1.5万平米养鸡温室,建设投资100余万元,解决“4050”人员就业38人,经过半年运作,收入比较可观。
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投入50余万元在村东建起百亩
莲藕园,安排10名“4050”村民就业。
在积极发展种、养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努力开拓村内民营企业就业渠道,为民营企业冯氏车圣毯业有限公司提供土地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生产经营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使企业在近年得到长足的发展。
冯氏车圣毯业有限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坐落在坟庄村南,占地100余亩。
固定资产3400万元,生产车间占地20000多平方米,设备150多台,现有员工420名,每年生产总值2120万元,纳税340万元,利润200万元。每年上交村集体120万元,自己留用80万元。为了与国际接轨,2004年通过ISO2000认证,2007年3月已通过ISOTS16949认证,拿到对
美国的出口权,现正积极运作,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规模能够翻一翻,员工达到800人,达到每天向美国出口一个标准货柜的目标,企业员工坟庄村民占80%,最高月工资已达2500元。公司正在运作
奥运会所需车脚垫供应工作,有望拿到部分订单。
为了解决村内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人员的就业问题,于年初成立了坟庄村农民就业服务队,吸纳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人员就业。通过劳动
技能培训,使这个部分人能够根据个人自身素质进行上岗就业,为本村和周边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解决农民就业服务队已提供就业岗位65个,创收75万元。农民就业服务队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为村民增加收入搭建了一广阔的平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