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本义》是2010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清代)
魏源。
《老子本义》包括《论老子》、《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本义》及《附录》四部分内容。魏源采多种版本、诸家之说对《老子》进行夹句校字。又分章引述前人对《老子》字句文意的解释,然后裁剪百家,诠以己意。其重点在于辨析《老子》之义理。采获既广,发现亦多。他又对通行本《老子》八十一章“著其是,舍其非,原其本,析其歧”,合之为六十八章。
图书信息
ISBN: 9787561773611
开本: 16开
定价: 18.00 元
内容简介
《老子本义(繁体竖排版)》包括:老子本义序、老子本义卷上、论老子一、论老子二、论老子三、论老子四、史记老子列传等等。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老子本义序
老子本义卷上
论老子二
论老子三
论老子四
史记老子列传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附录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则
……
成书时间争议
有学者认为《老子本义》二卷是
魏源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二四年之间所作。黄丽、
许冠三关于魏源《老子本义》成书年代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黄丽镛认为《老子本义》成书年代最晚不会迟于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一八二○年),即为魏源二十六岁前所作。许冠三坚持认为《
魏源年谱》之一八四O年说,即魏源四十六岁所作。理由是怀疑今传本《老子本义》是否为‘嘉庆二十五年奉母东下录于舟中’之原本?他分析“今传本《老子本义》非但经过增订,而且增订之痕迹相当明白。大致是《本义》上、下篇之撰述最早,其次是《论老子》四章,最后才有《序》。《论老子》优,而上、下篇劣。”
许冠三先生认为《老子本义》上、下篇之撰述最早,其次是《论老子》四章,书成之后作《序》。
魏源的《老子本义》研读注释大致是一八四四年到一八五五年期间,即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为官
高邮市期间主要从事注释,被革职回老家皈依佛门之前乃修改增订上下篇,并着成《论老子》四章。因为:
(1)通观《老子本义》,就能发现魏源前后思想的矛盾、不一贯,有些章节评注资料丰富、详细,有些则相当简单,如第十二章。魏源最先动笔的是考证《史记·老子列传》及收集《附录》的资料,其次是作《老子本义》上、下篇的注释,在此基础上他把握了《老子》思想的基本脉络,遂写就了《论老子》1--4章,集中阐述了他对《老子》以及老学研究的看法,可以认为是一鼓作气完成的,最后是《老子本义序》。
魏源在当时是以“好时务者”而着称,作为今文经学一员干将,在
儒家?典经?里苦苦寻找治国方略,结果发现:“内圣外王之学,暗而不明,百家又往而不返,五谷荑,同归无成,悲夫!知以不忍不敢为学,则仁义之实行其间焉可也。”他的学术重点由经学转向子学,释老为救世之书,显然,魏源有拿《老子》为经世致用服务的目的。
(2)魏源早年关注“公羊春秋”,是
清代今文经学的一员大将,直言“五帝不沿礼,三王不袭乐”,他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儒家典经,试图用“经世致用”思想来改变清朝江河日下的局势,但科举会试的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的失败,个人仕途的坎坷,都动摇并销蚀了他“慷慨论天下事”的雄心壮志。他清醒地向清王朝提出警告:“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之中他找不到别的更有用、实效的思想工具来达抵践履“经世致用”这一理想,遂思量用道、佛来互补,思以“救世”,同时“救己”之“心灰意冷”,这只能是他中、晚年目睹“世风日下”,经历坎坷之后才可能做的事情。
(3)
魏源在《老子本义序》里反复提示、警告统治者“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如遇大寒暑、大疾苦之后,则惟诊治调息以养复其元,而未可施以肥浓朘削之剂”;“当天下生民大灾患、大之时”当则“约法三章,尽革苛政酷刑,不扰狱市,不更法令”;“况人主穷于道者乎?下夺民力,故荆棘生,上违天时,故有凶年”等,显系有的放矢。魏源所处的时代正是
清朝由盛而衰、内忧外患相逼而来的时代,那时内有白莲教、太平天国、小刀会、边疆少数民族反满等农民、边民的起义运动;外有外敌入侵,
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对一个饱读经书,忧国忧民,思想敏锐的士大夫来说,他必定在痛苦悲愤中对许多东西进行反思,能说出“圣人经世之书,而《老子》救世书也”,可见反思之深刻。而对一个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年轻人(指黄、钟的说法)来说,恐怕难以做到。
(4)文笔风格来看,《老子本义》显然不及《
海国图志》、《
圣武记》、《
古微堂集》、《古微堂诗集》、《
书古微》、《
默觚》、《
孙子集注》这些文章辛辣、犀利,血气方刚,尽管笔锋尚显锐利,但毕竟显得无奈、沧桑、落寞多了。尤其是《论老子》四章有极为成熟老练的阅历隐含其中。
(5) 《老子本义》上、下篇中出现援释喻老的情况,据说,
魏源“潜心禅理,博览经藏”乃是道光八年(一八二八)的事情,晚年皈依佛门,这期间,并未终止对禅理的穷究。这说明,在他尚未对佛、道两家有明确、深刻认识之前,自以为佛、道两家有合,《老子本义》上下篇里出现援释喻老,等细究之后,就非常明确地在《论老子》和《序》里否定二家合。这也说明《老子本义》并非一时之作,亦非青年所作。
(6)魏源在《孙子集注序》里说老子是一部兵书:“《老子》其言兵之书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吾于斯见兵之形。……故夫经之《易》也、子之《老》也、兵家之《孙》也,其道皆冒万有,其心皆照
宇宙,其术皆合天人、综常变者也。”按照《清史列传·魏源传》所排书籍例目,《
孙子集注》在《老子本义》后面。有资料认为,《孙子集注》在《
海国图志》(一八四二)年之前。笔者以为是作于?片鸦?战争之前的一、二年里,大约是在作
裕谦幕僚时写的。可惜此书已佚,只存《孙子集注序》一篇。他说:“夫非知《易》与《老》之旨者,孰与言乎?”显然,认为《易》与《老子》都是“言兵之书”。《孙子》则言兵以通于道,可看作是
魏源“《老子》一书是救世之书”这一观点的前奏。
《老子本义》此书的刊行据说是在魏源去世之后的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对此,黄、许二人均没有异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